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頸部有疙瘩 睡覺只愛朝一側 小心是小兒肌性斜頸

2020-11-17 浙大兒院

「沒想到楠楠能恢復得這麼好,頭看起來一點都不歪了,真是太謝謝王醫生了!」在浙大兒院中醫科結束推拿治療一年後,楠楠媽媽來複診時向中醫科王曉艾醫生再三道謝。

楠楠剛出生時,看起來和其他健康寶寶並沒有區別,肉乎乎的小模樣十分可愛。但是在他剛滿月時,他媽媽發現楠楠睡覺只喜歡向右側轉頭,幾乎不往左側。有時強行給他轉到左側,還會不停地哭鬧。另外,在他左側的脖子上似乎還能摸到一個小硬塊。可當時,楠楠媽媽並沒有把它放在心上,想著等寶寶長大一點後,這些症狀也許會自然消失。

2個多月後,楠楠仍然只喜歡向右側轉頭,而且已經能明顯看出頭向左側偏斜了。楠楠父母心裡十分著急,馬上帶著寶寶來到浙大兒院中醫科斜頸推拿門診就診。在醫生的觸診問診及B超檢查後發現,楠楠得的是先天胸鎖乳突肌性斜頸

先天胸鎖乳突肌性斜頸即小兒肌性斜頸,俗稱「歪脖子」,是臨床上常見的斜頸。通常在小兒出生時或者出生後的數月內被發現。臨床以患兒頭偏斜向一側,並伴有面部、眼裂和頭顱左右的不對稱畸形為主要特徵,即平常所說的「大小臉」「大小眼」,可以通過手術及推拿等方式治療。

王曉艾醫生表示,「推拿是保守治療中最常用的治療方法,80%左右的斜頸患兒都能通過推拿治癒。推拿的療效除了取決於疾病本身的嚴重程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早發現、早治療。」 臨床常常遇見的情況,家長發現疾病較晚,往往在寶寶出生數月後才發現,或者出生後不久發現了,但沒有及時就診,錯過了保守治療的最佳時期,從而影響了療效,一部分延長了療程,一部分只能選擇手術治療了。因此,家長要及時關注寶寶的身體情況,一旦發現異常,需要趕緊來醫院檢查治療。同時,通過推拿治療小兒肌性斜頸的療程較長,也需要家長的積極配合和堅持。」

楠楠在及時推拿治療近1年後,頭向左側偏斜及不願意向左側轉頭的情況均得到了明顯改善,且複查B超顯示胸鎖乳突肌的包塊消失了,左側(患側)肌肉的厚度和右側(健側)肌肉的厚度差距逐漸減小。

3個月時的B超圖像

1歲5個月時的B超圖像

此次結束治療一年後,楠楠再來醫院複診,結果顯示一切正常:頭無明顯偏斜,左右轉頭無異常,複查B超在左右側肌肉厚度差值在正常範圍內,楠楠現在和正常的小朋友基本沒有區別。

2歲10個月時複診的B超圖像

家長如何自行檢查寶寶是否有肌性斜頸?

第一步「看」

一看臉頰:寶寶的臉頰是否對稱,一般斜頸患兒下頜兩側有大小,一般小的一側是患側。

二看眼睛:寶寶的眼睛是否對稱,大多數的肌性斜頸患兒剛出生時候會出現一個眼睛睜開,另一個眼睛閉合的情況,這種情況會持續幾天,以後會慢慢緩解。一般閉合的眼睛或者眼裂小的一側是患側。

三看睡姿:觀察患兒的頭是否喜歡向一側睡覺很少轉向另一側,或者家長強制將患兒的頭向另一側轉,患兒會哭鬧明顯或很快就恢復到原來的狀態,一般不願意轉過去的那一側是患側。

第二步「摸」

家長可以用手指輕柔而仔細地撫摸寶寶頸部前側的肌肉,可以兩側對比一下,是否一側肌肉較另一側緊張,是否有摸到腫塊。一般頸部肌肉緊張或者摸到腫塊的一側就是患側。

推拿治療次數及療程?

推拿治療一周可以3-5次,根據患兒的病情輕重而定。總療程在6個月到1年餘。一般1歲以內的患兒首選推拿保守治療,治療到達1歲半及保守治療效果不佳的患兒則選擇手術治療。

寶寶有頭偏斜向一側的情況,但並沒有包塊硬塊,屬於斜頸麼?

斜頸由多種原因引起,有先天性胸鎖乳突肌性斜頸,骨性斜頸,姿勢性斜頸(包括眼性斜頸),神經性斜頸等。如果寶寶出現頭偏斜向一側的情況,可以及時至浙大兒院斜頸推拿門診/小兒推拿門診、骨科就診,檢查原因。

小兒推拿門診及斜頸推拿門診

門診時間:

湖濱院區:周一至周五全天;

周六上午08:00-12:00;

濱江院區:周一至周五全天


適應人群:12歲以下的兒童,但以6歲以下小兒推拿效果最好,嬰幼兒尤宜


適應症:感冒、發熱、慢性咳嗽、哮喘、過敏性鼻炎;厭食、腹瀉、便秘、嘔吐、疳積;先天性胸鎖乳突肌性斜頸、夜啼、多發性抽動症;強身健體、輔助生長、近視保健等。

相關焦點

  • 寶寶的頭為何總是歪向一側?警惕小兒肌性斜頸
    有些家長在照顧寶寶的時候會發現,寶寶的頭總是歪向一側,多次擺正後很快又回到了原來的位置。當遇到這種情況時,家長們千萬要警惕,這很有可能是由於孩子患上了小兒肌性斜頸。那麼,什麼是小兒肌性斜頸?小兒肌性斜頸產生的原因有哪些?又應該如何治療呢?
  • 寶寶拍照時為何老歪著頭 原來是得了小兒肌性斜頸
    海曙中醫院醫生正在為小兒肌性斜頸患兒做推拿。  浙江在線03月24日訊剛滿月的寶寶頸部有個硬塊,是腫瘤麼?全家人為此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一般。這幾天,餘姚的一位媽媽在育兒寶寶群裡發的一條信息嚇壞了許多人。昨日,海曙中醫院的餘毅醫生給寶寶媽媽作了回復,寶寶很可能是得了小兒肌性斜頸,通過小兒推拿可以解決。
  • 小兒推拿李波:寶寶歪脖子?請提防小兒肌性斜頸!如何推拿調理?
    小兒推拿李波:寶寶歪脖子?請提防小兒肌性斜頸!如何推拿調理?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使,當看到寶寶歪著腦袋對著你微笑的時候,你們是不是感覺整個人的心都被萌化了,這大概就是所謂的「歪頭殺」吧。小兒斜頸,在醫學上又稱先天性肌性傾斜,也是我們俗稱的歪脖子。這種病是由於一側胸鎖乳突肌纖維性攣縮,導致的縮短,頸部向一側偏斜畸形。同時還會伴有臉部發育受影響,嚴重者甚至會導致頸椎側凸畸形。
  • 寶寶的頭總向一邊歪?或是小兒肌性斜頸,越早發現越好
    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康復科黃智能主管技師通過體檢,頸椎X片及頸部彩超等檢查後,醫生診斷為:小兒肌性斜頸,建議到康復醫學科行康復治療。經過幾個月的治療,小寶頸部的包塊消失不見了,而且頭也不再歪了,看著寶寶治療後端正可愛,全家喜笑顏開。
  • 小兒肌性斜頸~症狀解析
    小兒肌性斜頸是以患兒頭向患側歪斜,前傾,顏面旋向健側為主要特點,臨床上,斜頸除極個別為脊柱畸形引起的骨性斜頸,視力障礙的代償姿勢性斜頸和頸部麻痺性導致的神經性患兒外,一般是指一側胸鎖乳突肌痙攣造成的肌性斜頸。
  • 經常這樣當心是小兒肌性斜頸,發現要儘早手術
    在頸部有一塊胸鎖乳突肌,當脖子歪著的時候這塊肌肉會發揮作用,而小兒肌性斜頸就是由於這塊肌肉痙攣收縮引起的。小兒肌性斜頸的發病率在0.4-1.3%之間,按比例來說不大,但以中國人口基數來說,新生兒患病的情況其實很常見。如果孩子患病的話在出生後2周左右就會有初步的外顯症狀。
  • 寧波2個月寶寶患上歪脖病 專家稱嬰兒需警惕斜頸
    近日,市民張女士發現,兩個月大的寶寶在睡覺、吃奶的時候頭總是偏著,一摸右側脖子有個小疙瘩,像花生米一樣,把孩子送到醫院檢查後,確診孩子得的是「小兒肌性斜頸」。那麼,什麼是小兒肌性斜頸,又該如何治療呢?最明顯的表現就是歪脖子雖然小兒肌性斜頸聽起來並不為人所熟知,但它卻是一種小兒較為常見的病症,又名「先天性斜頸」、「胸鎖乳突肌攣縮性斜頸」,俗稱「歪脖子」。張女士說道,寶寶出生後小腦袋總愛往右偏,起初沒當回事,還覺得挺可愛,可一個月過去了,孩子歪頭的現象越來越嚴重,這才發現不對勁。
  • 八成小兒斜頸可以自然好(圖)
    鄭州市骨科醫院小兒骨科副主任醫師王慶雷介紹說,小兒斜頸症狀多出現在生後10天,年輕媽媽特別是有難產或臀位產經歷的媽媽,發現寶寶有以下情況需警惕:無論俯臥、仰臥、坐位,寶寶都常常出現脖子歪向一側,一側臉面接近同側肩部,下頜轉向對側;當寶寶向兩側被動活動時,其頸部出現緊繃或卡住;扶坐時,寶寶的兩側眼睛或耳尖不等高;觸摸患側頸部,可發現該側頸部有圓形、卵圓形或條索狀腫塊(一般三個月後消失)。
  • 寶寶愛歪頭?當心是斜頸
    本報記者 陳曉麗  「孩子頭歪是睡覺沒注意,多往另一側偏著睡就行了。」「頭歪是因為孩子還小,脖子沒勁兒,長大就好了。」「一邊臉大一邊臉小,是因為吃奶習慣造成的,換個方向就沒事兒了。」
  • 小兒斜頸知多少
    醫學稱先天性肌性斜頸(俗稱"歪脖子"),是由於一側胸鎖乳突肌纖維性攣縮 ,導致縮短,頸部向一側編斜畸形,同時伴有臉部發育受影響,小於對側,嚴重者導致頸椎側凸畸形。胎兒在宮內位置不正或受到不正常的子宮壁壓力可使一側頸部受壓,胸鎖乳突肌內局部血運循礙,致使該肌發生缺血性纖維變性引起斜頸,也有學者認為是胸鎖乳突肌營養血管栓塞,導致肌纖維變性而形成斜頸。
  • 小兒斜頸分類及康復治療方案
    如果你發現寶寶的頭是歪歪的,頭總是偏向一側,喜歡朝向固定的一側看,抱起來時頭不能活動自如,且歪向一邊,即使家長用手扶正,也是歪向一側,不能向對側歪斜。平躺時也只向一邊回頭,另一邊很少。甚至臉兩邊的大小也不一樣,寶寶就可能有斜頸的問題,家長要及早發現及時採取治療措施。
  • 寶寶「歪頭」不是萌,要警惕小兒斜頸
    有些媽媽在給寶寶餵奶的時候,發現寶寶只願吃奶同一邊。或者在幫寶寶洗澡時,觸摸到頸部有硬塊。又或者觀察到寶寶不管在什麼姿勢下頭總是習慣轉向同一側,一旦出現這些情況,那麼寶寶可能有斜頸了。小兒斜頸,醫學稱先天性肌性斜頸(俗稱「歪脖子」),是由於一側胸鎖乳突肌纖維性攣縮 ,導致縮短,頸部向一側編斜畸形,同時伴有臉部發育受影響,小於對側,嚴重者導致頸椎側凸畸形。
  • 寶寶總是歪頭,面向一側,俗稱「歪脖」,聽說這叫斜頸,怎麼辦?
    所以可以判斷,寶寶就是由於這條肌肉上有了一個包塊兒,影響了肌肉正常的伸縮功能,才導致了寶寶的頭總是歪著的,並且臉,也是一直面向一側的。那什麼是胸鎖乳突肌呢?這塊肌肉在哪裡呢?,這就是小兒斜頸。斜頸有四種類型:肌性斜頸、骨性斜頸、眼性斜頸、和神經性斜頸。
  • 小兒斜頸治療「早發現」很重要
    當前位置:首頁 >> 醫療衛生 2013.10.30 星期三 小兒斜頸治療「早發現」很重要   張女士:怎樣及時發現是否患有小兒斜頸
  • 寶寶愛歪頭,可能是小兒斜頸!六個月以前是治療關鍵
    小兒斜頸,俗稱「歪脖子」,是一側胸鎖乳突肌攣縮所致的頭頸部向患側傾斜的一種疾病。如果寶寶的頭總是歪歪的,頭總是偏向一側,喜歡朝向固定的一側看,抱起來時頭不能活動自如,總是歪向一邊,即使家長用手扶正,也是歪向一側,不能向對側歪斜。平躺時也只向一邊回頭,另一邊很少。
  • 小兒斜頸三種情況需警惕
    剛開始家裡人也沒注意,直到有個朋友上門探望隨便說了一句,晶晶媽媽才突然上了心。「難道是先天的小兒斜頸?」晶晶媽媽到網上搜索了一番,結果越看越擔心。「有說能治的,也有說難治的,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啊?」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骨科主任徐宏文博士表示,小兒斜頸80%屬於生理性斜頸,不用幹預到一歲也能自然好。但有三種情況的斜頸要有所重視,可能存在疾病因素。
  • 寶寶斜頸有哪些類型 寶寶斜頸家庭療法快學起來
    原標題:寶寶斜頸有哪些類型 寶寶斜頸家庭療法快學起來   你有沒有發現這種狀況,寶寶的頭總是歪向一邊?如果有的話,爸媽就 要警惕寶寶是不是存在斜頸的問題了。可是,爸媽們也不用過分緊張, 因為80%的寶寶在1歲時就會恢復正常。那麼寶寶斜頸是什麼原因?如何判斷寶寶是否斜頸?
  • 出生才8天就斜頸?醫生用按摩這一招治癒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華 通訊員 李瑛圖/視覺中國 (醫院供圖除外)寶寶出生8天後,細心的媽媽發現孩子睡覺、吃奶時頭老是偏向右側,而且在右側頸部居然摸到一個腫塊,按壓腫塊時小寶會哭鬧,這下把全家人嚇壞了,趕緊帶小寶到廣東省婦幼保健院檢查。
  • 【醫療科普】小兒斜頸怎麼辦?
    斜頸是小兒常見的姿勢畸形,俗稱「歪脖子」,可能由多種疾病引起。先天性斜頸分為骨性斜頸和肌性斜頸,其中肌性斜頸最為常見。本文主要為寶爸寶媽們介紹一下肌性斜頸。肌性斜頸是由於一側胸鎖乳突肌攣縮,導致頭傾向患側,下頜轉向健側,嚴重的可導致頸椎側凸畸形、頸部腫塊,甚至顏面部畸形。
  • 小兒肌性斜頸怎麼辦?請來我院中醫科小兒斜頸推拿門診
    小兒肌性斜頸怎麼辦?請來我院中醫科小兒斜頸推拿門診 2020-12-21 17: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