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幼兒園也就意味著要離開父母展翅翱翔了,他們在幼兒園的一舉一動都緊緊地牽著老師和家長的心,孩子的健康發展是老師們共同的心願,作為無私奉獻的老師來說,任何一個人的訴求他們都會盡力完成,父母和老師更應該是「盟友」共同護送孩子健康成長。
粉絲投稿:孫老師是一名幼師,曾獲得過許多獎項,這次也是學校特派的「名將」,她待人溫和有涵養對待孩子不僅溫柔還很有耐心,家長和寶貝們都很喜歡她,有一天她發現一名小朋友的褲兜裡面「鼓鼓的」,她怕小朋友不小心摔倒會受傷,就勸誡小朋友把東西放進書包裡,說著就幫他掏出東西想要放進書包裡,這一拿不要緊,瞬間老師「寒了心」。實在耐不住委屈並哭著向院長說:「為什麼家長不相信我?」
此事一出家長也感覺到不好意識,主動讓孩子「退園」,園長也表示如果家長不滿意可以直接和學校反應,不要做這些傷害感情的事,老師的付出不能白費。
原來孫老師在孩子兜裡拿出一隻「錄音筆」,並且發現了裡面的錄音,大家都是成年人一下就能分辨出家長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無外乎擔心孩子受欺負,怕孩子被虐待所以才這樣做,當然站在父母的角度可以理解,但這種被質疑的感覺對誰都是傷害,家長不尊重老師,也很難贏得老師的尊重。
雖然老師虐待孩子的現象存在,的確把老師光輝的影象抹了黑,但這只是個別現象,不能因為一個壞老師就「一棒子打死」一群好老師,那些默默奉獻的老師們也是「受害者」,家長應該給予老師信任,不要持著懷疑的態度,當你對別人不友好的時候也會換來別人的冷漠無情。
如果家長「過於擔憂」在孩子入園前可以這樣做
「酒香不怕巷子深」好的幼兒園口碑不需要遮遮掩掩,更不會拒絕家長們參觀,家長在打算好讓孩子上學之前可以多打聽一些幼兒園的消息,最好找機會聽一節課,這樣會更放心,不至於出現傷害老師和孩子的事情。
為了孩子能儘快地適應學校生活,家長們可以和孩子進行角色互換,在家裡做一些「老師與孩子」的小遊戲,模擬上課的樣子,這樣家長也能更深一點的了解老師工作,孩子們也能提前規範行為,方便以後的管理,培養一些好習慣,也方便與其他小朋友相處。最好把主動權教給孩子,家長要做的就是多觀察,看看孩子們哪些習慣非常不好,及時指出並改正。
經常會有親戚和孩子說上學了就沒有自由了,孩子很小很難理解玩笑話,這就會變成負擔壓在心裡,慢慢的對上學產生牴觸情緒,甚至對父母也出現極端的行為,家長可以提前給孩子做預習功課,搜索一些幼兒園的照片,幫孩子解決內心的疑問,孩子安心了才願意接受上幼兒園,不然等到開學的時候家長也會跟著手忙腳亂。
孩子的成長需要老師和家長共同努力,彼此應該互幫互助成為「盟友」關係,而不是彼此的敵人,這樣受傷害的只有孩子!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育兒心課堂
本文聲明:由育兒新課堂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冒犯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