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在如畫鄉村裡
文旅融合勾勒美麗鄉村升級版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灣碧水一條琴。無聲詩與有聲畫,須在桐廬江上尋。」桐廬是元代畫家黃公望傳世名畫《富春山居圖》實景地,點綴在畫卷中的美麗鄉村,構成其中最為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第十六屆浙西旅遊合作峰會上,我縣代表通過現場推介、主播展示、直播專訪等多種形式,充分展示了桐廬全域旅遊建設成效和特色文旅體產品。富春江(蘆茨)慢生活體驗區和合村生仙裡被評為「2020杭州·浙西文旅融合示範項目」,江南古村落風景區被評為「2020杭州·浙西文旅消費示範點」。
(一)
如今,東尋江南古村落,西入合村生仙裡,南有慢生活體驗,北賞瑤琳森林公園……近年來,我縣充分發揮文旅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鄉村文化旅遊業,一村一景,村村有景,勾勒出鄉村的最美風景線。
12月12日上午9點30,第一輛大巴開上了合村鄉高涼亭松樹尖,車上載滿帶著裝備興致勃勃的滑雪愛好者們。原來,當天是桐廬生仙裡國際滑雪場今年正式對外營業的第一天。
「我們是杭州過來的,五六戶人家一起帶著小孩子來滑雪,南方人見到雪都是很高興的。」「桐廬就在家門口,這麼近的滑雪場當然要來體驗一下。」「天氣一冷我們就在等開業,第一天立馬趕過來,體驗感還是非常不錯的。」……現場,隨著造雪機器運轉,一個個噴雪口源源不斷地噴出「雪條」,場內白雪覆蓋,達到了足夠的安全厚度,不少遊客在雪中「翩翩起舞」,稱讚不虛此行。據負責人介紹,當天,吸引遊客五百餘人。
合村生仙裡全域景區是杭州市首個全域3A級風景區、浙江省4A級景區鄉鎮。近年來,該鄉精準高效打出「組合拳」,推動旅遊發展向全員發力、全域共建、全季升溫加速奔跑,著力打造以「運動探險」為主打品牌的鄉村旅遊,重點建設田園風情帶、民俗文化帶、民宿集聚帶和運動休閒帶「四條精品帶」,提升全域景區一體化、多樣化、個性化,豐富景區業態,打造了雅魯漂流、520飛行基地、桐廬國際滑雪場、竹溪樂園等水陸空一體休閒旅遊項目,建成了生仙裡昭德水街和小木廠鄉村夢工廠,其中昭德水街是合村鄉文旅融合的另一代表項目。
昭德水街是生仙裡景區的非遺文化街,水街總長1000米,沿著碧溪而建,共有商鋪20餘家。其中非遺文創展示商鋪10個,布局以合村繡花鞋項目為主,集中展示了瓦雕、竹馬、端鍋菜等一大批極具地域特色的非遺項目,成為引導民俗文化、特色餐飲、農產品購物為一體的商業區。
「如今,繡花鞋不再是老物件,鄉政府給非遺傳承人在民俗街提供了銷售展示的平臺,並以各種形式對繡花鞋進行宣傳。」合村鄉縣級非遺傳承人餘滿香說,隨著全域旅遊的不斷發展,來到合村的遊客越來越多,作為特色產品的手工繡花鞋常常供不應求,繡花鞋製作已成為一項文化產業,合村鄉成為省內乃至全國繡花鞋製作重要基地。
體育、非遺與旅遊的結合讓鄉村煥發出新的生機,在古村落裡,一批青年創客的到來點燃了美麗鄉村的激情。
(二)
「我在鄉村,有間小屋,一日三餐,自給自足……」詩人筆下的生活漸漸成了喧鬧都市裡無數人的夢想,但這卻是江南鎮古村落裡許多村民的日常。
走進江南古村落,這座4A級景區透露著歷史的沉澱,步入其中,仿佛走進了一個幽韻的古風世界。易理深澳、孝義荻浦、清蓮環溪、和合徐畈、山水青源,一村一故事,一村一首詩,古村落同根同源,厚植的文化傳統,穿過千百年歲月的洗禮,愈發深刻。近年來,憑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地域文化特色,眾多青年創客、藝術家、遊客接踵而來,當地廣大村民紛紛吃上了「旅遊飯」,生活也越過越紅火。
「來到深澳古村,我們希望遊客看到的是一群有意思的,有靈魂的手藝人和藝術家們,未來的深澳,一定是一個人文的文化綜合體。」深澳青創街項目負責人宋凱這樣說。
今年國慶期間,一場以文創、手工、茶藝、書法、扎染、燈彩、制香、葫蘆等為主要內容的文藝集市,讓慕名而來的遊客感受到了濃濃的江南風情。身著漢服的杭州姑娘陳雨婷和朋友一起打著油紙傘漫步在青石板道的老街裡,逛累了,就在雕梁畫棟、有著縷縷粱木香的古宅子裡坐一坐,靜靜聽戲,她說,「我和朋友都是漢服愛好者,一直想穿著漢服,當一回古人,深澳村讓我們圓了這個夢想,古色古香的村落真是太美好了……」
從荻浦花海到深澳百匠慢生活態綜合體項目,近年來,江南古村落積極打好文旅組合拳,著力摸索轉型升級之路,在抓建設和強管理的基礎上,狠抓產業發展,形成文旅業態集聚拼盤,開展中國休閒鄉村旅遊季、深澳首屆芊藝芊村「澳系列」藝術文化節等活動,進一步開啟夜間旅遊業態,更是吸引不少遊客前往打卡。特別是在今年2020首屆富春江漁獲節暨「百縣千碗·桐廬味道」江南美食體驗季期間,據不完全統計,共吸引15000餘名遊客和周邊群眾前來遊玩、體驗,直接拉動消費800餘萬元。
(三)
同樣因為藝術因為文創不斷紅火發展的還有富春江(蘆茨)慢生活體驗區。
作為浙江省首個鄉村慢生活體驗試點區,這裡風光秀麗,山村文化古遠深厚,人文古韻瀟灑豐澤。近幾年,體驗區布局了蘆茨紅茶基地、剪紙藝術館、木石櫻緣非遺體驗館、三隻蝸牛手工工作室等文化體驗項目,建成茆坪荷花塘生態果蔬採摘農場,引進了瞭望塔、言幾又膠囊書屋藝術裝置,建設青龍塢藝術谷區。
日前,一身休閒裝扮,持一把扇子的馬雲低調現身石舍村和茆坪村,在灑秀藝術空間裡,他與青年創業者交談分享,一句「相信加喜歡,是成事的基礎」讓年輕人們倍感振奮。石舍村,在山水環抱間揉入了藝術的元素之後,逐漸開始被人們稱為「網紅村」。
很難想像,小小的村子裡有邢偉彬的灑秀藝術空間,有劉穎的隱逸瑜伽,還有童旭明的爪哇樹屋、雜貨鋪,更有時常過來為村民創作的書畫家黃保國、金石藝術家藍銀坤、草木染藝術家陳妙蓉、木雕手藝人張月明……年輕人相信鄉村,那麼鄉村就有了無限的活力。
「石舍村境內山清水秀,氣候宜人,還有3000多平方米的明清建築群,發展鄉村旅遊基礎很好,我們想在原有基礎上,把藝術的形態融入,引進文創人才,把各種信息、資源、能量聚集到石舍,讓業態慢慢豐富,從而創造出更大的價值。」邢偉彬這樣說道。
而在青龍塢自然村,「言幾又」膠囊書店的主理人王鶴翀同樣相信,未來還會有越來越多的藝術作品注入青龍塢,豐滿它的內容和生態,從而激發鄉村藝術的無限可能。綠水青山之間,創客們用個性定製與創新服務引導鄉村業態升級,潛心構建鄉村振興全新試驗田。
近年來,慢管委以慢生活體驗節為圓點,不斷開發慢生活體驗系列活動,建立健全青龍塢業主聯盟,利用大地藝術節創始人——北川富朗等藝術大咖的到來,共同建設青龍塢藝術裝置谷區,打響「青龍塢」地域名片,努力接軌國際水平,做深做足「慢+藝術」新文章,致力將慢生活體驗區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國的「詩和遠方」。
(四)
目前,桐廬擁有江南古村落群、合村生仙裡、畲族民俗村落、範蠡休閒養生村落、《富春大嶺圖》實景地、健康小鎮等9個3A級以上村落景區,擁有浙江省內首個慢生活體驗區,荻浦、環溪等29個村莊獲評浙江省3A級景區村莊。
「文旅融合發展已經成為全域旅遊建設的一種共識,所謂融合,絕不是產業的機械疊加,而是要互為補充、共同求新,『以文化提煉品牌,以體育打造形象,以旅遊落地發展,以體驗融合創新』,深挖桐廬縣地方特色,不斷探秘文旅體融合新場景,以打造旅遊產業發展的新引擎。」縣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相關負責人如是說。
近年來,我縣以文化、旅遊、體育多方深度融合為契機,打造富含文化藝術、體育運動、產業特色等多重元素的新型文化體育綜合空間,已推動公共閱讀、非遺保護、藝術活動等與鄉村民宿發展融合,建成了灑秀咖啡、天空之城、文昌閣等鄉村生活書吧12家。持續打造「全民藝術節、全民運動節、全民旅遊節」三大品牌活動,深入實施「歡樂大舞臺」、「我們的村晚」等文化惠民項目,推出「激情運動」、「美麗鄉村」、「非遺體驗」等文旅體綜合產品。
與此同時,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打造新時代鄉村生活樣本地,爭創全國鄉村振興示範縣」總目標全力推進藝術鄉村建設,促進文化藝術與山水、田園、生產、生活有機融合,突出美麗鄉村的鄉情、鄉趣、鄉愁、鄉味。制定了《桐廬縣藝術鄉村建設實施方案》,以大地藝術節為引領,試點推進梅蓉村、富春江慢生活體驗區、莪山鄉、白雲村、彰塢村等藝術鄉村建設,著力打造20個藝術特色村,挖掘利用一批鄉村文化元素,開展文化基因解碼,以藝術引領、文旅融合促進美麗鄉村3.0版建設。
記者 應致遠/文 單佳銘/攝 部分圖片由鄉鎮街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