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星節和遊八仙

2020-12-22 騰訊網

正月初八又稱順星節,漢族傳統農曆節日之一。順星,即「祭拜本命星」。依照道教和星象家的說法,每人每年都有一位值年星宿,而每年正月初八為諸星君聚會之期,故在這天祭祀星君(即順星),便有可能獲得星君的垂佑。因此,人們到白雲觀星神殿(即元辰殿)去燒香順星。但不論是否去廟裡進香,是日晚間,天上星鬥出齊後,各家都要舉行一個順星的祭祀儀式。

據悉,祭星時,家中不論尊卑長幼,全體參加。尤其是本命年生肖的人,在當天晚上不得外出,必須守燈,直至燈熄,方能消災解難。祭祀時,由長輩主持,燃燭上香,全家按尊卑長幼次序三叩首,肅立十分鐘左右,待香燭將盡,再依次三叩首。祭星時,還要在案頭、灶臺、門檻、鍋臺等處各點燃一盞「金燈(黃燈花)」,謂之「散燈花兒」,有闢除不祥之意。儀式結束後,全家要聚在一起吃一頓元宵。

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順星」習俗已被很多人忘卻。

遊八仙

漢族民間取八字的讀音,將正月初八日演變成了敬八仙節。八仙即漢族民間傳說中的李鐵拐、漢鍾離、張果老、何仙姑、藍採和、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八位神仙。因其不畏強權,藐視富貴,經常深入漢族民間,解危濟困,深受勞動人民喜歡。這一天,漢族民間習慣備佳餚水果以祭祀八仙。一些地方漢族民間還有習俗,正月初八這一天出遠門,俗稱「遊八仙」。

放生祈福

正月初八還有「放生」的習俗,據明代劉侗在《帝京景物略》中記載說:「正月八日,石磴巷放生,籠禽雀、盆魚蝦、筐螺蚌,羅堂前,僧做梵語,數千相向,縱羽空飛,孽著落屋上,移時乃去,水之類投皇城金水河中網罟筍餌所希至。」

初八放生,不僅體現了古人尊重自然萬物和諧相處的品德,也表達了新春之始,企盼世間各種生物興旺發達的美好願望。

佔谷

漢族民間認為,這一天天氣好,則主這一年稻穀豐收,不好則年歉。

開業

一些商場或店鋪也會選擇在今天開業,主要是取「發」之意,願生意興隆,四季發財。

相關焦點

  • 電影《東遊八仙歸來》劉文迪演繹性感水蛇妖
    今日,由麥奇影業、映美傳媒出品,廣東星語影業、承德時代文化傳媒、上海鎏夏文化傳媒、上海今明影業聯合出品,董偉執導,張遠、李沁謠、羅家英、王夢婷、劉文迪等主演的神話玄幻電影《東遊八仙歸來》發布了一組劉文迪的角色劇照。
  • 正月初八是順星節,你知道傳說中的星君和祭星儀式嗎
    什麼是順星節呢?這要從星君說起。在中國古代,特別相信天人感應,認為一年發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有命運的安排,而執掌普通人一年命運的就是星君或者叫星官。星君的說法不一,人數不一,但就順星節而言,主流的仙人主要是九曜星君。九曜星君是哪九位?他們就是北鬥七星和輔佐二星。北鬥七星指太陽星君、太陰星君、火德星君、木德星君、土德星君、金德星君、水德星君、羅睺星君、計都星君。
  • 傳說中的八仙還分上八仙、中八仙和下八仙?牛郎織女屬於哪八仙?
    這些神話,將遠古華夏文明和後代國人的精神情感連接在一起,讓中國人從此有了歷史認同。 這也是根據中華神話創作,背景是民間傳說中廣為流傳的道教八位神仙,簡稱八仙。關於八仙的故事,想必大家也有所耳聞,俗語「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便有所指。而他們分別是鐵拐李(李玄)、漢鍾離(鍾離權)、張果老、藍採和、何仙姑、呂洞賓(呂巖)、韓湘子、曹國舅(曹景休)。
  • 八仙的法器及其來歷
    天下道教主流全真道祖師,名權,字雲房,一字寂道,號正陽子,又號和穀子,漢鹹陽人。因為原型為東漢大將,故又被稱做漢鍾離。少工文學,尤喜草聖,身長八尺,官至大將軍。後因兵敗入,乃隱於晉州羊角山。道成,束雙,衣槲葉。自稱「天下都散漢鍾離權」。全真道尊他為「正陽祖師」。後列為全真北宗第二祖。亦為道教傳說中的八仙之一。他受鐵拐李點化,上山學道。下山後又飛劍斬虎,點金濟眾。最後與兄簡同日上天。度呂純陽而去。
  • 中國神話傳說中的上八仙,中八仙,下八仙,牛郎織女屬於哪八仙?
    但你不一定知道的是,單論「八仙」的話,在古代神話裡可有著上八仙、中八仙、下八仙這樣的區分了。 同時,你想不到的是,牛郎和織女也都曾屬於八仙之一,這是不是和你所了解到的不太一樣?在我們記憶裡的,八仙好像並沒有這兩位的名號,那麼這是怎麼回事呢?他們屬於哪八仙呢?快來一起看看吧。
  • 中國神話中的「上八仙,中八仙,下八仙」,牛郎織女屬於哪八仙?
    其中最為出名的,本就是八仙的故事了。 明代吳元泰撰寫的《東遊記》中流傳下來八位神仙,俗語「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就是從這本書所引出的。如今的八仙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鐵拐李,藍採和,呂洞賓等人,但是其實這只是因為吳元泰的書流傳的非常廣而出名的,但是歷史上的八仙,可不是僅僅指的這八仙哦。
  • 中國神話傳說中的上八仙,中八仙,下八仙,諸葛亮屬於哪八仙?
    這些從前人勞動之中衍生出來的故事,不僅僅包含了他們心中的憧憬,更是組成了虔誠的信仰和燦爛的文學。而對於如今的人們來說,「八仙」的故事應該是最熟知的了。從小時候起,「八仙過海」的傳說就縈繞在我們耳邊,那些擁有不可思議能力的神仙們更是成了不少人童年時期仰慕的對象。以至於後續的影視行業十分喜歡製作這類題材的作品,也給百姓帶來了許多歡樂。
  • 八仙的幾個小故事
    有一年,上八洞神仙漢鍾離、張果老、鐵拐李、曹國舅、呂洞賓、韓湘子、藍採和、何仙姑,興致勃勃地去遊普陀山。俗話說: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何仙姑、藍採和也齊聲懇求:「大士就辛苦一遭吧!」觀音無奈,便叫善財到紫竹林採來一條細長的竹枝,然後就與八仙同行。呂洞賓暗暗好笑:「一條竹枝算什麼寶貝?我倒要看看她怎樣除法!」再說那條魚連勝八仙兩陣,十分得意,竟將八仙的寶劍、雲板、葫蘆、拐杖、仙笛收集起來,在水面上玩起「雜耍」來了。八仙陪同觀音到了那裡,它正玩得起勁。
  • 八仙不為人知的驚人身世!其中竟有一個和溧水有關
    點擊微溧水關注我喲40多萬溧水人關注的微信平臺,每天給您帶來溧水大事、小事以及您關心的生活和民生消息!
  • 神話傳說中的上八仙,中八仙,下八仙,你知道都是哪些神仙嗎?
    導讀:神話傳說中的上八仙,中八仙,下八仙,你知道都是哪些神仙嗎?歲月那滔滔洪流席捲了世間黃沙。多少滄海桑田、恩恩怨怨被裹攜著,向著那未知的洶湧波濤,奔騰而去。大家都知道我國歷史源遠流長,從古到今也是誕生許多的神話故事,想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夸父逐日,八仙過海等等,但是你知道神話傳說中的上八仙,下八仙和中八仙都是哪些神仙嗎?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來講一講這上八仙和中八仙,下八仙的故事。
  • 中國神話傳說中有上八仙、中八仙、下八仙,那牛郎織女屬哪八仙?
    通過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的形式來表現的故事和傳說,是通過人民的幻想用一種不自覺的藝術方式加工的自然和社會形式本身。神話一般的主角是神仙、妖魔鬼怪、佛與菩薩等等,八仙也是其中之一,不過這八仙其實也頗為複雜。
  • 上八仙、中八仙、下八仙你都知道嗎
    大家都知道八仙是由張果老、呂洞賓這一組群仙組成,但可能不知道這八位老仙人是仙界的中八仙,還有上八仙下八仙。上八仙福、祿、壽三星,張仙、東方朔、陳摶、彭祖、驪山老母。中八仙張果老、鐵拐李、漢鍾離、呂洞賓、韓湘子、何仙姑、藍採和與曹國舅。
  • 八仙系列五:傳說中安徽出生的藍採和怎麼會變成青海人的
    八仙中的藍採和是一位很接地氣的仙人,他的眾多傳說雖然和道教神仙體系中的眾多神靈一樣自相矛盾的地方不少,不過其早期的事跡還算是有跡可循,具備很強的合理性。特別是南宋大詩人在他的史學名著《南唐書》中曾簡略提到過藍採和是唐末逸士,所以他算是張果之外八仙中另一個勉強算是正史有載之人,也表示他的傳說在兩宋時期已經在民間流傳很廣了。陸遊沒有明確藍採和是哪個地方人,不過因為《南唐書》主要記載的是五代時割據江南的南唐小朝廷的歷史和名人故事,所以藍採和此人如果真的存在的話,應該是南唐疆域內某地的人士。
  • 民間傳說中的「八仙」為何非要過海?他們不能直接飛過去嗎?
    八仙過海是流傳最廣的民間傳說,也是最膾炙人口的故事,由此還引發出一個成語和一段熱議,有心的小夥伴問,八仙為何非要過海呢?
  • 為什麼說八仙當中呂洞賓的人情味最濃?
    呂洞賓是中國道教史上最富魅力的「活神仙」之一,也是八仙的核心人物。自宋代以來,他在民間始終保持著強大的影響力。在人們心目中,他是一位鋤強扶弱的「神仙俠客」。
  • 道教中的八仙都是怎麼成仙的?你知道嗎?
    其中尤以八仙最為出名!李玄(約前418-326),字凝陽,又稱鐵拐李、李鐵拐,自號李孔目,巴國津琨人。因為他經常手中拿著竹子做的一種說唱用具,所以後世人們就把他看作是"道情"(中國的一種傳統說唱藝術)的祖師,相傳於北宋時期聚仙會時應鐵拐李之邀在石筍山列入八仙。呂巖(798-?),字洞賓,唐朝道士,號純陽子,後世尊其為純陽真人。呂洞賓遊廬山,遇火龍真人,傳授天遁劍法。六十四歲時,遊長安,在酒肆遇見一位羽士青衣白袍,在牆壁上題詩,呂洞賓見他狀貌奇古,詩意飄逸,問他姓名。
  • 傳說中的八仙是真實存在的嗎,聊聊八仙傳說的來源
    但若論最入百姓心的,大約非八仙莫屬。對八仙的懵懂認知,甚至可以追溯到童年時代。沒有手機沒有電腦的歲月,我們坐在高高的槐樹下面,聽奶奶講那八仙的故事。此去經年,斯人不再。而我每次提到八仙,浮出腦海的第一畫面竟仍是那個做著針線的老人,用她那大概百裡之外就無人能懂的方言,無甚邏輯的講述。閒言幾句,略顯矯情。諸位見笑,書歸正傳。
  • 八仙過海中的八仙使用的都是什麼法器?
    八仙是中國民間傳說中廣為流傳的道教八位神仙。八仙之名,明代以前有著各種說法,紛繁繚亂,其中有漢代八仙、唐代八仙、宋元八仙,所列神仙各不相同。至明代吳元泰《東遊記》才開始定為鐵拐李、漢鍾離、張果老、呂洞賓、何仙姑、藍採和、韓湘子、曹國舅八人。後有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民間諺語。
  • 「八仙」皆是喜神,過海時都顯露了怎樣的神通
    家喻戶曉,婦孺皆知,被人戲稱「劍仙」、「醉仙」、「詩仙」和「色仙」或「騷仙」。他的經典語錄是:「莫言大道人難得,自是功夫不到頭。」「歸來飯飽黃昏後,不脫蓑衣臥月明。」「茫茫宇宙人無數,幾個男兒是丈夫。」俗語: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他的法器是青龍劍,劍往水裡一攪,寶劍成為一條青龍,騎上青龍向前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