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人都喜歡去宜家買家居和生活用品,但畢竟宜家的開店數量有限,有很多人因此做起了「宜家代購」的生意。不過,如今他們的飯碗可能要被搶了。
搶他們飯碗的就是宜家自己。根據路透社,6 月 7 日,英特宜家集團(Inter IKEA Group)執行長 Torbjorn Loof 宣布,宜家正在測試在第三方網站上出售自家產品,以期增加在線購物的用戶數量。報導
(圖片來自:)Gizmodo
這就意味著,以後消費者可能將可以從亞馬遜或者淘寶買到由宜家官方銷售的商品了。
Loof 在此前的一次採訪中,這項計劃預計將於 2018 年開始進入測試,不過他沒有透露將會與哪些網站進行合作,還稱目前宜家尚未籤署任何合作協議。表示
在電商業務方面,從前我們只在自建平臺上進行銷售。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大的競爭環境在不斷地變化。
早在 2012 年,宜家就已經在歐洲大本營開始了電商業務。多種因素影響下,宜家的電商業務並沒有激起太大的水花。根據宜家公布的,宜家目前已在全球 28 個國家及地區開設了服務,但在 14 個鋪設有在線銷售業務的市場,其在線銷售額僅為 14 億歐元,約佔總收入的 4%。 2016 年財報
作為宜家在全球增長最快的市場,中國地區此前並不在宜家電商服務的覆蓋範圍之內。宜家中國的網站及移動客戶端也僅支持產品預覽、會員服務等基礎功能。
在線上銷售紅紅火火的中國市場,宜家的做法顯得有些格格不入。而隨著電商行業的競爭進入紅海階段,宜家也有點坐不住了。
根據 CBNData 發布的,我國的家居電商市場規模正在急劇擴大,電商逐漸成為了消費者購買家居用戶的重要渠道。尤其是在三四線城市等線下渠道匱乏的區域,線上豐富的購買資源滿足了這些市場消費者的需求。《中國家居風格消費偏好洞察報告》
2016 年 8 月,宜家中國在 2017 財年發布會上,將在 8 月底正式在中國推出電子商務業務,暫時在上海地區試運行。宣布
宜家中國零售總裁朱昌來,現階段宜家的電商平臺將使用自建的官方網站,並由宜家供應商進行配送。由於上海市場已擁有三家商場和較為成熟的倉儲物流系統,因此選擇在上海進行試點,未來會不斷推廣到全國其他城市。表示
對宜家來說,除了已在電商市場活躍多年的巨頭競爭對手之外,物流、倉儲、售後等環節的成本是宜家電商的最大挑戰。尤其是在家居類產品購物需求旺盛的三四線城市,要重新自建渠道的確有些划不來。
(圖片來自:Flickr)
進駐第三方電商平臺或將成為宜家破局的一招。不過對於宜家來說,這一步也許並不意味著宜家要全面進軍線上了。
朱昌來在描述宜家在中國的電商戰略時:說道
訂貨中心就是宜家商場的延伸和補充,而商場、電商和訂貨中心都是宜家多渠道銷售的重要組成部分。
(宜家在溫州開設的訂貨中心)
換句話來說,宜家做電商,主要是為了豐富自己的渠道,將原來線下商場覆蓋不到的人群也納入到自己輻射範圍之內。
正如宜家所強調的那樣,宜家的優勢在於豐富的商品種類以及獨特的線下體驗,「我們不僅僅賣產品,更賣家居文化體驗」。在這種價值觀之下,做電商並不會成為宜家的最終目的。
在日新月異的市場競爭中,我們從前的認知都在經歷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將通過一些測試來搞清楚:家居行業的數字銷售到底是什麼樣的?數位化購物中心又意味著什麼?
)IKEA Museum
從零售業的大發展方向來看,線上線下的融合越來越成為市場的主流。對宜家來說,這場大考才剛剛開始。
題圖來自:IK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