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點評人:長沙市麓山國際實驗學校高中語文教師、「青春悅讀」課題主持人 張曲
今年全國卷1語文卷試題,嚴格按照《考試大綱》的要求命制,考點覆蓋面和試卷結構合理,能力層級比例配置恰當,難度適中。同時,體現課程標準的精神,注重考查中學生核心素養,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家國情懷。正所謂「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相較往年,試卷擴容加量不加時,題型變化較大,主觀題減少客觀題增加,整體難度和往年持恆。同時,選材方面明顯傾向於社會熱點、傳統文化。體現了鮮明的時代特色和國家文化戰略。今後在備考過程中,建議考生以《考試大綱》為綱,在提高閱讀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的同時,關注時代發展、社會變化,拓寬視野,培養人文情懷、家國情懷,讓核心素養落地。這樣,才能迎時代浪潮,揚帆遠航!
一、現代文閱讀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
該題選材於曹明德的《中國參與國際氣候治理的法律立場和策略:以氣候正義為視角》,把脈時代癥結,體現大國擔當。文本800字左右,全文總分總結構,條理清晰,文字簡明,閱讀和理解難度不大。從考點覆蓋看,仍著重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重要句子、篩選並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作者的觀點態度的能力。值得關注的是第2小題「對於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體現了今年高考《考試大綱》增加的「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這一具體要求,側重於思維邏輯能力的考查。
(二)文學類文本閱讀
該題選材於當代作家趙長天的小說《天囂》,情節、人物都不複雜,主題鮮明。第1題採用客觀題型,改原來「五選二」為「四選一」。第2題第3題為主觀題,但仍然立足於小說三要素和主旨的考查,題型分別為小說中心線索及結構,小說結尾的作用。整體來看,題目精簡,閱讀難度比去年降低。
(三)實用類文本閱讀:
該題一改人物傳記的慣例,取材新聞素材。形式驟變,由三則非連續性新聞素材和圖表組成;圍繞中國電視臺紀錄頻道的製作、觀眾構成,以及美國電視頻道的模式和發展進行討論。主觀題考查1道,為多個材料信息整合的比較閱讀題,客觀題考查了一道四選一:文本內容的梳理;一道五選二:篩選概括要點信息題。題型設置上變中求新,既加大閱讀量又降低了閱讀難度。基本考查要求不變,仍是梳理文本,篩選概括要點信息並進行整合,能夠拉開學生們的水平和梯度。尤為值得關注的是,新聞這一資訊時代應用最廣泛的文體終於推到了前臺。而將語言文字運用中的圖表題抽取出來,放到綜合閱讀中考查,更符合資訊時代的發展要求。
二、古詩文閱讀
(一)文言文閱讀
該題取材於《宋書?謝弘微傳》,體現了全國卷一貫的選材特點:一是出自正史,二是傳主為良臣能吏。閱讀量與往年基本持平。選擇題分別為文言斷句、古代文化常識、概括分析原文內容。第4題文言翻譯題仍然側重考查重點實詞、虛詞、特殊句式,需要字字落實,文通句順。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對古代文化常識的考查正式納入《考試大綱》,體現了高考對中華優秀文化傳統的重視程度。本題中涉及「名、字」「姻親」「母憂」「私祿」等內容,都是古代文化常識的基本內容。
(二)、詩歌鑑賞
該題取材於宋朝著名詩人歐陽修的《禮部貢院閱進士就試》,題材屬於即景即事,在情境上與考生所處考場相映成趣,暗含古代文化教育的傳承與變革的主題。該題最大變化就是增加客觀選擇題的考查,五選二,重點圍繞詩歌的內容分析;主觀題考查名句賞析,側重於手法、意境、效果。這一點承襲往年傳統,難度稍有降低。個人以為,降低古典詩詞的鑑賞門檻,不以出題者意圖代替作者思想,更助於學生知人論世、以意逆志,親近並自覺傳承優秀詩詞文化。
(三)名句名篇默寫
該題沿用理解性默寫形式,今年考查的是曹操《觀滄海》和杜牧的《阿房宮賦》。
三、語言文字運用:
語言運用題最易出現新題型。今年成語題、病句題、補寫題沒變,表達得體題替代了虛詞選擇填空題,邏輯推斷題替代了流程圖題。這些變化在考試說明中都有體現。需要引起重視的是,湖南卷曾經多次考查過的語言運用得體在全國卷中出現了。重點考查詞語的敬謙、褒貶以及使用對象,如「舍弟」、「獻醜」「垂詢」「內人」等。備考此類題型時完全可以和古代文化常識相結合。同時,要點讚的是語言基礎的第5題,考查上下文推理的邏輯。這才是語言文字運用題的典型——考查知識在具體語境中的實際應用能力,而非知識的死記硬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