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餐,因其餐具是刀叉,所以西餐經也被形象地稱為刀叉文化。從禮儀角度來說,和中餐禮儀有著截然不同的特點。
⊙西餐餐具禮儀
西餐餐具較多,分工明確。刀叉的原則是右手持刀或湯匙,左手拿叉。當有兩把以上,由最外面的依次向內取用,每道菜用一副餐具。
輕握刀叉尾端,食指按在柄上。切東西時左手拿叉按住食物,右手執刀將其切成小塊,用叉子送進嘴裡。使用刀時,刀刃向內。如感覺不方便,可以換右手拿叉,但更換頻繁則顯得粗野。吃體積較大的蔬菜,可用刀叉來摺疊、分切。當菜餚附有餐具,那就用附有的餐具。
說話時手裡可拿著刀叉,但不揮動。不要一手拿刀或叉,而另一隻手拿餐巾擦嘴;也不能一手拿酒杯,另一隻手拿叉取菜。使用刀叉時,儘量不使其碰撞。
湯匙用右手拿,拿湯匙的柄端,食指在上,按住湯匙的柄,拇指和中指在下面支撐,湯匙的尖端部分對著自己的嘴。喝湯時,由內向外舀。
⊙西餐餐巾禮儀
在餐桌坐定後就應展開餐巾,覆蓋到膝蓋上。展開餐巾並折放的過程在桌下完成。午餐餐巾應全面展開。而大面積的晚餐餐巾應將餐巾往內折1/3,讓2/3的開口朝外平鋪在腿上,蓋住膝蓋以上的雙腿部分。不能把餐巾掖在褲腰帶、裙子或者領子裡,也不應將餐巾墊在骨碟下面。
餐巾可以弄髒,就餐中如果取出手帕或面紙而不用餐巾的話,反而有違用餐禮儀。雖然餐巾可以弄髒,但用來擦臉、擦汗或者擦鼻涕,或者將口紅整個印在餐巾上都是失禮的。
切忌用餐巾擦餐具,否則主人或餐廳會認為你嫌餐具不乾淨,這是讓主人和餐廳都尷尬的事情。
暫時離開座位,將餐巾簡單折一下放在椅子上。用餐結束,可把餐巾隨意摺疊放在甜點盤左邊;如甜點盤已拿走,則放在餐位中間。
⊙開始與結束的禮儀
西餐中延續了社交中的「女士優先」原則,女士在宴會中是主角,要看女主人行事。女主人鋪餐巾時,其他人才可以拿起餐巾鋪在腿上。女主人等到每位客人都拿到菜後才拿起她的刀叉,客人才可以拿起刀叉,這就表示正式開餐了。
西餐進行中,如果中途想略作休息後再繼續吃,應把刀叉放在墊盤上呈八字形,刀刃朝內,叉尖向下。吃完一道菜、餐具可以收走時,刀叉要平行擺放在墊盤上,刀刃朝內,叉尖向上。
一起用餐的女士或鄰座女士起身離座,男士應微微欠身相送。女士回來時欠身相迎。
當女主人將鋪在腿上的餐巾拿起放在桌上時,表示用餐結束,所有人都要停止用餐、放下餐具。這時,男士應幫助隔座長者或女士拉椅。女主人應先離座,客人再一起隨著離開,餐巾放在桌子上。
西餐結束後,第一個告辭的應該是主賓。通常情況下,如果主賓不主動告辭,主人是不應「攆」大家走的,而且其他來賓也會禮貌地等待主賓先動身。
如果是酒會,客人應按請柬上寫明的時間起身告辭。接到的是口頭邀請,則應認為酒會進行兩個小時。如果酒會不在周末舉行,那就意味著告辭時間在晚上十一點到十二點。周末可更晚些。自己需要早一點離開的話,則致謝的時候不要引人注目。
不管是酒會還是西餐正餐,最好在第二天上午給主人打電話或寫信表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