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鋼琴初練者的背後,大概都有一批痛苦陪練的鄰居。面對一大早就傳來的高昂但並不悠揚的琴聲,你會怎麼辦?大連市民周先生為此寫了一篇近千字的「致某樓層練鋼琴鄰居的一封信」,這封信近日被網友傳上網,被贊為「教科書般的鄰裡提醒」,「因為其禮貌、專業,還講情懷」。
事件:一封「教科書般的鄰裡提醒」「這真是堪稱一封教科書般的鄰裡提醒。」3月11日,網友「小艾」將信件的原文發布在公共社交平臺中表示,此間她也飽受鋼琴練習聲的「折磨」而不知該如何處理,只能在朋友圈中吐槽。「小艾」告訴記者,自己並不認識信件的作者,是自己在吐槽時,有朋友發來這樣一個截圖。
此後,記者輾轉聯繫上信件的作者,他是大連市民周先生,一個30歲左右的年輕人。周先生表示這封信確實出自自己之手,2017年11月份傳在自己朋友圈中,沒想到會散布出去,「由此可見,應該有不少市民飽受這方面的困擾。」他說。
起因:困擾半年之久的噪音問題採訪中,周先生告訴記者,自己家住百合山莊附近,在寫這封信之前,已經飽受大概半年的困擾,「鄰居是個初學者,每次都彈奏基礎練習曲子,而且單曲循環,並不悠揚外加單調的琴聲真的讓人很受折磨。」周先生說。「每天早晨不到7點就開始。尤其是周末,對於上班族來說,真的非常受影響。」周先生表示。他告訴記者,尤其讓他難以忍受的是,接近半年的時間,琴聲並沒有太大的進步。
採訪中周先生告訴記者,最初他想找到這位練琴的鄰居當面談談,無奈樓內住戶太多,而鋼琴聲的穿透力太強,不好確定具體是哪一家,於是他寫下這封信貼在了單元門口。
周先生表示自己也是一位鋼琴愛好者,從小就學習彈鋼琴,能夠理解初學者的不易,因此秉承的態度是要在允許對方練習與不影響鄰居之間找一種平衡。「主要是解決問題,不影響鄰裡和諧。」周先生表示鑑於這種初衷,其在措詞時比較注意。
結果:效果不錯的「大團圓」結局那麼這封信的效果如何呢?周先生說,信是2017年11月2日寫的,第二天貼出去就起了效果,如今早晨偶爾還能聽到琴聲,但不至於再被吵醒,周末時間也會彈,大概在上午10點或下午3點左右,他表示這對於上班族來說,已經可以了。
周先生告訴記者,自己當初發布微信朋友圈,也確實引起不少評論,記者看到有人表示「為了將來孩子練琴時不打擾鄰居,房子裝修時所有牆面和吊頂都用的隔音護牆板」。
對於這封信如今被流傳、讚譽為「教科書般的鄰裡提醒」,其表示「過譽了」,周先生說如果能給同樣受困擾的市民一點啟示和幫助,在維護鄰裡和諧的基礎上解決實際問題,自己也很高興。 半島晨報、海力網記者於雅坤 實習生喬惠文/
製造噪音擾民最高可罰500元根據噪音有關規定,在居民區內,戶外允許噪音級晝間為50分貝,夜間為40分貝,通常早八點到晚八點間可以進行樂器練習、裝修等活動。若超出此範圍,住戶可以向環保部門投訴。因為噪聲汙染也屬於環境汙染。《治安管理處罰法》規定,製造噪聲幹擾他人正常生活的,處警告;警告後不改正的,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若涉及重大噪音汙染事件,則很有可能觸犯刑法。
致某樓層練鋼琴鄰居的一封信(原標題:他寫下溫馨鄰裡提醒 隨信附贈「專業課」 )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大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