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
南京夫子廟全國示範步行街揭牌
夫子廟泮池
7月23日上午,商務部在南京夫子廟步行街舉行了全國示範步行街改造提升工作現場會,並為首批5家「全國示範步行街」授牌。南京夫子廟步行街作為江蘇省唯一的代表,成功獲評首批全國示範步行街。
創建以來,在商務部和省、市的關心支持下,南京市秦淮區堅持以人為本,緊扣創建標準,從黨建領航、文化引領、品質提升、產業升級、誠信建設等5個方面入手,探索出了一條「文商旅融合、街景河一體、建管服聯動、主客商共享」的特色創建之路,向八方賓朋呈現出一條「中國最具情懷的商業步行街」。
當日下午,秦淮區舉行「風雅秦淮水岸行」活動,賓客盈門、高朋滿座。來自商務部及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近200位代表,實地感受夫子廟步行街的獨特魅力。「一步千年 廟市景」「秦淮小食 煙火味」「槳聲燈影 文都行」3個篇章讓人流連忘返。夫子廟步行街以「挖掘故事線,設計旅遊線,打造產品線,推出消費線」為核心路徑,從供給側發力,推動消費升級。一個有著「新產品、新消費、新場景、新服務、新體驗」的全新夫子廟,呈現在海內外遊客面前。
文化為核,文商旅融合蹚新路
商業步行街是城市的一張名片,代表城市走向世界,是文商旅融合發展的重要載體。「全國示範步行街」是國內商業步行街的最高榮譽。此次夫子廟步行街成功入選,是繼2019年榮獲「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後,秦淮區所收穫的又一項「國字號」殊榮。
夫子廟步行街由「三街一商圈」構成:「三街」為貢院街、貢院西街、大石壩街,「一商圈」即水遊城、水平方、茂業天地等組成的現代時尚體驗購物商圈。夫子廟步行街主街長1284米,營業面積50.6萬平方米。2018年底,夫子廟步行街被商務部列入全國首批步行街改造提升試點單位。
近1700年歷史的南京夫子廟,是中國第一歷史文化名河「十裡秦淮」最繁華、最精彩、最有韻味的核心區域。歷史文化是夫子廟步行街創建的核心競爭力。秦淮區以文化為核,藝術化呈現南京「世界文學之都」的「秦淮表達」,激發文商旅融合活力,通過夫子廟步行街這個載體,將「故事線」變為「旅遊線、產品線、消費線」。
如今的秦淮,吳敬梓故居等「轉角遇見·城市文化休閒驛站」散布街頭巷尾,小劇場群環列秦淮河畔。越劇《桃花扇》《烏衣巷》,實景演出《金陵尋夢·夜瞻園》等讓市民、遊客在不經意間,便可走入一段秦淮故事,沉浸式感受「風雅秦淮」的獨特魅力。連續舉辦34屆秦淮燈會,活動傳播量超3億的槳聲燈影裡的「大咖故事薈」「我在秦淮品詩賞月」活動,讓秦淮故事成為新的「網紅 IP」。
夫子廟自古便是街、景、河一體。商業是步行街繁華千年的基礎,更是當下持續提升的動力。夫子廟用更具時尚魅力的業態匯聚人氣,以更火爆人氣提升商氣。2萬平方米的「秦淮禮物」旗艦店、情景式消費門店、龍門街等3條網紅街、「秦淮夜肆」等特色市集,10餘處智慧新零售和休閒外擺,讓步行街文化範與潮流範方興未艾。
「夜享秦淮」品牌點亮夫子廟夜經濟。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等景點常年夜間開放,棋峰試館、夜泊秦淮君亭酒店等文化主題酒店一房難求,夜遊秦淮、夜宿秦淮成為遊覽南京的又一魅力所在。
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對旅遊和商貿零售等造成重大衝擊,南京推出了「四新」行動積極應對。秦淮區率先作為,將「新消費」行動的重點放在夫子廟步行街。3月15日,夫子廟步行街舉行「春風十裡,秦淮等你」現場活動暨「惠民消費月」啟動儀式。燈會重啟、景點恢復、商鋪迎客、實施「戰疫情」促消費等六項舉措,讓夫子廟第一時間恢復了往日活力。3月28日,秦淮區舉行「全域旅遊再出發」活動。「風雅秦淮」「智慧秦淮」「夜享秦淮」「秦淮有戲」4個板塊的31個文商旅融合重大項目籤約,總金額達464.8億元,持續釋放了「文商旅」融合發展聚變效應,推動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以人為本,提升遊客滿意度獲得感
一座步行街的品質高低,市民和遊客是最終的「裁判員」。夫子廟步行街在創建過程中,堅持以人為本,始終將旅遊舒適度、便利度、體驗感作為工作「落腳點」。在網易旅遊發布的258家5A級景區大數據報告中,夫子廟排名全國第五,較2018年提升29位;在人民日報指導開展的「全國十大景區評選」中獲第二名。
作為一座成熟的街區,夫子廟在創建提升過程中,以「繡花」精神,於方寸之間精雕細琢,井然有序地實施微更新、微提升。完成了「秦淮河東五華裡夜景」提升、大石壩街等主街整體出新,開展周邊道路環境整治,街區沿線杆線全部下地;北入口、東入口增加景觀綠化,增設雕塑小品,完善亮化設施,實施城市家居提檔升級,規範整理店招標牌,夫子廟重現「迴廊掛落花格窗」。增添綠色植物,增加垂直綠化,打造景觀小品,街區綠化覆蓋率達 20.8%,「水光瀲灩秦淮柳,槳聲燈影畫中遊」是街區的真實寫照。
完成狀元境步行化改造,啟動了建康路地下人行通道建設,逐步實現「三街」與「一商圈」地下商業空間聯通,建構了整體商業格局。完善交通組織,建成進入街區的4條慢行通道。優化公交系統,建成西街大巴停車場,啟動白鷺洲西門配套停車場建設,與周邊 61個停車場全部籤訂配套停車協議。
遊覽感受是直接的評價。步行街實施「五分鐘」保潔法,確保市容整潔;推廣景區通用服務標準,在街區重點商戶、點位設置無障礙出入口,全面增設無障礙助力設施。改造核心區4座公共廁所,主街16家大商戶內部衛生間免費開放,核心區公廁均設有無障礙設施和第三衛生間,旅遊公廁全部實施智能化和文化主題改造。在主街設置助力座椅20多個,在3個現代商業體增設休憩設施。
創建過程中,步行街構建了「1+3+N」智慧服務體系(即1個綜合信息管理指揮平臺,面向遊客、面向商家、面向政府的三維應用系統,智慧交通、智慧消防、智慧公廁、移動執法、信用管理等N項功能模塊運用),實現街區管理的智能化、商家運營的智聯化、遊客服務的智慧化,實現大數據決策下的步行街業態提檔升級,真正讓遊客開心、商家精心、管理省心。
步行街現已實現5G信號全覆蓋,網紅直播間5G現場帶貨成為街區線上消費新寵。步行街內布局了智慧e站、共享印表機、智慧餐吧、新零售機器人、自助文創售賣機、智能燈杆充電等近20項智能設施,步行街商戶行動支付實現100%。目前,已建成智慧停車、智慧公廁、智慧消防、智慧路燈等近10個智慧管理項目,為遊客出行、政府管理提供服務。
產業為基,創新創業高地崛高峰
夫子廟步行街向來是創新創業者追逐夢想的「風水寶地」,創建工作更是提升了「含金量」。去年,步行街客流量達5500萬人次,同比增長13%;總營業收入達58億元,同比增長15%,營業增幅高於全區社零增幅8.9個百分點;去年街區平均效益達1.16萬元/平方米,同比增長16%。秦淮區接待遊客數、旅遊業總收入、旅遊業綜合貢獻比重等核心指標均居南京市首位,社零等綜合指標在全市長期領先。
黨建是步行街發展的統領。秦淮區高水平建設步行街黨群服務中心,構建覆蓋全街區的黨建服務體系。深入開展「黨員進店家,服務見行動」活動,組織在職黨員與店家結對,堅持每周走訪服務,就項目設計建設方案廣泛徵求居民和商戶意見,問需於民、問計於商。以黨建工作為紐帶,組建街區誠信聯盟、文化產業聯盟、夫子廟小吃協會,在臨街門店實行店長制,共同凝聚起推動發展的強大合力。
為解決多產權街區業態控制難的問題,秦淮區通過修訂步行街業態管理規定和經營目錄,加強新進項目源頭管控和存量項目消化調整。梳理歸類街區內企業,按照應該保留、可以保留、必須遷出3種類型推進分級調整。近年來,整體搬遷5個小商品市場以及1000餘戶低端業態,為優質業態、優質項目的發展騰出最優質的空間,留下最肥沃的土壤。
2月19日,為了提振消費信心,推動復工復產,秦淮區率先全面開放夫子廟街區、率先恢復秦淮燈會、率先發出機關幹部帶頭消費的倡議,發放消費券、門票、兌換券,開展「春風十裡,秦淮等你」現場活動暨「惠民消費月」以及「網紅直播間」「秦淮小吃美食節」等促消費活動,舉辦「秦淮抗疫,大愛無疆」觀燈等活動,全力激發消費活力,推進企業商戶復工復市。同時,出臺「促進中小微企業穩定發展的十條措施」,為街區企業減免租金4150萬元,搭建政銀企對接平臺,幫助街區企業申請貸款3800萬元。
誠信為要,精管善治呵護放心消費
誠信是夫子廟步行街良好運營生態的保障。2018年9月27日,夫子廟步行街成功入選首批「江蘇省誠信示範街區」。步行街在創建過程中,積極推進街區信用體系建設工作,以誠信為要,通過「智慧」服務和誠信聯盟等舉措,落實7天無理由退貨、小額先行賠付、旅遊消費侵權先行賠付、直接投訴15分鐘現場調解等優質服務,為消費者放心消費、安心旅遊保駕護航。
在夫子廟步行街,電子「誠信身份證」制度全覆蓋。每家店鋪門口都貼著「誠信夫子廟」的二維碼。遊客只要掃描二維碼,就可以了解到商家的基本情況和誠信星級。遊客可以隨時查詢、監督,對於商家的不誠信行為,還可通過二維碼進行投訴。
夫子廟步行街成立了綜合執法大隊,整合公安、交警、城管、環保、應急管理、消防、客管等執法力量,實現一支隊伍管全部,一專多能管到底。同時向每戶商家派駐一名黨員幹部,全覆蓋地指導、督促商家履行誠實守信經營主體責任。
此外,組織商家成立誠信聯盟,制定了誠信公約,200餘家商戶籤署誠信承諾;制定商戶誠信度評價體系,從消費服務、質量、安全、權益等方面對商戶開展多途徑評價,並根據評價結果對商戶實施分級管理,不斷夯實夫子廟街區的誠信根基,提升商戶誠實守信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去年9月,秦淮區成功入選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今年,夫子廟步行街榮獲首批全國示範步行街,名列榜首。「國字號」殊榮首創首成,凸現了秦淮作為城市之源、文化富礦、商業之核的首位度,更是讓秦淮文商旅融合發展的美譽度、品牌力持續提升。秦淮區委書記林濤表示,將以創建國家級文旅融合發展示範區為牽引,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全國旅遊標準化示範區、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四區同創」,全力打造精緻城區「風雅秦淮」的全新IP形象。(秦萱/文 龔文新、趙輝/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