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樹種植在我市「舉足輕重」治理楊絮不能一砍了之
□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 文杰
昨日,牡丹晚報刊發了《漫天「飛雪」,「毛茸茸的煩惱」揮不去》,不少讀者通過電話或者牡丹晚報官方頭條號的評論「吐槽」近日楊絮帶來的困擾;也有不少讀者建言獻策,提出改良的辦法;有的市民還質疑,菏澤市林業發展為什麼選擇楊樹?為什麼不能一砍了之?楊絮滿天飛,有什麼辦法能夠治理?帶著這些疑問,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採訪了市林業局林業專家吳全宇。
讀者對楊樹治理建言獻策
5月9日,牡丹晚報刊發的《漫天「飛雪」,「毛茸茸的煩惱」揮不去》一文,讓不少市民感同身受,不斷有市民抱怨,楊絮對他們的出行和生活造成了幹擾。楊絮造成眼睛疼、嗓子疼、鼻子不通,有的市民還通過評論和電話向牡丹晚報提出一系列解決辦法。
市民王先生告訴記者:「菏澤每年四五月份都是楊絮飄飛最嚴重的時候,這種情況已經持續很多年了。聽說現在已經不再種飄絮的楊樹了,為什麼感覺楊絮還是一年比一年多?」
「漫天『雪』的情況已有很多年了,為什麼不能用其他樹種代替楊樹?甚至可以學習其他城市的辦法,通過給楊樹打針的方法治理楊絮?」不少讀者紛紛建言獻策,眾說紛紜。不過,有一點意見基本一致:大家都認為大面積種植楊樹是楊絮肆虐的罪魁禍首。因此,很多人提出砍伐楊樹,政府也倡導農戶在自願的前提下砍伐楊樹,改種其他樹木。
「楊樹雌雄異株,飄絮是正常的繁殖過程,當春季日平均氣溫超過15攝氏度時,楊樹雌株就開始飛絮,氣溫高、風大、少雨及乾燥的天氣也會延長飛絮時間。不過,『未成年』的楊樹是不會繁殖產生飛絮的。雖然近幾年我市種植楊樹的面積沒有增加,但成熟期楊樹比例相對較高。」菏澤市林業局二級研究員吳全宇告訴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
楊樹種植面積大,三大效益獨領風騷
據了解,2000年以後,在國家退耕還林等政策影響下,我市開展了大面積的人工造林。由於楊樹具有生長快、輪伐期短、適應性強、易繁殖、用途廣、經濟效益顯著等特點,是我市主要造林樹種之一。在大量種植的過程中,摻雜了雌性植株。經過三四年的種植後,雌性楊樹陸續進入成熟期,與雄性楊樹傳粉受精,導致每年4月初開始的飛絮漫天,而且愈演愈烈。
「目前,菏澤楊樹種植面積、林木覆蓋率佔全市所有樹種的90%以上,樹體高大,防風固沙,支撐著林業大生態。」吳全宇介紹,菏澤林木工業產值超過1300億元,80%以上來自楊木加工,支撐著林業大產業,而菏澤林業產業從業人員更是接近100萬人,其中超過50%從事楊木種植、採伐、運輸、加工和貿易,支撐著幾十萬農民的就業和收入。
「楊樹集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為一體,三大貢獻超過其他所有樹種之和。」吳全宇說,「所以楊樹在菏澤林業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任何樹種一時難以替代。」
面對短時期的楊樹飛絮,吳全宇提議,在尊重自然規律、尊重市場規律、尊重群眾意願的基礎上,權衡楊樹貢獻與飛絮缺陷的利弊,可採取應用無絮楊樹、營造混交林等科學方法,多措並舉,既治理飛絮又能充分發揮楊樹綜合效益。
治理楊絮需要逐步替代改良樹種
針對網友提出的給楊樹打「避孕針」的建議,吳全宇回應,所謂的「避孕針」,雖然能夠抑制楊樹開花、減少楊絮,但也存在一些弊端。首先,它是一種注射藥水,必須注射在每棵樹的樹幹上;其次,這種藥水的成本不低,注射1次僅管1年,需要每年注射才能保證效果的延續,並且今年注射明年才能發揮作用,成本太高,實際效果也很難保證。
楊樹在菏澤國土綠化和產業發展中舉足輕重,但每年漫天飛絮帶來的隱患也不能忽視,民間更有 「三年砍伐全部楊樹」的流言。為有效治理飛絮,又要充分發揮楊樹的三大效益,並按時完成創建森林城市的目標,吳全宇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目前,菏澤市林業局正在培育不飄絮的楊樹。吳全宇建議,在規劃設計上,首先調整樹種和雌雄株比例,增加泡桐、苦楝、刺槐、臭椿、白榆等鄉土樹種的造林比重,採取楊樹雄株與鄉土樹種行間、株間、片狀間種植等方式,打造混交林。並且大力推廣不飛絮的中菏1號、魯林9號、魯林16號等山東省林木良種,增加雄株數量。
在育苗造林方面,吳全宇說,第一階段需要政府投入資金,通過購買雄株品種苗木,建立無絮楊示範林、示範路、示範點,引導、支持雄株楊樹造林建立示範樣板。此外,還要建立繁育基地,對雄株楊樹育苗補貼,建立純正的雄株楊樹育苗基地。在第二階段,就需要政府要求定點採購無絮楊苗培育基地的苗木,強制執行無絮楊造林。
「現在市林業局沒有任何的公告通知說要大規模砍伐楊樹,希望全市人民冷靜面對流言,從全市的林業經濟效益等角度全面考慮、面對楊樹飄絮的問題。」吳全宇說,「應該逐漸完成楊樹的雌株更替,穩紮穩打地進行,既能滿足全市人民無飄絮的願望,又能讓菏澤的林業快速、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