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誰說道教不提倡愛國的?
說這話的人,能不能動下腦子或者查閱一下道教知識!
《道德經》:「愛國治民,能無為乎?」
《老君音誦誡經》說:「老君曰:吾漢安元年,以道授陵,立為系天師之位,佐國扶命。」
佐:輔助,幫助
佐國:輔助國家,幫助國家
《老子想爾注》:「道用之時,天下「競行忠孝」。」
這個就是字面意思,大道流行的時候,普天之下的人們都能夠奉行孝心、盡忠報國。
嘿嘿,到了這裡,肯定有人會說,這輔助國等於用「玄學」禍亂國家。
道士郭京,張角就是此等禍國典範!
《太上感應篇》:是非不當。向背乖宜。虐下取功。諂上希旨。受恩不感。念怨不休。輕蔑天民。擾亂國政。賞及非義。刑及無辜。殺人取財。傾人取位。誅降戮服。貶正排賢。凌孤逼寡。棄法受賂。以直為曲。以曲為直。入輕為重。見殺加怒。知過不改。見善不為。自罪引他。壅塞方術。訕謗聖賢。侵凌道德。………………如是等罪。司命隨其輕重。奪其紀算。算盡則死。死有餘責。」
這裡已經闡明賣國、擾亂國家正常秩序、破壞國家安定是有惡報的,死罪!
而且所謂的北宋「道士」郭京就是一腦殘,根本不是道士
據《感事詩》和《宋史》來言:其中有郭京、楊適、劉無忌之語,於尤衛兵中訪見他。郭京偽稱身懷佛、道二教之法術,能施道門「六甲法」,用七千七百七十七人布陣,並會佛教「毗沙門天王法」,可生擒金將退敵,欽宗及孫傅等均深信不疑,乃授以官職,並賜以金帛數萬。他所募之士兵六甲者皆屬市井無賴之徒,還宣傳說:「擇日出兵三百,直襲至陰山。」及開汴京宣化門出戰,他坐城樓作「六甲」之法,樹旗繪「天王像」,金兵擊敗其「六甲神兵」,他趁亂逃走。後不詳
這能算「道士」嗎?用佛以道,典型的就是一騙子,用道佛兩家為幌子而行騙!
張角禍亂了漢庭,間接導致漢朝滅亡,坐實妖道之名,可實際上張角所習的《太平經》有言:「四時氣陰陽與天地中和相通,並力同心,共興生天地之物利。孟仲季相通,並力同心,各共成一面。地高下平相通,並力同心,共出養天地之物。蠕動之屬,雄雌合,乃共生和相通。併力同心,以傳其類。男女相通,並力同心,共生子。三人相通,並力同心,共治一家。君臣民相通,並力同心,共成一國。此皆本之元氣,自然天地授命。」
這裡強調了「共」!闡明了君臣民並立同心而成國的思想。
《太平經》還言:「今為人父母君,將署臣子之職,不以其所長,正交殺之,猶不能理其職事,但空亂其官職,愁苦其民耳。官職亂,民臣愁,則復仰呼天,自言冤上動天,復增災怪。故古聖賢欲得天心,重慎署置,皆得人心,故能稱天心也。其稱天心云何?行之得應,其民吏日善且信忠,是其效也。則遷之以時,是助國得天心之人也。或但有樂,一旦貪名得官,其行無效,不稱天心無應者。夫帝王乃承天心而治,一當稱天心,不稱天心為過。故其治無善放應,當退使思過,如此則天已喜,而天下莫不盡忠信,盡其能力者也。幽隱遠方聞之,無藏其能者也。其上書急者,人命至重,不可須臾。」
凡修道者需要助國得天心!
天心:天意
助國:幫助國家
說句中二的話:天意不在國,修道為國,願逆天助國重得天意!
於此同時也誕生了不少以護國有關的經書,如《太上護國祈雨消災經》、《碧霞元君護國庇民普濟保生真經》、《太上大聖朗靈上將護國妙經》、《正一法文經護國醮海品》、《護國嘉濟江東王靈籤》等。
道士們的「助國」「護國」「佐國」並非只是口頭說說,葛洪,李泌,陶弘景,孫思邈,苗訓,傅奕,祖衝之,王羲之,黃公望,李白,賀知章,吳道子,魏徵,劉伯溫,冷謙,葉法善,許遜,陸修靜,寇謙之等等一系列道教名士都是以國和民為任!
中醫中藥,中國數學,中國天文學,中國地理學,中國古代科學等等幾乎都是道士們慢慢琢磨出來。(算吧?)
道教《晚課經》中的十二願都言:「一願風調雨順,二願五穀豐登,三願皇王萬壽,四願國土清平,五願民安物阜,六願福壽康寧……」
連願都提及國和民,這就是道教人士對國家和國民的祝福。
下次再亂說道教不愛國,我就一鐧敲爆你狗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