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榮乍洋:文旅融合賦能鄉村振興

2020-12-20 東方財富網

乍洋鄉地處柘榮縣東部,境內山川秀麗,風光旖旎,素有「靈動山水,詩畫乍洋」之稱。

近年來,乍洋鄉立足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優勢,依託國家AAA級旅遊風景區——九龍井風景區,以農業為基礎、文化為靈魂、旅遊為載體,著力做好石山洋和溪口、鳳裡兩個傳統村落的文旅融合發展文章,全力打造環石山洋精品旅遊路線,生態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漸入佳境。

龍頭舞動激活新業態

從乍洋鄉政府出發,沿著縣道乍洋至福鼎白琳線驅車15分鐘,便可到達素有「柘榮糧倉」之稱的石山洋。石山洋面積1300多畝,洋內坐落著前樓、石山兩個村,這裡氣候宜人、物產豐富,綠竹成片、盛產茶葉,有「十裡翠竹、萬擔茶鄉」之美譽。

近年來,乍洋鄉高起點定位石山洋旅遊發展目標,圍繞生態、區位、文化等優勢,以「農業、生態、休閒、養生」為理念,按照「一體兩翼」的空間布局,融合千畝示範園周邊茶園、旅遊景區打造休閒觀光農業,加快農業產業鏈、價值鏈整合升級。

為進一步盤活土地資源,乍洋鄉設立鄉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和村級服務站,引導群眾把土地流轉給農業龍頭企業,集中連片開發,實現傳統農業分散經營向現代農業規模經營的有效轉變。同時,大力扶持農業企業,累計籌措發展資金8000多萬元,幫助經營主體完成防洪堤、農田水利排灌、園區主幹道路網拓寬、道路綠化及展示館、氣象服務站、智能溫控大棚等基礎設施建設,有效提升了農業企業綜合生產能力和產業化水平。

截至目前,洋內入駐規模化農業企業11家,其中省市龍頭企業5家,農業種植規模超過900畝,現已開發採摘、種植等多項農事體驗項目,把農業產業基地打造成鄉村旅遊景點,呈現出「現代農業+旅遊觀光」的鄉村旅遊新業態。

詩畫茶香釋放新動能

從石山洋的前樓村出發,向東驅車6公裡,映入眼帘的便是寧德市歷史文化名村——溪口村。

溪口村與福鼎市白琳鎮、磻溪鎮相鄰,村內保存有雙溪環碧、十裡翠竹、永安石橋、袁氏宗祠、溪口古牆等「溪口五景」。

早在元朝,溪口村是福寧州的閩浙官道必經之地,也是周邊茶葉的物流樞紐和邊貿中心。

近年來,乍洋鄉緊抓白茶市場升溫的機遇,想方設法破解茶葉附加值低、產業鏈短的難題,引入玉龍峰、易品源等茶企,採取以獎代補的方式,重點扶持一批農業企業,集聚農業人才,發揮龍頭帶動,鼓勵擴大種植。目前,該村茶園面積現已達到1500多畝,培育茶園示範基地2個,規模茶葉加工廠5家,年茶製品出產量75噸,茶葉收入佔村民總收入的90%以上。

溪口村民風古樸、人才輩出,不僅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還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雙溪之上的永安橋、始建於明代的袁氏宗祠、被時光打磨的古城牆都是溪口村的形象代言。

為加快溪口村的旅遊發展步伐,近年來,乍洋鄉將溪口村生態環境、自然美景、茶文化等元素融為一體,進行綜合開發。以「一革命四行動」為主抓手,該村紮實推進文化惠民工程建設,建成村級便民服務中心和黨群服務中心,修建「溪口茶博館」和「茶產業示範院落」,打造茶文化「百福」廣場,不斷推動溪口村茶旅融合發展。同時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優勢,拍攝微電影《煙雨溪口》,使溪口村成為遠近聞名的「明星村」。在此帶動下,每年來該村觀光旅遊的遊客超30萬人次。

傳統村落煥發新魅力

亮麗的「美麗鄉村」底色,賦能鄉村振興。

走進鳳岐古民居,一重又一重的庭院讓人目不暇接,雕梁畫柱、牆外花草無不訴說著當時的繁華。

鳳岐古民居位於乍洋鄉鳳裡村,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於清乾隆、嘉慶年間(公元1800年前後),是柘榮最大的古民居,也是我國現存為數不多的大型古民居之一。

近年來,乍洋鄉以美麗鄉村建設和歷史文化古村落保護為基調,在不改變古村落原始格局的基礎上,按照「一保二建三修四拆」的原則,加強對鳳裡村古建築、古民居的保護,爭取項目資金1600多萬元對古民居進行了修復和改造,不僅傳承了傳統文化,延續了歷史文脈,更留住了鄉愁記憶。

在乍洋鄉村兩級幹部的帶動下,鳳裡村村民開始自發參與到古村落「活化」和「美化」中。「發展鄉村旅遊,村民都非常支持,紛紛捐出家中塵封多年的犁頭風車、木桶鐵爐、石碾手磨等老農具用於裝點村子,還經常自發清掃村裡的環境衛生。」鳳裡村幹部吳胄熾介紹,鄉裡還計劃將鳳裡的民居改造成民宿,讓遊客體驗古民居的魅力。

如今,重煥生機的鳳岐古民居依偎在蒼翠欲滴的大山懷抱,自然景觀與人文內涵交相輝映所散發出的氣息撲面而來,鳳裡村這座古民居文化旅遊村正在以嶄新的姿態迎接遠道而來的遊客。

(文章來源:閩東日報)

相關焦點

  • 中國業內專家探討鄉村民宿賦能鄉村振興
    中國業內專家探討鄉村民宿賦能鄉村振興 2020-10-11 19:14:57 李澤 攝   中新網大同10月11日電 (楊佩佩 馬靜波)第六屆全國民宿大會11日在山西省大同市靈丘縣舉辦,中國各界業內人士提出鄉村民宿賦能鄉村振興。  中國旅遊協會副秘書長佘小殷表示,在剛結束的中秋國慶長假期間,中國共接待國內遊客6.37億人次,民宿成為文旅復甦和振興的重要力量。
  • 設計點亮鄉村:鄉村美學如何賦能鄉村振興| 永江新村開村系列報導
    永江村全景鳥瞰   10月21日上午,一場以「設計點亮鄉村——鄉村美學如何賦能鄉村振興」為主題的論壇在永江新村鄉村旅遊示範區的遊客中心舉行。此次論壇邀請到日本建築設計大師本間貴史、小隱建築事務所創始人潘友才、觀酌香港藝術設計機構首席顧問李睿、泓鑫創盟建築設計公司創始人溫欽皓、浙江竹境文旅公司董事長蔡衛等眾多設計大咖共聚一堂,就如何將藝術和文化理念融入鄉村振興戰略展開交流分享,探尋用藝術點亮鄉村,用文化美學對話未來。   詩意鄉村:重塑鄉間意象
  • 文旅融合助推鄉村振興 寧波海曙集士港鎮打造美麗鄉村風景線
    原標題:文旅融合助推鄉村振興集9村風韻,覽一鎮風情。剛剛過去的雙節,寧波市海曙區集士港鎮的美麗城鎮建設重點項目——「廣德鄉韻」美麗鄉村風景線接待了近2萬名遊客。遊客既可在鄉間細品滄海桑田的變化,又能感受湖畔百姓的生活變遷。「廣德鄉韻」美麗鄉村風景線的建設得益於當地持續發力美麗城鎮建設。近年來,集士港鎮啟動了農田環境整治行動,先後落實了農棚田舍整治、秸稈綜合利用、農資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置等舉措,提高了土地綜合利用率,既增加了農戶收入,又推進了居住環境的改善。
  • 香邦分享| 鄉村振興之芳香賦能文旅
    ——戰略支點鄉村振興是《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中提出的戰略。報告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 柘榮溪口:「鄉愁」帶動「鄉遊」助力鄉村振興
    去年以來,乍洋鄉溪口村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為實現鄉村全面振興打下了堅實基礎。改善人居環境倡導文明新風溪口村素有「煙雨溪口,詩畫茶鄉」美稱。
  • 茂德公:產業融合、文旅結合助力鄉村振興
    原標題:茂德公:產業融合、文旅結合助力鄉村振興 帶領茂德公成為雷州知名品牌,茂德公辣醬成為南派辣醬代表,舉辦中國第一個方言電影節……陳宇身上有著企業家在鄉村建設上的洞察力。   「茂德公集團是地道的雷州品牌。通過茂德公,我想把家鄉美好的一面讓更多人知道,讓大家知道雷州是彩色的。」為此,陳宇將家鄉足榮村從「五無」小村建設成旅遊目的地,陳宇希望將來通過產業融合、文旅結合為鄉村振興提供創新路徑。
  • 鄉村未來社區是什麼?浙江衢州攜手鄉伴文旅打造「為鄉村賦能」的新...
    對於衢州市來說,受到聯合國等機構關注的國際未來社區試點創建工作,成功實現了第一隻靴子的落地;而對於鄉伴文旅而言,則是解鎖了活化鄉村、為鄉村賦能的又一條創新之路。鄉伴文旅浙江區負責人董天姝表示,鄉村版未來社區的建設規劃尚處於摸索階段,溪口項目將繼續突出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共融」的社區內部品質循環,為浙江省乃至全國其他鄉村未來社區的打造提供參考經驗。
  • 下一站,甘南 | 民宿集群賦能全域旅遊鄉村振興
    12月18日,甘南藏族自治州文化廣電和旅遊局與借宿籤訂了「甘南州民宿產業一站式解決方案」戰略框架合作協議,共同打造中國西北新一代文化度假精品,以高端民宿集群為切入口,帶動全域旅遊的發展,賦能鄉村振興,並用集群高端聲量為甘南吸引全國新中產用戶的聚焦。
  • 一枝蠟梅帶動文旅農融合,北碚通過花木產業實現鄉村產業振興
    近年來,北碚區突破蠟梅單一優勢,推動全區花木產業實現轉型升級,依託生態景觀優勢,積極發展鄉村旅遊,有力推動了文農旅融合,走出了一條有特色的文旅農融合發展之路。 文化探索引領產業發展 產業升級賦能鄉村振興 花木產業的規模化發展,也帶動了村民增收致富。 北碚區靜觀鎮天星村的劉發勇,是靜觀花木四大流派中劉派的傳承人。
  • 【鄉村振興】山南鎮:產權改革賦能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山南鎮:產權改革賦能鄉村振興 2020-12-17 18: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全國超級文旅IP齊聚溫州 賦能溫州文旅融合發展
    12月15日,2020中國(溫州)文化和旅遊IP創新發展大會在溫州舉辦,國內文化旅遊界的知名專家學者、行業大咖匯聚一堂,研討文旅融合IP發展,助力溫州以IP賦能國際化休閒度假旅遊城市。
  • 探索文旅融合 助力鄉村振興 「2020新時代江蘇旅遊發展論壇」在...
    為深入貫徹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各項任務部署,今天(22號),由江蘇省旅遊協會、鹽都區人民政府、鹽城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等聯合舉辦的2020新時代江蘇旅遊發展論壇在鹽城市鹽都區舉行。 江蘇歷史文化資源、生態旅遊資源燦爛豐富,「2020新時代江蘇旅遊發展論壇」活動圍繞鄉村振興的重點任務,以「鄉村振興與生態休閒度假旅遊」為主題,探索美麗鄉村、鄉村旅遊、文旅融合、休閒旅遊等創新發展的多樣化路徑,深入解讀美麗江蘇的應有之義,踐行建設美麗江蘇的行業使命,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江蘇燦爛的歷史文化資源、生態旅遊資源,將特色資源轉化為特色產品,放大品牌價值,推動鄉村振興與生態旅遊建設融合發展,助力品牌不斷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
  • 【精彩2020·巡禮】博山紅葉柿巖:以文旅融合撬動鄉村振興!
    【精彩2020·巡禮】博山紅葉柿巖:以文旅融合撬動鄉村振興!據介紹,由山東華旅旅遊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牽頭的「村企合作型」紅葉柿巖聯村黨委,通過聯合周邊9個村,打造紅葉柿巖鄉村振興示範片區項目,共覆蓋1267戶3885人。在多項舉措合力下,示範片區實現人均年增收5萬元,輻射帶動2000餘名村民增收。
  • 小葫蘆 大創意——我市文旅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見聞
    這是我市積極推動文旅產業發展,為鄉村振興賦能的生動縮影。鄉村不僅是都市人寄託鄉愁的歸處,亦是文旅產業振興的另一個戰場。近年來,我市積極推動文旅產業發展,打造獨具特色的農旅文化,助力鄉村振興。而金正動畫,則是眾多文旅產業中的優秀代表之一。
  • 第三屆進博會「國際文旅健康高峰論壇」聚焦文旅健康融合
    論壇邀請了文旅健康相關政府部門代表、企業代表、專家、學者等,圍繞「文旅健康引領經濟雙循環」為主題,結合當下5G、大數據等新技術的發展,就新形勢下文旅健康融合發展、產業創新、賦能升級等話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 景觀如何賦能文旅
    那麼文旅行業發展到今天,從觀光遊到度假遊,從快速發展到提質增效,品質提升已經越來多地引起大家重視,在文旅項目的升級和打造上,景觀又如何更好地為文旅賦能呢?叄梳理景觀賦能文旅的方式景觀賦能文旅要找準定位和方式,因為旅遊類項目的景觀不同於城市景觀,它不是一個獨立的工作環節,要有一定的全局性思維,對工作的橫向延展性更強。需要肩負的責任也更大,甚至要還原保留一定的價值和文化傳承。那麼景觀都有哪些方式來賦能文旅呢?
  • 「文創+」時代| 文旅融合+文創轉型模式 促進鄉村振興...
    我國是傳統農業大國,農耕文化蘊含優秀思想價值、人文精神,國家堅持把鄉村振興和文化振興進行有機結合,大力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文旅融合+鄉村振興」模式,以完善鄉村文化體系,促進鄉村振興發展。▲#李克強總理作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  圖@新華網近年,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中國鄉村旅遊的迅猛發展,也常常感動於各種背景的人在鄉村的創造與堅守,也有更多的文旅企業在介入鄉村過程中積極響應政府的指導,堅定著「文旅振興鄉村」的信念。但不可否認,目前一些企業寄極高的期望在單個文旅項目或某一個業態本身,低估了鄉村振興的複雜性和系統性。
  • 文旅融合勾勒美麗鄉村升級版
    富春江(蘆茨)慢生活體驗區和合村生仙裡被評為「2020杭州·浙西文旅融合示範項目」,江南古村落風景區被評為「2020杭州·浙西文旅消費示範點」。  而在青龍塢自然村,「言幾又」膠囊書店的主理人王鶴翀同樣相信,未來還會有越來越多的藝術作品注入青龍塢,豐滿它的內容和生態,從而激發鄉村藝術的無限可能。綠水青山之間,創客們用個性定製與創新服務引導鄉村業態升級,潛心構建鄉村振興全新試驗田。
  • 鄉村三種振興之道,兩種振興模式。這種後來居上。
    鄉村振興路徑除了特色產業項目振興、特色文化資源振興啥思路?機制創新,賦能鄉村振興,搭建承繼資源平臺,理清機制引鳳先行。人才池、資本池、資源池三池蓄水養魚。鄉村振興兩種模式,江浙模式和關中模式。各有啥招?
  • 發展特色農業旅遊產業賦能鄉村振興
    原標題:發展特色農業旅遊產業賦能鄉村振興   「紅薯長在哪裡?紅薯怎麼挖?怎樣的紅薯才好吃?」三興鎮恆暉大農業的紅薯地裡,傳來孩子們的陣陣提問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