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中醫院醫生正在為小兒肌性斜頸患兒做推拿。
浙江在線03月24日訊剛滿月的寶寶頸部有個硬塊,是腫瘤麼?全家人為此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一般。這幾天,餘姚的一位媽媽在育兒寶寶群裡發的一條信息嚇壞了許多人。昨日,海曙中醫院的餘毅醫生給寶寶媽媽作了回復,寶寶很可能是得了小兒肌性斜頸,通過小兒推拿可以解決。
剛滿月的寶寶老是歪著頭睡
餘姚這位媽媽的求助曾引來眾多關注,她在求助信中這樣寫,寶寶未滿月時發現脖子有點歪,頭老是轉向一側,那時我們以為寶寶還小,喜歡朝一側睡覺也正常。後來滿月了經常給寶寶洗澡,在他左邊脖子處摸到了一個硬塊,這下全家人都嚇壞了,不知道寶寶得了什麼病,是腫瘤嗎?
消息一發出,得到了很多媽媽的回應,有些媽媽擔心是否會得腫瘤等疾病,建議她馬上去寧波婦兒醫院做檢查與治療;有些媽媽說看著這些症狀像小兒斜頸,可以去寧波海曙區中醫院針灸推拿科做小兒推拿。海曙中醫院的餘毅醫生建議帶寶寶作進一步檢查,現已確診為小兒肌性斜頸,在海曙中醫院做小兒推拿治療。據餘醫生介紹,這樣的腫塊一般推拿一到兩個月後就可消失,寶寶的小兒肌性斜頸問題大部分治療半年左右就可痊癒。
小兒肌性斜頸有多種情況
其實這位餘姚寶寶的小兒肌性斜頸,其他孩子也常會碰到。比如2歲的琪琪,琪媽經常用手機和女兒一起玩自拍,琪琪在照片中總是頭歪歪的,起初家人以為是寶寶在賣萌。但是媽媽發現平時寶寶的頭也有些歪,於是網上查詢了一些情況,後來琪琪媽媽帶著寶寶找到海曙區中醫院,接診的是餘毅醫生。檢查後琪琪被確診為小兒肌性斜頸。琪琪的情況屬於胸鎖乳突肌處無腫塊,但兩側厚度不均,手感一側比較硬。目前,在海曙區中醫院針灸推拿科推拿。
據醫生介紹,像這類先天性肌性斜頸早期未得到有效治療,2歲後會出現面部等一些部位的畸形。
太胖的寶寶的肌性斜頸不太容易被發現。如小興興出生時體重有8斤2兩,是個不折不扣的大胖小子,月子裡也就是吃吃睡睡,不哭不鬧,因為又萌又可愛,外公外婆爺爺奶奶就經常抱著寶寶睡覺。後來寶寶3個月了,居然還不會趴著抬頭,而且頭也總是歪著,開始家人以為是因為孩子太胖,脖子短的緣故。後來經過醫院B超診斷為小兒肌性斜頸,目前在海曙區中醫院針灸推拿科治療。
0-3周歲是最佳治療期
據餘毅醫生介紹,目前小兒肌性斜頸並不少見,海曙區中醫院最近幾年,每年都會接診1000多人(次)患兒,在最近十年左右共診治了1.4萬餘人(次)小兒肌性斜頸患兒。小兒肌性斜頸雖不是疑難雜症,但如果家長不了解,錯過了0-3周歲的最佳治療期的話,可能會導致孩子面部不對稱,甚至鼻、耳等出現不對稱性。情況比較嚴重的孩子還可能產生先天性髖臼脫位及頸椎等其他畸形,最後只能通過手術解決。
餘醫生也向記者介紹了小兒肌性斜頸延誤治療後十分遺憾的情況,患兒小張張已經10歲,父母是從江蘇到寧波務工的,張張小時候經常歪頭,因為平時父母忙於工作也沒太注意孩子,以為是孩子的習慣問題。隨著年齡的增長張張的歪頭不但沒有得到糾正,而且還出現了斜視,大小臉等情況。今年小張張只好進行手術,術後戴矯形器矯正,孩子吃了不少苦頭,但是效果仍然不是很理想。餘醫生說,如果小張張的情況能及早幹預,就不會出現這麼嚴重的後果。
名詞解釋
什麼是小兒肌性斜頸
究竟什麼是斜頸?餘毅醫生介紹,斜頸可分為肌性斜頸和骨性斜頸。前者是由於一側胸鎖乳突肌攣縮引起的頭頸歪斜的頸部畸形,相當多見;後者是因頸椎骨質發育畸形所致的斜頸,較少見。我們一般所講的小兒斜頸多指肌性斜頸。肌性斜頸的病因目前仍未明了。但醫學界普遍認為是子宮內壓力異常或胚兒胎位不正是產生先天性肌性斜頸的主要原因。也有學者認為是胸鎖乳突肌營養血管栓塞,導致肌纖維變性而形成斜頸。難產及使用產鉗是引起肌性斜頸的原因之一。此症有1/5的患兒有明確的家族史,故認為其的發生同遺傳有關,且此類患兒常合併先天性髖臼發育不良等其他部位畸形。一般情況下B超或X線能明確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