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寶寶知道 夏夜微良630
新生兒斜頸指的是1歲之內的嬰兒發生脖子歪斜的現象,新生兒斜頸雖然是新生兒常見的頭頸部問題,但在接受治療後,大部分的寶寶都能得到很好的矯正。
新生兒為什麼會斜頸
斜頸字面的意思是「扭曲的頸部」,醫學上形容由於頸部兩側肌肉強度不一致,造成的頭歪斜或轉向一側的現象。
對新生兒來說,斜頸是個常見的現象。因為胎兒蜷曲在子宮內,隨著胎兒一天天長大,空間就會變得越來越小,胎兒的頸部就會逐漸扭曲起來,協調身體,以適應子宮內的空間。頸部扭曲的結果,就會造成頸部一側肌肉——胸鎖乳突肌逐漸被拉長,致使頸部兩側胸鎖乳突肌的長度出現差異。嬰兒出生後,頭部就自然地偏向胸鎖乳突肌較短的一側。如果將寶寶頭部保持正中位或轉向另一側,較短的胸鎖乳突肌就會被抻拉。
寶寶出生一兩周後,被牽拉的肌肉繼續腫脹,就會形成一個大硬塊。這時,寶寶喜歡將頭歪向受損的一側,因為這種姿勢能保持受損的肌肉處於最鬆弛的狀態,不至於有被牽拉的感覺。隨著腫脹逐漸消退,創傷的肌肉會完全恢復正常或形成纖維索帶。由於纖維索帶比較硬,而且不如沒受過傷的肌肉那樣富有彈性,所以寶寶的頸部肌肉運動會因此而受限。
除了以上原因之外,斜頸也可能是出生後的某些原因所致。比如當寶寶的頭部某一處比較平,他會就勢歪斜,因為那樣躺著比較舒服;或者爸爸媽媽總是讓寶寶以同一種體位躺著,時間長了也會造成孩子喜歡將頭部保持同一種姿勢,造成體位性斜頸,而體位性斜頸會造成頸部反覆向一個方向扭曲,導致頸部一側的肌肉逐漸變短。
新生兒斜頸怎麼辦
醫生通過簡單的檢查就能確定寶寶是否患有斜頸。如果在寶寶頸部較短的一側沒有摸到形似橄欖的小包塊,只要經常糾正孩子的睡眠姿勢,儘可能保持孩子頭部處於中位就可以了;如果孩子頸部出現小包塊,家長就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在家給寶寶進行頸部按摩和伸張練習。
如果孩子出生2-3個月後,頸部肌肉張力和長度仍然不一致,醫生就會請物理治療師介入。物理治療師會通過協調性的練習伸張較短一側的頸部肌肉——胸鎖乳突肌。一般經過2-3個月的治療,斜頸就能得到糾正。
對於極少數經過物理治療仍沒有好轉的寶寶,外科醫生會考慮通過外科手術來將頸部較短一側的、緊繃的胸鎖乳突肌適當切開,以達到肌肉伸張的目的。
這些是我在網上看到的,覺得很不錯,分享給大家。
文章來自寶寶知道,更多孕產育兒精彩內容,請下載「寶寶知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