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有的我也要!到底誰教會孩子」攀比「?

2020-10-14 海之聲助聽器旗艦中心

前幾天,被一個教育節目吸引了,節目所體現的教育是"別人有的,我也要有",這是一個16歲女孩的冷靜控訴。女孩的父親是一名普通保安,每月所掙的錢並不是很多,這位女孩在上節目的時候,卻很冷靜地告訴主持人:因為朝爸爸要錢被挨打了。


而女孩要錢的目的有很多,她要買衣服、請同學吃飯、報報補習班,她還要求父親買蘋果手機,並毫不遮掩地說:"同學有的,我也要有",買手機的理由還是怕同學笑話用不好的手機。她還振振有詞地說:"我要讓同學知道,就算我爸爸是一名普通的保安,他也同樣可以供我上很好的大學,給我用很好的東西"。

我看了第一反應是:這孩子的攀比心太嚴重了!當孩子有了過度的攀比心,會為了成為焦點而不停的攀比下去,會變得善於妒忌,嚴重的會造成心理扭曲。當由於攀比而得到的好勝心得不到滿足的時候,挫敗感也會隨之而來,變得自卑,孤立,朋友也會越來越少。


2

最近天氣轉涼了,和嫂子約著一塊去逛商場,想著給孩子們添點新衣。大侄子剛上四年級,對衣服鞋子挑得很,穿衣服就挑自己喜歡的,不是自己喜歡的,買回去還不穿。嫂子每次給他買衣服,都得帶上他。

剛進商場,侄子徑直走到某名牌運動專櫃。

「這裡有幾款打折的,你試試,款式也挺好的」,嫂子對侄子說。

「不要,我不喜歡,同學們都穿最新款!」孩子根本看都不看,直接試了剛上的新款。嫂子對我搖搖頭,苦笑了一下。定下一雙新款鞋,800多。

付錢前,我湊過去跟嫂子小聲說了幾句話,「這可不少錢,小半個月工資呢。這樣慣著孩子,不好吧?」嫂子一臉無奈地說:「現在孩子都這樣,大人省著點唄。孩子怕在同學面前丟面子,被人瞧不起。」


現在的家庭只要條件允許,都會在物質上儘量的滿足孩子。別人家孩子有的,我們家孩子也不能少,以為這樣才是足夠愛孩子的表現,嫂子就是這樣,誰知道這也造成了孩子之間物質攀比的結果。

攀比自己的東西是孩子之間最經常攀比的一種。孩子在比較小的時候,常常藉助自己擁有的物品去顯示自己的優越感,而且物品又是最直觀的東西,方便比較,因此孩子學會攀比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攀比物品。


3

幾乎每一個孩子的成長裡,都有"別人有的,我也要有"的心態,有羨慕、有嫉妒,也有叛逆,在這種情況之下,父母不同的應對方法足以影響孩子的一生。

孩子有時候攀比只是把目光停留在一些事情的表面,所以這個時候家長可以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把他們攀比的焦點進行深挖,轉移他們的注意力。

比如說,當孩子攀比誰的零花錢多,那麼家長可以適當引導孩子想一想:怎麼花自己的零花錢比較有意義?或者零花錢怎麼分配會比較合理?

這樣一來,孩子就會把一部分注意力轉移到更深層次的東西上,而且也會自我思考攀比的意義在哪,從而自我疏導,不再進行無意義的攀比行為。


家長越是毫無底線的滿足,孩子的欲望就越是會不斷提升。到最後到了家長無力滿足的境地,孩子還會埋怨父母,得不償失。教會孩子要把錢花在自己最需要的地方,拒絕攀比,合理消費。讓孩子明白自己想要的東西需要靠自己的努力爭取。

每個孩子都擁有自己的一束光,父母要做的是引導他們發現自己的光,感受真正的快樂和自信。

與其在與別人的攀比中迷失自我,不如思考如何超越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優秀。

相關焦點

  • 別人有的,我也要有!孩子愛攀比怎麼辦?
    有人說,現在的孩子很愛面子,如果家庭條件允許,能滿足就滿足吧,他們開心就好。但很多家長又擔心,如果孩子習慣了事事攀比,養成了錯誤的價值觀怎麼辦?要知道,現在的孩子,小小年紀就熱衷攀比已不是個別現象。有的孩子因為父母開的車太普通,鬧情緒不願意上學;有的孩子過生日為了面子,拿著家裡的錢大肆揮霍請客;甚至有的孩子偷拿了父母的錢去買東西,還理直氣壯地說「別人有的,我也要有」……那麼,究竟是什麼讓孩子有了攀比之心呢?
  • 「別人有的我也要!」孩子攀比跟風怎麼辦?父母的教育很重要
    孩子的攀比心理其實很奇怪,有的孩子不像成年人攀比錢、權,而是在一些奇怪的地方上出現了攀比的風氣。這主要表現為「別人有的我也要有」,無論別人擁有的東西是什麼,孩子都想要嘗嘗鮮。其中擁有稀有卡牌的孩子和擁有數量眾多卡牌的孩子,會成為其他孩子的羨慕對象。這時候有的孩子就會想要攀比跟風,自己也要擁有卡牌,甚至還暗暗較勁非要抽到稀有卡牌為止。
  • 知愈心理:「別人有的,我也要!」孩子愛攀比,都是家長惹的禍?
    現在的孩子攀比心理是越來越重,尤其是在物質條件的攀比,簡直到了讓成年人瞠目結舌的地步。作為家長,對於自己孩子的這些攀比行為也常常是手足無措的,總想找個明白人幫自己把孩子的攀比心理給糾正過來。要糾正孩子的攀比心理,還是要找對了根源才好。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小孩子的攀比心為什麼會很重?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 "別人有的我也要有",孩子愛攀比,家長應該怎樣引導?
    攀比心人人都有,不僅僅是大人,就連小小年紀的孩子們也會和別的小朋友進行攀比,看到別人有的東西便希望自己也有。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對於物質生活的要求提高,家長也更願意給予孩子更好的物質滿足,這反而讓攀比的行為在孩子之間越來越嚴重。
  • 「別人有的我也要!」孩子愛攀比,聰明家長可以試試這樣做
    不少家長可能會遇到這樣的難題:看見別的孩子有什麼東西都想要,不給就發脾氣,還理直氣壯地說「別人有的,我也要有!」要知道,現在的孩子,小小年紀就熱衷攀比已經不是個別現象。喜歡攀比炫耀的孩子,往往是為了獲得別人的關注,這種感覺可以讓他們的內心得到滿足。2、大人的「潛移默化」經常在孩子耳邊提起:隔壁家的孩子多棒,1歲就會背詩……或是大人在談論誰家買了別墅、誰家開的豪車。時間長了,孩子難免不會被影響。
  • 別人有什麼,我都想要,這是孩子的攀比心理嗎?
    其實,在涵涵最初看見別人有什麼她也要的時候,我是發過火的。但也不能不正確引導,因為孩子有時候的攀比是盲目的,比如涵涵曾對我說過,某某家有別墅,咱能不能也買個;誰誰家開的車是奔馳,看著挺喜歡,咱也來個吧。
  • 「別人有的,我都要!」面對孩子的攀比心,家長應該怎麼教育
    女孩還說:「同學有的,我也要有。」 當主持人引導她考慮一下父親能否負擔得起時,她理直氣壯地說:「是我爸爸沒本事,他有本事他賺大錢呀!」
  • 面對孩子在物質上跟別人攀比,我不是迴避,而是選擇正確引導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到過這樣的對話,媽媽,我也要一個裙子,上面帶艾莎的,我要那個公主的高跟鞋,孩子還會說,媽媽,我也要坐路虎,可以坐在後備箱裡面玩,面對這樣的問題,我們要怎麼回答孩子,是批評孩子,還是正確的引導?
  • 「別人有,我也要」,孩子愛攀比未必是壞事,家長正確引導很重要
    再大一點的時候,看到其他人有什麼新奇、好玩的東西,就會跟爸爸媽媽說「別人都有,我也要」。所謂負性攀比,就是指只會產生負能量的或者盲目自大的攀比心理。比如「我擁有的都比別人的好,鞋子衣服只穿名牌的」;比如出去吃飯只吃高檔飯店的,如外國料理、披薩等等;比如玩具也要別人沒有的:手機、平板等;或者隨意誇大自身沒有的條件,比如「我爸是局長」、「我家開勞斯萊斯」等等。這種攀比都會使孩子產生自卑消極的心理,會給幼兒身心健康成長帶來消極的負面影響。
  • 「他有,我也要有!」孩子愛攀比,這樣應對會更好
    沒錯,孩子即使很小也會有「比較心理」,可是家長要注意,如果比較心理沒處理好,就容易變成「攀比」。今天我們就聊聊如何引導孩子的「攀比心」。所以,家長要正確處理「同伴壓力」,引導孩子避免進入誤區:教會孩子了解自己的真正需求;教會孩子說「不」,拒絕自己不願意做的事;
  • 李玫瑾:面對孩子攀比,父母要解決三個問題,方法很關鍵
    文|凝媽帶3歲的二寶外出,有小朋友拿著玩具,二寶伸手要,人家不給,二寶就很失望,他說「媽媽買!」看到別的小朋友騎自行車,他就說「我也要」。看到小朋友吃東西,他也眼饞。只要別人有的,他都覺得好,都想擁有,真的買來了,他反倒放一邊不怎麼在意。
  • 孩子總是羨慕別人的東西,父母需重視孩子可能衍生攀比的心理
    我們每個人都有攀比之心,回想小的時候看到誰穿運動鞋,穿一個阿迪、耐克都覺得真好;整個學校2000來人可能也就四個五個的能穿起阿迪、耐克,其他人穿一些安踏、特步民族品牌,像有的人幾十塊錢連品牌名字都沒有的。社會進步和科技的發達,現在還在的攀比更多樣化,更難滿足孩子全部的需求,那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為什麼會攀比呢?
  • 教育焦慮:別人家的孩子又出國了?攀比之前先想想這些
    不久前,朋友問我元旦能帶她兒子去哪玩玩,我還納悶地反問,這還有一個多月呢,是不是有點早?朋友告訴我已經不早了,兒子班上好幾個爸媽都已經開始考慮寒假的安排了。爸媽們對孩子的教育越來越上心,是好事,可如果太過焦慮,事事攀比,可就有點不正常了。
  • 「別人有的我也要!」面對孩子的虛榮,家長可從這3步引導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年紀小,不會攀比。實際上孩子的虛榮心有時候比大人還強,家長們要提高警惕,積極引導孩子,讓孩子減少攀比的心理。我家孩子上小學二年級,昨天接她放學的時候,她和我說:「媽媽,我想要買一個電話手錶。」之前給孩子買過一個,但是沒用多久就壞了,再加上孩子使用率太低了,所以就一直沒給孩子買新的,所以我就特別疑惑:「寶寶,你為什麼要買這個手錶啊?」
  • 「別人有的我也要有!」當孩子說這句話時,不要拒絕他
    「媽媽,他們有的我也想有,你和爸爸也給我買好嗎?」出現攀比心理的時候不一定全是負面影響,也會有積極的情況出現,比如,在學習上面,「今天他考試比我考的高,下次我一定要超過他」,這樣會激勵孩子努力學習,提高成績,趕超別人。但是最後的關鍵還是需要家長的引導。
  • 「媽媽,別人有的我也要有!」這位家長的回答值得借鑑
    兒子想了想,委屈地說,「唉,那好吧,但是班裡好多小朋友都有,就我沒有。」一瞬間,我覺得很心酸,覺得別的孩子都有的東西,我兒子怎麼能沒有呢?我於是火速打開電商網站,找到了那款筆。然後兒子驚喜地問:「我要一支綠色的行嗎?」
  • 「別人都有我沒有」孩子攀比心作祟,別只責怪孩子,父母責無旁貸
    比如,在學習方面「今天他的考試成績比我高,下次我要努力,一定要比他考得高。」這樣的攀比就是正面的。所以家長要在教育孩子這條路上,給孩子正確的引導。一:發現孩子的攀比心理時,其實是父母的關愛不夠家長要知道,孩子出現攀比心理,其實是孩子自卑的表現。孩子感覺不到自己和他人相比強在哪裡,所以就用攀比來展現自己的能力。家長有時只是在物質上給予孩子太多,而給予孩子的關愛不夠。
  • 孩子的「攀比」,多數是對的
    她還和我一起交流過,說女兒經常會在同學面前炫耀自己的玩具,尤其是別人沒有的,而別人有的她沒有,都要大人給她買。「你說這些該怎麼糾正呢?現在的孩子從小就愛攀比。」「我們要接納孩子的這種意識,讀懂她的內心所需,有的時候該滿足的滿足,有的時候一起分析東西的價值,培養正確的價值觀。」比如,孩子想要一個玩具,如果家中有類似的,或者其他的也能實現相同的價值,就可以和孩子一起交流。「寶貝,你要那個玩具想做什麼用呢?你看你現在有的這個,是不是也可以做這個呀?還可以做更多的,對不對?」
  • 別人有什麼他要什麼,孩子愛攀比怎麼辦?
    比如跟別的小朋友一起玩,看到別的小朋友手上拿了一個玩具車,她也要,家裡已經有很多了,可她非要要一個跟別人一樣的;帶她去別人家玩,回來她也會說,人家的那個床是上下鋪,帶樓梯,可好玩了,她也要一樣的床,根本不管她自己的床是新買的,當時還是她自己選的。
  • 夫妻相處到底要給孩子的一生教會什麼?
    到底要教會什麼?你們覺得這個世界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相處難不難?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很難處,就是你的孩子將來到了社會上,他有非常重要的是面對人與人之間相處的問題,而這個問題其實非常的不容易。大家在家庭中你跟孩子的關係,你跟老公的關係,老公跟你的關係,其實就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與人之間都是相同的,所以就是夫妻的相處模式到底要教會孩子什麼,其實第1點是教會孩子人與人之間該怎麼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