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範仲淹在其名篇《嶽陽樓記》中有一名句:「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此言道盡天下有志之士,其為國為民的良苦用心。在悠長歷史中,總有一些身處江湖之人並未隱於江湖,一直在為國奉獻,陳嘉庚就是其中之一。
新加坡政治穩定,經濟發達。作為一個移民國家,華人人口在新加坡佔比超過50%,達到了74.2%。新加坡有4種官方語言,華語便是其中之一。由於華人是新加坡的主體民族,人數眾多,在新加坡的發展史上,華人也為之做出了巨大貢獻,比如李光耀——新加坡國父,就是一名華人,他也是現任總理李顯龍的父親。
01
華人只是有中國血統,並無中國國籍。所以對於中國而言,李光耀父子還是外國人。但是在新加坡歷史上,有一些做出巨大貢獻的華人,卻仍然保有中國國籍。著名愛國華僑陳嘉庚就是其中之一,陳嘉庚對我國福建省教育事業有著極其突出的貢獻,不但在我國受人尊敬,在新加坡同樣受到民眾的愛戴擁護。新加坡於近年發行了新版鈔票,陳嘉庚的肖像就印在20元紙鈔的背面,以此對他表示致敬。
為了紀念建國200周年,新加坡於2019年6月發行了20元的新版鈔票,這一版的鈔票正面印刷著新加坡建國後首位總統尤索夫.伊沙克的肖像。新版鈔票的背面則印刷有另外8個人的肖像,這8個人都曾為新加坡做出巨大貢獻,其中之一就是陳嘉庚。
陳嘉庚在中國的福建廈門一帶名氣極大,他曾出資創建或者擴建了廈門大學以及被統稱為「集美學校」等一大批院校,因此他也被這些學校師生尊稱為「校主」。
02
陳嘉庚出生於清朝末年,出生地為今廈門集美區。雖然陳嘉庚在南洋度過了他這一生的大部分時間,但是他一直沒有放棄中國國籍,到他離開人世,陳嘉庚也是一個中國人。那麼為什麼他在新加坡能夠以「外國人」的身份被印上紙幣呢?
陳嘉庚在出生之前,他的父親陳杞佰就已經在新加坡從商多年,在當地小有名氣。清光緒十七年(公元1891年),15歲的陳嘉庚離開中國到了新加坡,在父親的店裡工作。兩年之後,陳嘉庚因為婚姻大事回國,之後再次前往新加坡,一直在此生活工作。直到他的母親去世,陳嘉庚再度回國奔喪。
處理完母親的喪事之後,陳嘉庚帶著妻子再次前往新加坡,就此定居。他的事業也在新加坡蒸蒸日上,由他所創辦的福山黃梨園、謙和米店等企業發展的非常好,陳嘉庚由此成為當地著名的實業家。在坐擁萬貫家財之後,陳嘉庚在新加坡創建了南洋華僑中學,幫助大量的海外華人傳承中華文化。
03
在新加坡的發展進程中,陳嘉庚創辦的中學為其培養了大量人才,新加坡的繁榮昌盛與其優良的教育系統緊密相連,而陳嘉庚曾為新加坡的教育做出巨大貢獻,所以新加坡人民對他一直十分感激。陳嘉庚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新加坡度過,但是他從來沒有忘記過自己的祖國。在新加坡創建南洋華僑中學之後,陳嘉庚立即回國,出資創辦廈門大學,並為自己家鄉的多所小學、初中的建設出錢出力。
陳嘉庚對中新兩國教育事業貢獻卓著,已是毋庸置疑。但事實上,陳嘉庚對祖國的貢獻遠不止此。陳嘉庚在《南僑回憶錄》中寫道:「祖宗的土地,尺寸不得讓人,反之則為國賊也!」七七事變之後,陳嘉庚為自己的祖國四處奔走,在新加坡發起籌賑會並擔任主席,四處募捐新加坡幣1000萬元,用以支援祖國抗日。陳嘉庚因此一度被日本人盯上,試圖將其逮捕或暗殺。
1949年,陳嘉庚應邀回國參加開國大典,此後全身心投入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中。在85歲高齡之際還當選為全國政協副主席。1961年8月12日,陳嘉庚病逝於北京。
結語
陳嘉庚一生,可謂是風起雲湧,波瀾壯闊。他既是成功的商人,又是一名熱忱的愛國者。他在中國和新加坡為教育事業作出的貢獻,可謂造福後代功利千秋。陳嘉庚此人,當得起一句「商之大者,為國為民」。
參考資料:
《嶽陽樓記》
《南僑回憶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