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個月大的小皓,是麗水人,隨父母在義烏生活,目前正在母乳期。前不久,王女士帶小皓到義烏某醫院兒科檢查身體時,值班醫生發現孩子的脖子老是向左側歪。隨後,值班醫護人員立刻請來理療科專家張桂蘭醫生會診。經詳細詢問病史,問題出在王女士給孩子餵奶的姿勢上。
原來王女士餵奶時,孩子的身體一直平臥,而且習慣用左側,久而久之,孩子的脖子就向左側歪。弄清病因後,理療科醫生針對患兒頸部攣縮的胸鎖乳頭肌、頭夾肌、斜方肌等諸肌進行適度的按摩放鬆和拉伸治療。通過一個療程的手法治療,患兒的脖子終於給扶正了。「沒想到給孩子餵奶還有這麼多想講究,多虧醫生的及時救治。」王女士說。
【浙江新聞+】理療醫生推薦幾種餵母乳正確姿勢
摟抱式:也叫搖籃式,這是最傳統的姿勢。媽媽可坐椅上或半躺床上,用一隻手的手臂內側支撐寶寶的頭部,另一隻手放在乳房、乳暈上。可以墊高腿部屈起膝蓋,在寶寶身下墊一個墊子,哺乳起來會更輕鬆。
交叉式:這個姿勢與搖籃式差不多,只是把寶寶的身體稍微傾斜一點,這樣寶寶吃奶時,嘴的角度會有所變化,更容易吸奶。這樣的姿勢比較適合早產兒,方便媽媽控制寶寶小腦袋。
橄欖球式:也叫環抱式,將寶寶放在媽媽身體一側,媽媽用同側前臂支撐寶寶的頭,手要扶住寶寶的頸部和頭部,另一隻手託著乳房。這樣容易觀察寶寶是否已經叼牢乳頭,以便形成有效哺乳。這個哺乳姿勢特別適合剖宮產的媽媽,可以避免寶寶壓迫在媽媽腹部手術切口。乳房很大、寶寶太小或是餵雙胞胎的媽媽也很適合。
臥抱式:這種姿勢適合夜間哺乳,身體側臥,用枕頭墊在頭下,對媽媽來說比較輕鬆。嬰兒側身和媽媽正面相對,腹部貼在一起。為了保證寶寶和媽媽緊密相貼,最好用一個小枕頭墊在寶寶的背後。這個姿勢也適合剖宮產的媽媽,有利於產後恢復。
需要提醒的是,當媽媽身體恢復到差不多的時候,最好就換另外的哺乳方法。因為這個餵養方法對三個月以下的寶寶要慎重,有的寶寶因此會增加吐奶的機率。另外,三個月以下寶寶的頭、頸部力量均很弱,一旦媽媽在餵奶時迷迷糊糊地睡著了,乳房堵住了寶寶的口鼻,就可能因為窒息而發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