有網友提問,每天堅持做伏地挺身200個,對身體有什麼好處?如果這位網友說得是標準伏地挺身,好處多多自己不可能不知道,因為筆者即便沒達到200個已經收益頗豐。也有很多網友直言自己「一口氣/1次」能輕鬆搞定100個甚至更多,即便網友所言不虛,筆者也不會羨慕。因為人人是不同的個體,每天(每次)多少個沒有標準數字,適合自己的才最好!
根據筆者數年來的經驗,從保持健康狀態的目的出發(健身達人請忽略),建議:每晚3次(組),10分鐘間隔,每次(組)40個,堅持一天120個伏地挺身。假以時日,中年人也能體會身體從【含胸凸肚】到【挺胸收腹】的巨大變化,這可是個非常實用的好處!疫情期間,伏地挺身可是居家健身的「好物」!
伏地挺身是克服自重的黃金鍛鍊項目。對於平時缺少運動、久坐不動的上班一族來說,更不能擺脫地球引力的影響。缺少運動久坐不動,往往會出現肩膀自然下榻、小肚子下垂等情形,有些人還有走路雙手抱臂的習慣,久而久之就形成【含胸凸肚】的不良體態。但是,當養成長期做伏地挺身的習慣,「推地」的姿勢幫助刺激胸大肌、手臂肱三頭肌、肩部斜方肌以及腹肌,變得更加挺胸、手臂肌肉更結實、肩膀不再下榻、以及收腹,能夠體會到伏地挺身帶來的許多好處,長此以往就能轉變為【挺胸收腹】的良好體態!
標準伏地挺身的基本要求是,慢下慢上、呼吸均勻、保持頭部和臀部和腳跟的「三點」一線,本文不做深入展開,側重於目標細化。既然伏地挺身是一項運動,那就得依照循序漸進的運動原則。每天的數量從0個到120個(每天3次*40/次),中年人至少需要半年時間才能達成。半年的目標可以設定成:次數(3次)不變,每次個數逐漸增加。比如第6個月底40個,第5個月底35個,第4個月底30個;第3個月底20個,第2個月底15個,第1個月第4周7個,第3周5個,第2周3個,第1周3個。細化後:(每次)第6個月底的40個......第1個月第1周的3個,完成這個目標不算困難!
美國哈佛大學科學家們曾對1104名在職或退役消防員做過伏地挺身能力測試研究,並跟蹤了他們2000年-2010年的十年健康數據,於2019年2月發表研究文章闡述了伏地挺身數量和心血管疾病的關係,研究結果顯示:一次能做40個以上伏地挺身的男性,相比那些只能做10個以下的男性,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降低了96%。可見,一次40個伏地挺身可以作為臨界點的參考依據。
中國人群中,20-24歲範圍的年輕小夥一次做到40個就是優秀。一項研究表明,30歲以後男人的肌肉平均每十年的流失率為3-5%,但是只要通過目標細化循序漸進,中年人也可以達到40個的目標。為了在一天內使伏地挺身對肌肉產生最低限度的刺激記憶,至少完成三次。一般情況下,普通中年人依照循序漸進的運動原則,堅持伏地挺身半年時間直到每天120個(每天3組*40/組)的程度,也是優秀了,完全不輸給年輕小夥,同時也能實現自己身體從【含胸凸肚】到【挺胸收腹】的變化!
原創文章觀點,歡迎關注,如有不同意見,也可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