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筆記:我是誰、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班級之聲

2020-12-20 交大安泰EMBA

小E說

通過【班級之聲】微欄目,我們希望帶您走進真實的交大安泰EMBA同學之間,聆聽這群業界精英之聲。

2019年7月28日,交大安泰EMBA「百家爭鳴」課程邀請到,人類學博士、哈佛大學醫學院遺傳學系、德國馬普人類歷史科學研究所博士後王傳超,為同學們進行《古基因組學重構人類起源、遷徙和演化歷史》授課。

以下為

2019級1班同學、上海博京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李鵬

整理的課程筆記

我是誰

從哪裡來

到哪裡去?

__

我是誰、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終極哲學命題之一,至今無公論。

達爾文出版《物種起源》,揭示人與靈長類之間隱約的關聯,在神創論與進化論之間引發無數爭論。拋開哲學與神學的前提,除了進化論是一個無法迴避的角度,又有外星起源等多種不同假說。而「知乎」上有個「熱鬧」的問題—「人類有沒有可能是被設計出來的?」,其最高的答案竟獲十八萬兩千贊,可見其熱度。

上周有幸在交大安泰聆聽EMBA選修課程之一,由復旦大學人類生物學博士,哈佛醫學院、德國馬普所博士後,廈門大學人類研究所所長,青年才俊王傳超教授講授的關於人類起源與遷徙的講座。王教授從人類基因組學的角度為我們描述了一條人類遷徙的線路圖。

01

我們來自哪裡?

簡而言之,來自非洲,只是走出非洲的路徑與時點不同。

約100-200萬年前,古人類首次走出非洲,北上進入歐洲、近東、直至現在的東亞地區,各地區發掘的古人類化石可以提供一定佐證,並形成「多地區起源說」。

然而,人類基因組學的研究表明,百萬年前的古人類確實曾到達各地區,但至晚在5-10萬年前因各種原因普遍滅絕,即百萬年前走出非洲的古人類並非我們的直系祖先,而我們真正的祖先在約20-30萬年前由非洲演化而來,並在5萬多年前再次從非洲出發,陸續來到近東、東亞、東南亞、澳洲乃至美洲,主要證據源於人類男性Y染色體及女性線粒體譜系以及古今人群全基因組的證據。

尼安德特人是最知名的古人類分支之一。人類基因組學的研究表明,其與現代人類的祖先的往來密切,5萬年前從非洲不斷走出的現代智人不斷與尼安德特人發生溝通、交流、衝突,直到近3萬年前,尼安德特人被現代智人徹底消滅、取代。

基因組學的研究進一步表明,尼安德特人與歐洲人有過雜交混血,現代亞洲人的基因片段上也有體現,表明尼安德特人與現代人的祖先曾有基因交流,但未發現現代非洲人與尼安德特人有明顯的基因交流,此亦側面說明5萬年前我們的祖先走出非洲時與尼安德特人有基因交流,而留在非洲的當代非洲人則因無法遇到尼安德特人而不含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痕跡。

02

走出非洲之後

我們去了哪裡?

答案是非常明確的。

人類基因組學和人類考古學的研究均表明,我們的祖先陸續抵達歐洲、近東、歐亞草原、南亞,又陸續進入了南亞、東南亞、東亞、大洋洲、乃至美洲,消滅、取代或者融合了當地古人類,直至遍布幾乎整個地球,繁衍出70億後代,創造出燦爛的文明。

然而,過程極其漫長、艱難,甚至血腥。

在歐洲,尼安德特人與現代人的祖先的混血發生在約49000年至54000年前,而歐洲人與亞洲人分化發生則發生在45000年前左右。作為佐證,四萬年前北京田園洞人DNA片段已屬於亞洲人。

歐洲幾乎可以看作一座DNA熔爐,8000年前的歐洲人群的基因差別極大,但現在差別極小。

8000年前,近東兩河流域的農業人群(淺膚色、深色頭髮、棕色瞳孔)向西進入歐洲,開始基因混合,替換歐洲原始採集狩獵人群,而波羅的海沿岸的漏鬥頸陶文化人群雖然一度抵抗住了農業人群的基因替換,但最終仍被替代。農業人群的擴張不但給歐洲帶去了農業技術,還帶去了乳糖酶代謝基因突變。

歐洲早期的東部採獵人群和高加索採獵人群混合,進入歐亞草原,成為青銅時代早中期草原遊牧人群的主體。同時,這些遊牧人群又向西擴張湧入歐洲,為現代歐洲人群貢獻了約三分之一的DNA。

阿爾泰山地區的青銅時代中晚期的古代人群裡則融合了歐洲與東亞的DNA基因,雙方在阿爾泰山地區發生了諸多衝突、交流和融合,阿爾泰山至今也是東西方文明的重要地理分界之一。

在東亞,大致路線可分為兩支,一支進入印度、大洋洲;一支進入中國,其中中國又分南北兩支分支,南分支進入長江流域,進而進入越南等地;北分支進入黃河流域(農耕文明),進而進入北方草原及我國東北地區。近兩千年來,隨著歷史朝代更替,東亞各民族進一步發生遺傳交融。

印度地區的所謂雅利安人群則來自青銅時代歐亞草原遊牧人群,其中印度種姓制度下的所謂貴族血統包含更多的遊牧人群血統,在基因研究上卻可以得到佐證,而中國天山北麓石人子溝2200年前的古人也包含青銅時代早期歐亞草原人群的特徵。

在美洲,關於美洲人的起源有諸多假說。事實上,一萬年前美洲已有古人類文化—克洛維斯文化,而基因研究表明,西伯利亞地區兩萬年前貝加爾湖旁邊的古人的基因組與美洲原住民人群相近,貝加爾湖的古人為美洲原住民貢獻了40%的DNA,而東亞人群的祖先則貢獻了另外60%,即某種意義上而言,所謂「白令海峽假說」在一定程度上被基因學研究所證明,即大約1.5-2萬年前的末次冰川時渡過白令海峽,形成古美洲人群,所以印第安人的東方特徵面孔實際事出有因。

03

基因融合

帶給了我們什麼?

基因融合除了帶來了70億之巨的人口、多樣的民族與燦爛的人類文化以外,在很多看不見的地方也有巨大影響。

走出非洲後,我們的祖先通過與古人類之間的基因交流可以更好地適應歐亞地區的新環境,彌補自身遺傳多樣性的不足,包括膚色、紫外線輻射、葉酸代謝等。

以高海拔地區人群與低海拔地區人群的差異為例,比較現代藏族人與現代北京人的基因之後,確認某些基因突變有利於適應高海拔地區缺氧環境,而該部分基因涉及到胚胎心臟發育、防止心衰,對於穩定嬰兒及成人心臟健康有重要作用。

然而,古人類基因之間交流也給現代人帶來負面影響,例如包括抑鬱症、尼古丁成癮性、血栓形成、尿道功能失常、營養失衡等則與尼安德特人有一定關聯。

通過王教授的講授,我們了解到持續百萬年的基因融合方有今日人類世界的豐富多彩。某種意義上,基於交大安泰的平臺的,EMBA同學與校友之間的智慧交流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是提升、豐富自身的重要力量。如開學時孟憲忠教授在「企業家精神」的課堂上所常常引用的—我們交流交流,交流、融匯、貫通之後,更顯SJTUer之本色。

李鵬,EMBA19級1班

上海博京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長期從事公司與投資併購法律業務,曾欲學醫、並有志於遺傳學研究,喜愛攝影。然一遇法學誤終身,只好作為興趣涉獵諸如醫學、遺傳學、人類學、考古學及歷史學等以吃瓜解渴,特撰此小文,以饗讀者。

更多資訊

可關注「 上海交大安泰EMBA2019級1班」公眾號獲取

2019 EMBA 新版課程體系簡介

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中國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然則站在當下的時代向前看,全球政治經濟環境愈加變幻莫測,國內市場日趨成熟和飽和,國際市場充斥著各種變革和挑戰。只有抓住機遇,自我賦能,銳意創新,建立長期可持續成長的新驅動力,才能推動中國經濟及中國企業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而商學院教育則肩負著紮根中國管理實踐,完善世界管理理論,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使命。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EMBA以培養創新領導力為主線,依託百年交大的厚重積澱,因應環境變化,革新課程體系。宏觀經濟、商業決策、管理實務、交大特色、國際課程和百家爭鳴等模塊,既層層推進,又縱橫交錯,相輔相成。其中交大特色模塊包含三大整合項目、六+:「創新+,網際網路+,金融+,人文+,智能+,行業+」。同時,匠心獨具地延展出體現大學多學科融合優勢的「百家爭鳴模塊」。通過獨具特色的課程,大師級的教授,為學員重構面向未來的知識圖譜、商業智慧和思想維度。

徵稿啟事

書寫交大,記錄人生

不知不覺,交大安泰EMBA公眾號已經在小夥伴們的微信訂閱號列表中,度過了7年多的歲月。這7年裡,感謝大家的陪伴。我們也發現交大人的生活,在不同人的眼裡有著不一樣的美好。為此,我們決定面向交大安泰EMBA全體班級、全體師生(包括校友)徵集稿件。

徵稿說明:

1、字數:建議字數2000-5000字

2、題材:建議有關EMBA學習感悟,也可是自己個人生活隨筆

3、形式:標題+正文內容+配圖(2-5張)+班級+姓名

4、投稿地址:wenjiao122@sjtu.edu.cn

一經錄用,我們將第一時間通知您,並贈送一份交大安泰EMBA定製感恩反饋。

相關焦點

  •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李森易\文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這三個問題一直是個困擾。跟你們一樣都是太拿自己當回事了,好像天下之大非我莫屬,有時又覺得自己卑微渺小,自信又自卑兼顧的人實在太多吧?現代人的名字不過是個符號,我到底是誰自己也不清楚。我從哪裡來,這個問題就更大了。
  • 我從哪裡來,我是誰,我要到哪裡去?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問過自己:「我從哪裡來,我是誰,我要到哪裡去?」其實,有一句話已經很好的問答了這個問題,這句話就是「從哪裡來,到哪裡去」。從哪裡來的「來」只不過是某一個時空的剛剛開始,到哪裡去的「去」只不過是某一個時空的剛剛結束,因為人只不過是時空的產物,而時空又是無窮無盡的。搞不清這個問題,對個人來講,人生定會是一塌糊塗的;對家庭來講,定不會懂什麼叫家和萬事興;對企業老闆來講,企業一定不會做到長青。
  • 高庚:從哪裡來,誰,到哪裡去
  •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西方哲學之問,東方政事之本
    黃建平/文 人生三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作為一個哲學命題,最早是由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提出的。我沒去過西方,不太了解歐美等國普通民眾的文化狀態。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說到底是世界觀的問題,是人與世界關係的問題,是生命本質的問題。日常生活中我們對此類話題不溝通、不追問、不討論,不代表我們沒有思考。對於涉及信仰、觸及靈魂的重大問題,普通中國人向來比較謹慎。這是有歷史原因的,我也不想展開來解釋。
  • 人生三重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往哪裡去?
    寧靜的夏天,清脆的蟲鳴和沙沙的樹葉聲交織在一起,一個男孩站在農家的庭院裡,仰望星空,是如此的入神,仿佛在那一刻時間靜止了。數千年來,人類都在探索大自然的奧秘,嘗試著去理解和宇宙之間的關係,由於種種原因,有些問題從古至今一直困擾著人類,而我們仍在不遺餘力地去尋求答案。
  • 我是誰?我是從哪裡來?我往哪裡去?
    【真道牧師音頻在二維碼下面】我是誰?我是從哪裡來?我往哪裡去?在自己的智慧和聰明中,永遠不知道,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永遠沒辦法知道人生的意義和歸屬。林前1:18-21;因為十字架的道理,在那滅亡的人為愚拙。在我們得救的人卻為神的大能。就如經上所記,我要滅絕智慧人的智慧,廢棄聰明人的聰明。
  • 哲學三連擊: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
    總有問號伴隨著我們現在很多人都喜歡在別人突然懵逼的時候,用「我是誰?我從哪兒來?我到哪兒去?」來形容他的處境,熟不知這就是哲學上著名的「奪命三連擊」。一般在我們三四歲時才能說「我」這個字,之前都是說名字或者別人說什麼我們就說什麼,比如一個小朋友要玩具,大人會說:「給他,給他。」小孩子不會說「給我」,也是學著說「給他,給他」,這意味著他這時還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存在。各位也不妨想想自己在什麼時候意識到「我」的存在呢?當我們觀察外在於我的客體時才會問「這是什麼?」、「他是誰?」
  •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去哪裡?
    ▲野風美院班 「自畫像」教師指導不同於別的畫室機械的統一繪畫技法,野風注重對美院班學生的個性化培養,教會學生如何去觀察生活,學會用自己的方式去表達,造就了學生多樣化的繪畫風格。▲野風美院班 「自畫像」上課場景▲野風美院班 「自畫像」上課場景他(她)們拿起筆來,畫出自己眼中的自己,或是眼睛,或是鼻子,或是嘴巴。
  • 終極三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柏拉圖的終極三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這三個問題從一千多年前一直到現在,還沒有人真正能夠給出一個定論。因為每個人都會從這三個問題中思考出不同的答案。很難有一種答案能夠說服所有的人。所以一直沒有定論。我一個月前,在悟空問答上問了這麼一個問題:「怎樣才能做真正的自己」。這個問題與「我是誰?」很像。
  • 第6課 我是誰 我從哪裡來 要到哪裡去
    你有沒有想過這三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閉上眼睛,問一問你的內心,你會怎麼回答?你是某某的媽媽(爸爸)、某某的愛人、某某的女兒/兒子,某個公司的員工/創始人?你從哪裡來?你本質上是什麼?你是蝴蝶還是蝴蝶是你?你是不是宇宙中的一粒塵埃?你想如何度過你的未知長度的一生?
  • 《銀翼殺手2049》: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
    今年上映的《銀翼殺手2049》是1982年《銀翼殺手》的續集之作,在眾多好萊塢的科幻片中,《銀翼殺手》的影像風格可謂獨樹一幟,破敗溼冷的東京街頭,暗淡蕭瑟的摩天大樓,霓虹閃爍的街燈招牌,這一切,都在處處暗示一個極度繁華過後的末世之境。
  •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唐僧給出最好的答案
    很漂亮的一段話:放下名牌包包,脫下天價皮草,摘下盛氣凌人的鑽戒,再去把臉洗了!你是否還敢直視鏡中祼身的自己? 奢侈品,退不掉皺紋,遮不住的色斑,擋不住的衰老。唐僧每次介紹自己:貧僧唐三藏,從東土大唐而來,去往西天拜佛取經。 這幾句話包涵了每人都要問自己的三個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
  • 終極拷問重慶摩疆:我是誰 我從哪裡來 我要到哪裡去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作為一個哲學命題,最早是由公元前古希臘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柏拉圖提出的。一言以蔽之,就是人生終極意義究竟是什麼?品牌亦如此,那麼品牌終極意義究竟是什麼?重慶摩疆摩博會首發國貨原創大排量900CC公路巡航MJ917,行業媒體、自媒體及玩家摩友們給出諸多肯定標籤,如良心配置、頂配變標配、匠心之魂、務實造車等,也開啟尋根究底,問重慶摩疆到底新品牌還是老品牌,說對重慶摩疆既熟悉又陌生,在此官方來一次自我終極拷問。
  • 蘇格拉底的千年一問:我是誰?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人類哲學一直存在有三大疑惑:我是誰,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宇宙如此之大,地球不可能是惟一擁有生命的星球,「從數學的邏輯來思考,只這些數字就可以極其合理地考慮外星人的存在。我們真正的挑戰是弄清楚外星生命到底長什麼樣子。」那我們究竟是進化而來的,神創的,還是外星人的延續?
  • 千古之謎!我是誰?來自哪裡?要到哪裡去?(深度好文)
    我是誰?我來自哪裡?要到哪裡去?此文已把修行終極真相展現的淋漓盡致,絕對深度好文,看此文時,你只需做一個深呼吸,全身放輕鬆,只有輕鬆的狀態能夠最快對接天道,對接本文最深層次的奧秘,讀完你會神清氣爽,豁然開朗,瞬間釋放,身體會感覺無比放鬆,你現在準備好了嗎?
  • 地理小知識|寒潮: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哲學三問寒潮:我是誰,我從哪裡來,將要去向哪裡?寒潮:我是誰每年冬天,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會經歷寒潮的洗禮,有的年份多發有的年份少發,譬如最近,一場號稱四年內最強的寒潮,便來勢洶洶。因為年年相遇,我們對寒潮也不陌生。寒潮是一種自然地理現象,影響我國的寒潮,是指來自西伯利亞的冷空氣迅速南下,給沿途帶來了大風、雨雪、降溫天氣。
  • 哲學三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這個問題唯物主義者肯定會回答,我是我,從媽媽肚子裡來,終將走向死亡。可這樣回答哲學三問是不是有點好笑啊,因為這樣回答誰都知道,何必又要問?這三個問題能成為哲學三問肯定沒那麼簡單了。Orch-OR理論認為人類的思維活動是由於量子引力效應產生的,意識則以量子信息的形式存在於腦細胞的某種"微管結構」內,而在人類瀕臨死亡前,量子信息——也就是意識的量子態會脫離腦細胞的微管結構,傳輸到宇宙中去,因此人類去世之後,意識仍然會存在於宇宙中。但如果瀕臨死亡的人又活了過來,量子態又會重新回到腦細胞的微管裡。
  • 我是誰,從哪裡來,要去往哪裡?
    在夢裡,所有人類的魂靈都是海裡一條巨大的魚, 出世的時候從海的此岸啟程;在旅途中,有時邂逅,有 時分離,死的時候就去到海的彼岸;之後變為一條沉睡 的小魚,等待多年後的再次啟程;這個旅程永遠不會結束,生命往復不息。這也是該影片所傳達的核心思想之 所在。 《大魚海棠》尤其注重藝術氣息的把控。首先在於 中國傳統元素多樣。
  • 哲學難題,我是誰?,我來自哪裡?我來做什麼?我要到哪裡去?
    我從哪裡來?我是誰?我來做什麼?我要到哪裡去?我們是上帝造的,我們都是上帝的兒女,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是要用主耶穌的寶血洗淨,我們的罪孽,我們要經過那死陰的幽谷,我們要得到救贖,最後我們要上天堂,在天堂裡和主共同讚美神,佛教理論,我們來自六道輪迴,我們從動物演變過來,我們的個體是有佛緣的人,我們在這世界上修煉,我們最後成正果,修煉成佛,要到西天極樂世界去
  •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
    2019年開始每月畫一幅畫、讀一本書,2019年開始記錄每日手帳,2020年下半年開始每周閱讀一本書,2021年開始跟著Sunny老師學習視覺筆記。這篇的配圖都是最近學習的視覺筆記。我從大美新疆來,小時候上學的路上可以看到天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