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二中廣雅校園
採寫:楚天都市報記者 賀俊 通訊員 丁飛雁 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 王永勝
廣學雅行,春光正好!
3月23日上午,楚天都市報「名校行」公益活動走進了武漢二中廣雅中學。這所低調的武漢實力名校引來家長熱捧,原本只能容納不到150人的報告廳裡,擠進來了200多名家長,不少人一站到底聽完了報告,紛紛大呼「沒想到」,感慨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二中廣雅」。
2010年到2018年,從武漢二中廣雅中學考入二中的學子,有106人考上了清華、北大,平均每年都有十幾個,有的年份甚至有20多個。其中2013屆學生曹潔怡更是以652分,勇奪湖北省文科狀元。2018年中考,該校有18人進入了「高分屏蔽」……誰也想不到,很多學生在進校時,並不是普遍意義上的「牛娃」。
「孩子永遠是我們老師心中的「C位」,我們會讓每一個孩子都閃光!」武漢二中廣雅中學負責人王新表示,成績的取得來自於該校對教育教學規律的尊重,對學生成長規律的尊重,以及對學科素養同步發展的堅持。
圖為金秋讀書節
圖為經典誦讀活動
八十年辦學傳承教育
隨時推門聽課是傳統
「在很多老師和家長的心目中,二中廣雅是個新學校,在我心目中是個老學校。」一開場,武漢二中廣雅中學負責人王新就介紹了學習的發展歷史。二中廣雅誕生於烽火連天的1939年,歷經多次變遷,1952年定名為武漢二中,再到2001年成立二中分校,2009年更名為二中廣雅中學。
八十年辦學底蘊深厚,二中廣雅與武漢二中一直聯繫密切。「教育需要傳承,我們的管理團隊成員不少都有二中從教的經歷,從老師到優秀老師到優秀班主任,對教育教學的每個環節都非常清楚。」王新說,每名幹部都要參與到集體備課中,像他同時是數學老師,必須進入到三個年級的數學備課時間中去,隨時推門聽課。
圖為二中廣雅負責人王新介紹學校教學理念
基於此傳統,二中廣雅一位又一位年輕教師成長起來,成就了一個敬業、精業、樂業的教師團隊:有著經驗豐富的骨幹教師,一年一次的示範課,示範引領;有著銳意進取的年輕教師,一年一次的優質課比賽,成長迅速;有著精細管理的教研團隊,集體備課,群策聚力;二次備課,凸顯個性。
也因此,武漢二中廣雅名師輩出,多人次獲國家級、省級、市級、區級獎項。無論是國家級優質課評比一等獎、國家級現場授課一等獎、國家級微課教學一等獎、部級「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國家級科研論文等獲獎成果,還是武漢市學科帶頭人、優秀班主任、優秀青年教師等實力象徵,都讓整個校園不斷在傳承中煥發生機與活力。
圖為二中廣雅負責人丁飛雁歡迎家長們的到來
學校公開承諾「三條紅線」
初一初二作業不過九點半
「家長把孩子交給我們,我們把時間還給孩子,把空間留給孩子,把自信帶給孩子。」在外界看來,二中廣雅一直很低調,王新認為正是如此,學校才能在教學過程中積極把握三個維度,實現個性化教學:重視學生知識掌握的厚度與基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空間和興趣,課堂上會進行拓寬;對有天資的孩子,學校也給予積極幫助。
王新舉例,此前他帶的班曾有一個學生在進校時成績非常差,但是後來在一個美術方面的比賽中,表現出一定能力後,開始變得自信。在老師的鼓勵與幫助下,這名學生把自信投射到其他學科的學習上,成績進步非常大,逐漸進入了班級前列。「我們的老師非常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幫助每個人取得進步。」
據悉,二中廣雅公開承諾了「三條紅線」管理。一是作業管理。考試複習周不許布置書面作業,初一、初二學生晚上9點半、初三學生晚上10點如還有作業未完成,可以不用寫;二是時間管理。規定教師不許佔用自習課時間講課,還學生自主學習時間;三是教輔資料管理。各科精雕細琢一本校本作業,嚴格執行一課一輔的要求,絕不濫用加量。
圖為教師們共同追求輕負高效
「中午12點50分進教室後,學生可以休息可以學習,時間是學生自己的,下午的兩節自習課時間也是孩子的。」王新說,學校要求老師們把學習方法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安排,這是尊重成長規律,也是對教育的敬畏。而學校的出重拳、動真格,不僅實現了學生輕負高效,切實減少了作業量,還保證了學生的睡眠時間。
抬頭看路埋頭拉車
百優班主任強調「自我管理」
二中廣雅初三年級主任楊秀芳當了20年班主任,不僅是武漢市百優班主任、江岸區首席班主任,還是湖北省優秀英語教師。由於經常與走競賽路的孩子打交道,她見證了無數「牛娃」的誕生,也在思索中給出了不少建議,令家長們很受益。
圖為武漢市百優班主任楊秀芳的建議讓家長們很受益
一是確定長遠的教育教學目標,一步步朝前走。「抬頭看路,埋頭拉車。我的很多畢業學生反饋,他們在高一做高考試卷隨便就能到130分,高二雅思就考到了7.5分,甚至到了外校成績也不差。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我們的目標從來不是中考。」楊秀芳說,她定的教育教學目標是六年,把英語學習的重心放在了初中,才讓這些學生到了高中還能「啃老本」。
二是培養學生的時間管理能力,這是自我管理能力中最重要的,也是學習、生活中運用最多的一種能力。楊秀芳從初一起就一直有意識培養學生們的自我管理能力,孩子從初一的時候坐不住,到初二的習慣養成,再到初三的自主學習,會越來越有學習目標和計劃。在此基礎上,加強弱科學習,讓強科更強,進行有針對性的個性化學習。
圖為不到150人的報告廳坐滿了家長
三是注重學習習慣的培養,方法的指導。「成績好的孩子都有一個共性,就是習慣好,會學習,才能走得更高更遠。」楊秀芳說,她會系統培養學生習慣,一開始對好習慣從心理學等方面進行專題講解和培訓,然後會在一個月的實踐中觀察、指導和鞏固,再開班會討論,最後再個別指導。
四是個性優化發展。「班集體培養共性,有些班主任老師覺得一刀切挺好,大家齊步走。事實上不是這樣,50個孩子有50種不同的個性,針對個體發展的需要,我們在集體中培養共性的同時,不能打壓個性的發展。」楊秀芳舉例,一些優先發展的孩子如果通過考核,可以上課不聽或者部分聽,包括作業也是剛性作業加彈性作業。
五是關注孩子心理的健康發展。楊秀芳說,初中比小學難管,孩子的青春期、逆反期集中在一起,是變化最多的三年。她曾帶過一個孩子,初一還行,初二壓力非常大,她就每天放學後讓學生到辦公室來聊天,也跟學生家長聊,直到孩子慢慢情緒轉過來。後來這個學生考上了大學,回來跟她說那時候不懂事。「我聽了很高興,學生走出來了,而且後來發展得很好。」
圖為家長們都聽得非常認真,不時拍照記下資料
最後一點,是通過活動提升孩子的綜合素養。「很多孩子面臨自主招生或名校面試時,表現得不自信,我覺得可以通過活動來解決。」楊秀芳介紹,學校本身就有非常豐富的活動,孩子們有很多參與機會,她還在自己班上開展經典誦讀、家長講堂、英語演講、跳繩、飛花令、小主持人等比賽,以及書法表演等,孩子們展現出了自信陽光的一面。「集體榮譽感、自信心,溝通交流、合作等都是課堂上無法學會的,很多人說這個班的孩子只會埋頭學習,剛才我介紹考上清華的孩子,初中就唱歌、主持人樣樣會。」
圖為家長代表發言
學科培養顯特長
「牛媽」現身講培養之道
在學科建設方面,二中廣雅的數學學科是公認的強項。
「江岸區教育局依託二中廣雅的數學學科優勢,打造數學品牌特色,通過特色引領、資源輻射帶動了區域內數學教科研能力的提升,授予了我校數學學科基地,是江岸區教育質量一號工程的關鍵環節。」二中廣雅初三年級數學備課組長徐海元說,該校承擔了初中畢業年級的考試說明解讀及試題研究工作,負責江岸區區本作業的編訂工作,承擔各級各類關於數學方面的論文、數學模式的研究工作。
圖為二中廣雅初三年級數學備課組長徐海元介紹學科培養
徐海元介紹,除了二中廣雅負責人王新是全國優質課比賽一等獎、競賽金牌教練,武漢市學科帶頭人;初三五班班主任王海濤獲得過武漢市優質課比賽一等獎,是奧賽教練,武漢市優秀青年教師;此外,還有嚴莉等一大批優秀的中青年教師團隊。
此前,該校的靖禮、張成鍇、吳金澤等多名學生在國際奧賽上獲獎,直接敲開了名校大門。
記者了解到,該校目前正就讀於初三(9)班的學生周航可謂牛娃中的牛娃:初一時,周航參加初中數學聯賽就獲得了滿分的好成績,還獲得了江岸區「優秀學生」稱號、二中廣雅「鄂寶獎學金」;初二時,周航獲得了該校「陽光少年」稱號,被評為「武漢市優秀學生」,初二時參加高中數學聯賽獲得省一等獎,已經獲得了清華大學籤約資格。
圖為周航媽媽講述孩子成長經歷
3月23日,周航媽媽這位「牛媽」現身了「名校行」報告會現場。她表示,發現孩子的競賽特長後,她考察了很多學校,最終被二中廣雅的低調務實、嚴謹和綜合發展打動。到學校後,周航沒有再在外培優,都是通過課堂學習,也騰出了更多時間搞競賽。「孩子在這裡三年,德智體全面發展,與老師的教學分不開。」她介紹,當初擇校時更注重了擇老師,孩子所在的班級語文老師很有文學底蘊,詩詞誦讀、戲劇表演、名著品讀等很鍛鍊人,還有口語大賽、運動會等,讓孩子不僅收穫了學業,還有身心和健康的全面發展。
活動結束後,二中廣雅的校領導和優秀老師們被家長們「打圍」了,家長們還就分配生等問題進行了諮詢。
圖為家長們「打圍」了校領導,諮詢相關情況
圖為家長們現場互動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