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有很多姓氏,看起來都是常見的字,一寫就會,可是一讀,就不是那個樣子了,往往讀錯,讓人啼笑皆非。尤其在酒桌上尤其要注意。
我國有很多姓氏,看起來都是常見的字,一寫就會,可是一讀,就不是那個樣子了,往往讀錯,讓人啼笑皆非。尤其在酒桌上尤其要注意。中國的姓氏中,除了有生僻字,還有不少容易讀錯的姓氏,樸、仇、過、繁、訾、令狐 ……就拿「仇」來說吧,用在姓氏上,它就不是仇恨的「仇」字讀音了,應該讀「求」。 趕緊來學習一下,讀對這些姓氏,你絕對直呼「長知識」!尤其在酒桌上千萬別說錯!
3、單,
讀shàn,不讀dān;如《說唐》中的單雄信。 5、區,
讀ōu,不讀qū;如柳宗元《童區寄傳》中的區寄。 7、繁,
讀pó,不讀fán;如寫《定情詩》的
漢末詩人繁欽。9、員,
讀yùn,不讀yuán;如
唐代詩人員半千。10、能,
讀nài,不讀néng;如
宋代名醫能自宣。15、句,
讀gōu,不讀jù;如
宋代進士句克儉。複姓句龍,也讀gōu。
23、訾,
讀zī,不讀zǐ;如
元代有名孝子訾汝道。 26、諶,
讀chén ,不讀shèn; 如
羽毛球運動員諶龍。
27、紀,一讀jǐ,一讀jì;
一般念jǐ,如清代才子
紀曉嵐。但外國人名翻譯成中文時一般念jì,如黎巴嫩詩人紀伯倫、法國作家紀德。 28、蓋,一讀gě,一讀gài;
一般念gě,如
現代京劇表演藝術家蓋叫天。 29、樂,一讀yuè,一讀lè;
一般念yuè,如戰國時
燕國大將樂毅。 30、種,一讀chóng,一讀zhǒng;
一般念chóng,如
北宋末年名將种師道。 31、召,一讀shào ,得姓始祖為
周武王之弟召公姬奭[shì]。一讀zhào,為傣族姓。
43、酈,
讀lì;如
漢初名臣酈食其(lì yì jī)。
53、令狐,
讀líng hú,不讀lìng hú;如
令狐衝;令單獨作姓時讀lìng。 54、尉遲,
讀yù chí,不讀wèi chí;如
唐初大將尉遲恭。
尉單獨作姓時讀wèi,如戰國時著名軍事理論家尉繚。 55、万俟,
讀mò qí,不讀wàn sì;如
南宋奸臣万俟卨(mò qí xiè)。 56、澹臺,
讀tán tái,不讀dàn tái;如
孔子弟子澹臺滅明。 57、皇甫,
讀huáng fǔ,不讀huáng pǔ;如
晚唐詩人皇甫松。58、長孫,
讀zhǎng sūn,不讀cháng sūn,如
唐初名臣長孫無忌。 59、宰父,
讀zǎi fǔ,不讀zǎi fù;如
孔子弟子宰父黑。 60、亓官,
讀qí guān;如
孔子的妻子亓官氏。 61、毌丘,
讀guàn qiū;不要讀作 wú qiū 或 mǔ qiū,也不要寫作「毋丘」或「母丘」。
64、不,
讀fōu,或biāo;如後秦安遠將軍不蒙世。
河南省語言學會常務理事、河南大學教授魏清源解釋,這種「姓氏異讀」產生的原因,一是漢字古音、今音本來不同,姓氏可能保留了這個字的古音;二是各地方言、聲調不同;三是民族習俗的遺存。
1.一個字作單姓時和作複姓時,有不同的讀音。比如,「尉」作單姓時,讀wèi;用作複姓「尉遲」時,讀yù。
2.一個字作一般的用法時和作姓時,有不同的讀音。這種情況最多,如蓋、仇、查、樸、單、種、員、解、繆等,都屬於這種情況,且這類異讀姓氏一般較為常見。
3.一個字作姓時可以有兩個讀音,兩個讀音都對。比如,「樂」作姓時可讀lè,也可讀yuè;「覃」作姓時可讀qín,也可讀tán。專家解釋,它們雖然用同一個漢字,但可能代表兩個源流不同的姓,不能認為這是同一姓氏在不同地區、不同族屬的不同讀法。
4.兩個字都作姓時,讀音相同,寫法卻不同,也不能互用。如「歐」和「區」作姓時都讀u,「邵」和「召」作姓時都讀shào。
5.一個字作一般用法時和作姓時讀音相近,聲母韻母相同,只有聲調不同。如燕、任等。
東西南北、上下左右不僅是方位詞,也是中國人的姓氏。據《中國姓氏大辭典》記載,東姓來源有多種,一種相傳是舜七友之一東不訾之後,一種相傳是伏羲的後裔東蒙氏之後,此外有的是土族的「什東加」改姓而來。目前,我國漢族、滿族、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中均有東姓。東姓約佔全國人口的0.0041%,福建、江蘇、天津、河北四省市多東姓,約佔全國東姓人口的68%。
西姓、南姓也在全國分布較廣。其中西姓約佔全國人口的0.0015%,廣東、遼寧兩省多西姓,約佔全國西姓人口的70%。南姓約佔全國人口的0.016%,河南、甘肅、山西、遼寧、陝西、河北、浙江七省較多,約佔全國南姓人口的91%。
北姓則較為罕見,根據人口普查資料,內蒙古包頭、山西汾陽、河北承德、四川通江、海南瓊海、廣東茂名、北京等地有北姓。據《中國姓氏大辭典》記載,柴姓、米姓分布較廣,分別約佔全國人口的0.058%和0.035%;油是傈僳族姓;鹽姓在江蘇、四川等地有分布;醬姓源出不詳,臺灣有此姓;山西扶風、四川成都、臺灣、上海等地有醋姓;茶作為姓有槎(cha)、屠(tu)兩音,雲南省多茶姓,約佔全國茶姓人口的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