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們給獼猴桃樹修剪枝條每天有120元。張波、姜繼恆 攝
冬閒人不閒。天寒地凍,在修文縣谷堡鎮折溪村貴陽漁洞有機獼猴桃生態園,卻是一片熱氣騰騰的勞作場景。20多名村民正揮舞著50公分左右的修枝剪,對稠密的獼猴桃枝條進行「整形」,重點修剪掉病枝、弱枝,保留粗壯枝條作為來年的掛果枝。
據悉,每年的冬臘月,是修文獼猴桃的休眠期,也是獼猴桃田間管理關鍵季節。冬季果園管護做得好與不好,直接影響來年果樹的掛果率與果品質量。眼下,正值修文獼猴桃冬季管護的「黃金」季節,修文縣各鄉鎮(街道)獼猴桃產業區,呈現一幅幅繁忙的畫卷,施肥、剪枝、捆綁、清園等一系列農活正有序推進。
工人們正在修剪獼猴桃枝條。張波、姜繼恆 攝
「這兩天,天氣再冷,我們都要組織勞動力上坡來幹活,冬季如果你不加強管護,到來年果樹就沒有果子結,即使有幾個,都是那種沒有商品價值的果。」貴陽漁洞有機獼猴桃生態園負責人張永健說。
正因為如此,在修文獼猴桃產業區,農閒時節相反成了「農忙季節」,當然,也成了村民在自己家門口掙錢的好時機。這兩天,很多村民抓緊管護好自己種植的獼猴桃,然後就趕到附近獼猴桃種植企業或種植大戶的基地打零工,每天可以掙100多元的工資。
谷堡鎮折溪村村民鄭秀明說:「冬季管護與獼猴桃授粉的時候,每天開我們120元的工資,平時的田間管理開80元到100元之間。多做的多得,少做的少得,有的村民做工多,一年可以掙一萬多塊錢。反正都是閒餘的時候才來幫忙,我們自己也種得有果樹。」
修剪枝條。張波、姜繼恆 攝
據悉,作為修文縣農業支柱產業,修文獼猴桃已發展到16.7萬畝,目前掛果面積已達10萬畝左右,鮮果產量在6萬噸左右,共有169戶企業、130個合作社、6727戶農戶參與種植,整個產業鏈直接或間接帶動3萬餘人致富增收。為推動這一富民產業可持續發展,這兩天,修文縣各鄉鎮農業中心積極引導種植戶搶抓時機,對獼猴桃果樹進行「整形」,確保穩產增收。
谷堡鎮農業中心高級農藝師張雲賢說:「我們農技人員對產業區進行劃片,分片負責,深入田間地頭向農戶傳授施肥、修剪、清園等實用技術,從源頭提升果品質量,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張波 姜繼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