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娃的歪頭殺總是讓人心動,但其實小朋友們的歪頭有時候是不由自主的,有關的病症叫做「小兒肌性斜頸」,當發現孩子不由自主開始歪脖子的時候家長們就該注意了。
引起斜頸的原因有很多,先天性肌性斜頸從孩子幾個月大就能看出端倪,張先生就發現了自己孩子的這種情況。在孩子4個月大的時候,張先生就發現了孩子喜歡歪著脖子,初看很可愛。
但老歪脖子就有些不正常了。不放心的爸爸帶著孩子去醫院一檢查,最後診斷結果是「小兒肌性斜頸」,因為發現的及時,經過2個月左右的治療孩子歪脖子的情況好了很多。
小兒肌性斜頸的病症不算常見,但如果出現明顯跡象的家長們要多多上心,儘早發現儘早治療能避免手術,在嬰幼兒時期靠物理療法是可以改善這一情況的。要理解這種病症,首先要從脖頸部位的結構說起。
什麼是小兒肌性斜頸?在頸部有一塊胸鎖乳突肌,當脖子歪著的時候這塊肌肉會發揮作用,而小兒肌性斜頸就是由於這塊肌肉痙攣收縮引起的。
小兒肌性斜頸的發病率在0.4-1.3%之間,按比例來說不大,但以中國人口基數來說,新生兒患病的情況其實很常見。如果孩子患病的話在出生後2周左右就會有初步的外顯症狀。
導致小兒肌性斜頸的原因很多,具體沒有定論,但已經有幾個被認為容易導致該病的誘因,包括有小兒肌性斜頸家族史的孩子;出生前胎位不正;
分娩時受損或難產的孩子等。歪脖子病靠肉眼觀察就能發現異樣,因此家長們對孩子歪脖子這件事不要光想著可愛、賣萌,如果是習慣性或不由自主的歪脖子,那麼家長最好帶孩子去正規醫院做一個檢查。
患小兒肌性斜頸的患者主要症狀表現為左側胸鎖乳突痙攣,這種情況會導致頭部向左歪斜,而除此之外,比較常見的還有頸部腫塊,當家長們發現孩子胸鎖乳突肌中下段有明顯腫塊的時候,那麼大概率就可以斷定是小兒肌性斜頸了。
由於孩子患病時處於生長發育期,因此如果錯過了治療時間,會導致一些比較嚴重的問題,這也是為什麼說小兒肌性斜頸要早發現早治療的原因。
1. 面部畸形,面部肌肉為了適應脖子歪斜的狀態會處於非自然狀態,時間長了會造成面部不對稱,健側飽滿而患側扁平。
且雙眼可能也會出現高低眼等。錯過了及時治療,及時之後通過手術恢復,面部的畸形也需要更漫長的時間來恢復。
2. 脊柱變形,嚴重的頸部畸形會導致脊柱、胸椎發育畸形,這不僅會給孩子帶來身體上的壓力,外形變化也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當然除了小兒肌性斜頸外,歪脖子也有其他可能的原因,比如頸椎的骨骼發育畸形,這種疾病也會有歪脖子表現,當發現孩子頭部活動僵硬,頸部轉動受限的時候。
可能就是因為頸部骨骼畸形導致的,通過頸椎X片或CT檢查可以進行鑑別。還有一種疾病叫做眼性代償性斜頸,為適應眼睛脖子只能歪著以尋求視線正常,時間長了不僅會歪脖子,視力也會下降。
在寶寶剛出生的時候,由於胸鎖乳突肌出現變性會出現頭朝著一側傾斜的表現,而從外觀上可以看到胸鎖乳突肌上的腫包,這種包塊不經過治療會慢慢形成束帶固定住乳突到鎖骨頭的距離,孩子身體在發育,但這部分被固定後就只能通過歪頭來適應這種畸形。
要發現腫包並不難,因此一些家長會在這一時期發現孩子的身體異樣,但如果一些粗心的家長沒在意,那麼最後大多都需要進行手術。
再次強調,小兒肌性斜頸是早發現早治療的病,雖然物理療法緩慢,但至少不需要手術,通過正確恰當的按摩小兒肌性斜頸是完全可以治癒的。
康復治療是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日常的康復動作是:一手固定寶寶的肩部,另一手將頭偏向健側,然後再轉動頸部使寶寶的下頜指向患側。這樣的動作每天要至少完成100-200次,堅持半年至1年。
需要注意動作要到位,每天要堅持,這對於家長來說很難熬,對孩子來說也是考驗,除了牽拉按摩外,一般康復治療還會配合按摩藥包促進腫塊吸收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晚上睡覺的時候,用沙袋或頸託固定頸部在過度矯正的位置上,一段時間的堅持會看到明顯的效果。
很多家長會感到疑惑,按摩康復既然這麼難,還不一定有效,為什麼不直接手術呢?因為及時通過手術解決了斜頸的問題,有斜頸引發的繼發問題卻不能得到同時的解決。
一些斜頸嚴重的患兒會因為嚴重程度或斜頸長時間導致其他的不良狀況,這些都需要日常的康復治療來緩解。
即使最後還是要手術,日常康復按摩療法也不能拉下。如果沒有及時的治療,隨著時間段延長以上提到的臉部畸形、椎體不對稱,雙眼雙耳不在一個平面上等等將成為現實,此外頸部血管、血管周圍的結構像血管鞘也會變短。
病理早期保守治療既是為了儘量不手術,同時也是為了動手術做好提前準備,日常家長要注意孩子的睡姿,對胸鎖乳突肌進行按摩、鬆弛和拉伸。
新生兒並不建議直接手術,一般經過保守治療,到1歲之後如果沒有好轉才會考慮手術,而如果肌肉出現纖維化,那麼保守治療就無法解決問題了,這時候及時採取手術方法才是正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