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專家:廣東省婦幼保健院 康復醫學科 常燕群主任醫師
上周,小麗生了個漂亮寶寶,小寶吃得好,睡得香,全家人沉浸在幸福與喜悅中,可是寶寶8天大時,細心的媽媽發現孩子睡覺、吃奶時頭老是偏向右側,而且在右側頸部居然摸到一個腫塊,按壓腫塊時小寶還哭個不停,這下把全家人嚇壞了,趕緊帶小寶到醫院檢查。
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康復科黃智能主管技師通過體檢,頸椎X片及頸部彩超等檢查後,醫生診斷為:小兒肌性斜頸,建議到康復醫學科行康復治療。經過幾個月的治療,小寶頸部的包塊消失不見了,而且頭也不再歪了,看著寶寶治療後端正可愛,全家喜笑顏開。
迎接一個新生命的到來,新手父母不免手足無措,那我們怎樣科學、從容地怎樣看待斜頸,聽聽黃醫生怎麼說吧?
醫生告訴你:早診斷,早治療,效果好
有的家長問道:孩子這麼小就去檢查康復,太遭罪,反正不是大病,長大些再去治療,不好嗎?黃醫生告訴您:小兒肌性斜頸若是早期不能得到及時診斷和治療早期,錯過最佳期,導致患側胸鎖乳突肌腫塊鈣化,導致2歲後患側出現面部畸形,有的甚至面、頸部嚴重畸形。
表現為面部小且不對稱、眼裂狹窄、眉毛向下、斜視、頸椎側彎等後遺症,到最後即使手術松解治療也難以完全恢復正常。
親愛的家長,您期望孩子將來這樣嗎?
黃醫生告訴您:小兒肌性斜頸是小兒常見先天性發育畸形之一,相關資料顯示近幾年發病率有上升趨勢,主要的病因目前還不明確,但是懷孕過程中胎位不正或伴有臍帶繞頸等因素影響下,導致的胸鎖乳突肌血管供血問題所產生肌肉疾病的說法普遍存在。小兒肌性斜頸的治療並不複雜,早期的小兒肌性斜頸治癒率達到70%-80%呢。
我們家長發現後到正規醫院康復專科接受治療,早診斷、早治療,效果好。
怎樣預防斜頸?
黃醫生前面科普過:懷孕中可能導致的部分斜頸,那是不可控的;還有的與睡姿有關,這是咱們父母可控的。剛出生的小寶寶,大部分時間都在睡眠中度過。如果孩子整天都保持歪頭睡姿,很容易造成顱骨枕部逐漸變平,這樣就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孩子喜歡將頭保持一個固定的姿勢,顱骨就會出現一處平整的區域;這一平整區域很容易地支撐著孩子的頭部,孩子因此就會更喜歡保持這一特殊的姿勢。
所以,發現孩子的頭總是愛歪向一側時,家長可以試著在孩子睡覺時輕輕扶正他的頭部,並使用中空的定型枕頭來固定頭部位置。如果這樣仍不能將孩子的頭部保持中位,就應該要帶孩子去看醫生了。 總之:孩子睡姿要經常更換,不宜固定睡姿。
小兒肌性斜頸的主要症狀
表現為患兒頸部一側有梭形腫塊,在發病肌肉的作用下,頭斜向患側,下頦轉向健側,頭頸部活動受限。
劇透肌性斜頸的治療方法
黃醫生告訴我們:治療前先熱敷患部20-30分鐘,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接著在患部塗上按摩軟膏,改善肌肉黏連、軟化腫塊;然後對腫塊輕柔牽拉、按摩,向健側牽拉患兒的頭部,進行與畸形相反的方向做側頭運動或者將頭旋轉向患側進行牽拉,使肌肉組織拉長,並以被動活動或按摩來鬆弛該肌肉,從而使患側腫塊消散,僵硬攣縮緩解而達到目的;按摩患側頸後方肩膀處,緩解因長期斜頸導致的肩胛帶緊張。
根據病情來設定治療強度:一般每次牽拉、按摩約15-20分鐘,一日4-6次,10天一個療程。嬰幼兒按摩有風險,建議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去做。
家長為寶寶做點什麼?
由於嬰兒的一天平均睡眠時間在10小時以上,故按摩、牽拉、熱敷、電療等治療不能持續進行,頸部居中的有效控制時間還有不足,會出現治療以外「真空」時間。那爸爸媽媽為難了,放心吧,有解決之道的。
父母可做好家庭治療:在抱孩子、逗玩、練抬頭、餵養、睡眠時,都可引導與斜頸相反方向的體位,有效地控制頸部姿勢,簡單地說:假如斜頸在左側,那你鍛鍊或睡覺時增加向右側的機會。
小兒肌性斜頸以後會不會復發?
有家長高興地說:包塊摸不出來了,脖子看上去也不歪了,萬事大吉了,我們就不用再來醫院了?
黃醫生告訴您:因孩子還小,頸部肌肉力量欠佳,因此有「復發」的可能,所以我們不要掉以輕心,建議繼續治療一段時間,逐漸減少按摩次數,定期到醫院複查,3-6個月未見異常就基本不會復發了。
親愛的家長朋友:願您擁有五官端正的高顏值寶寶,我們一起加油!
(通訊員:廣東省婦幼保健院 康復醫學科黃智能李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