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10門課,獲評首批校級課程思政示範課

2020-12-14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2020年12月8日,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在教學樓智慧教室召開了校級課程思政示範課評審會,副校長劉波,本科教學督導組專家,學校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各學院(部)黨政負責人、分管教學工作副院長等參加會議並擔任評委。劉波主持評審會。

劉波指出,課程思政是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通過此次評選工作,深切感受到教師授課的藝術和課程思政的魅力,在今後教育教學中我們要始終堅持立德樹人的理念,提高政治站位,將思政之「鹽」融入教育之「湯」,切實做到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各學院要全面落實學校一流本科「三十條」的要求,結合課程特點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向歷史挖掘素材、向時代挖掘素材、向身邊的人物挖掘素材,建好課程思政素材庫和案例庫,做好示範引領、抓好貫徹落實。

2019年學校啟動課程思政示範課程建設項目,首批立項建設28門課程。各課程緊緊圍繞課程育人核心要求,積極挖掘思政元素、豐富教學內容、優化教學設計、開展經驗分享,經過一年多的建設達到了預期目標,經評委集中評審全部通過了結題驗收。根據評委評審結果,排名前十的課程進入首批校級課程思政示範課評選環節,進行現場授課展示。在現場授課環節,每位課程負責人重點介紹了課程的教學設計思路,並圍繞具體知識點進行了現場授課。

經評審委員會評審,《工程力學A2》《行政監督》《人格心理學》《遙感原理與應用》等4門課程榮獲校級課程思政示範課一等獎,《安全管理學》《公差與技術測量基礎》《微觀經濟學》《廣告學》《張量分析》《結構動力學基礎》等6門課程榮獲校級課程思政示範課二等獎。

首批校級課程思政示範課簡介

《工程力學A2》課程負責人:周宏偉教授

工程力學A2(材料力學)是一門歷史悠久、應用廣泛的工科專業基礎課。通過學習,學生將掌握工程材料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等方面的概念、原理和計算方法,同時在邏輯思維、抽象簡化、人文素養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課程不僅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還訓練學生的心智,形成與社會責任擔當同向同行的合力。在講授知識點的同時,介紹其歷史演化,理清來龍去脈,充分挖掘中國貢獻,傳承材料力學課程的礦業文化,突顯材料力學課程的礦業特色,堅定為黨和國家的需要而努力學習成長成才的理想信念。

《行政監督》課程負責人:劉金程副教授

行政監督是公共管理專業的主幹課程,也是我校公共管理本科培養的特色課程之一。依託學校廉政研究中心的科研基礎,課程改革在專業教學過程中融入廉潔價值傳播,引導學生客觀、理性認識黨和國家監察體制改革中的制度經驗與風險挑戰。培養學生從系統思維和大局意識審視公共管理全過程,將專業教學延展到廉潔教育、國情教育,並從中挖掘思政元素,結合專業教學談思想、說素養,講好中國廉政故事,提高立德樹人效果。

《人格心理學》課程負責人:項麗娜副研究員

人格心理學是一門人文社會科學系列的公共選修課。本課程在問題驅動式教學框架和自我決定理論視域之下,堅持顯性與隱性教育相結合、師生互動與生生互動相結合,選擇「有用、有趣、有力」的教學內容和活動,特設「中國人的人格分析」「煤炭史名人人格評鑑」等章節,布置「個人成長分析報告」和團體沙盤等作業,以期達到促進人格完善、改善人際空間的教學目標,引導學生樹立「敬畏生命」「以人為本」等專業思想和價值觀念、堅持科學精神和人文價值並重的思想,眼中有「人」,心中有「愛」。

《遙感原理與應用》課程負責人:楊可明教授

遙感原理與應用是測繪類本科專業必修課,主要包括遙感概念、遙感機理與成像原理、影像處理與分類基礎、遙感應用等內容,並基於遙感應用、遙感發展、電磁波、微波遙感、國產衛星、信息提取、遙感學習等知識點的教學挖掘出衛片執法與政策監管、兩彈一星功勳、掌握核心技術、歷史事件、國歌、地緣政治、制度優越性、一帶一路、四個自信、生態文明建設和論持久戰等思政元素,使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同時又可達到立德樹人育人效果。

《安全管理學》課程負責人:佟瑞鵬教授

安全管理學是安全工程專業大類基礎必修課程。通過課堂學習,使學生了解安全管理思想的發展歷程,掌握事故致因理論的模型範式,明確安全管理的基本內容,熟知安全管理的基本方法。在課程講授中塑造學生尊重客觀事實,嚴謹事故分析,求真務實的科學思想及工程倫理修養;促進學生形成挖掘事故致因鏈條,創建理論模型,持續優化更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發學生遵循安全管理科學範式,學以致用,預控事故,以科技報國的使命擔當;進而培養安全工程專業學生的大國工匠精神,打造「匠心安全」理念。

《公差與技術測量基礎》課程負責人:翟國棟副教授

公差與技術測量基礎是聯繫機械設計類課程與製造類課程的專業基礎課。在課程思政教學方面,合理利用央視「大國工匠」、「大國製造」視頻片段,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使命感,培養創新意識和現代工程意識。適時講述學生身邊學長的奮鬥故事,特別是他們的專業學習方法和奮鬥歷程,讓學生產生「我也能行」的朋輩教育效果,從而明確學習目標,增強學習動力,為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可靠接班人奠定基礎。

《微觀經濟學》課程負責人:仲冰講師

微觀經濟學是經管類專業核心課程,主要介紹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的基本理論和分析方法,旨在幫助學生認識市場經濟的運行機制,理解經濟主體的行為規律,形成經濟理性思維方式。教學團隊始終以學生為中心,通過啟發式和案例教學,引導學生辯證認識西方經濟理論的話語體系,使學生能夠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觀點分析看待各色各類流行的思潮和學術派別,初步形成抵禦不良思想言論的免疫力,引導學生理解國家戰略、法規和政策,激發學生經世濟民、關注現實問題、深入社會實踐的熱情。

《廣告學》課程負責人:莫蕾鈺副教授

廣告學作為工商管理類重要專業課,不但注重學生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的磨鍊,還重視人文與思想政治素養的培育,幫助學生建立專業信念、正確價值觀與核心競爭力。該課程32學時,內容覆蓋廣告學基礎理論、廣告活動核心要素、廣告經營管理及其他熱點專題部分,各要點均有思政目標,以期學生能有國際視野、民族自信,學以致用的理解馬哲思想內涵,有正確的廣告倫理觀及專業職業自信,能將傳統文化、美德與專業知識、審美相融合。

《張量分析》課程負責人:宋彥琦教授

張量分析是面向工程力學專業開設的專業選修課。課程講授過程中,結合張量從提出到現階段的發展歷程,挖掘思政元素;結合力學專業談思想、說素養、講故事。積極融入我國力學學科發展理念,宣傳我國力學領域科學家特別是對張量的發展與推動方面的成果與貢獻。弘揚中國力學科學家為祖國科學獻身的精神,激發學生愛國情懷和使命感,培養學生們具有求真務實、探索創新的科學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養心繫社會並有時代擔當的工程力學專業人才。

《結構動力學基礎》課程負責人:嶽中文教授

結構動力學基礎是土木工程專業的專業選修課。課程團隊堅持立德樹人,遵照「課程思政」建設指導原則,在課堂教學環節中,充分挖掘思政內涵,結合結構動力學的特點探索思政素養教育。重點宣傳我國建築結構科學家在結構設計中,特別針對動力學部分的成果與貢獻。弘揚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愛國情懷和使命感,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育人效果。

來 源/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教務處

相關焦點

  • 我校舉行2020年校級「課程思政」示範課比賽
    9月4日,2020年校級「課程思政」示範課比賽在大學生活動中心舉行,各學院(系、部)推薦選拔的優秀選手參加了比賽,部分教師到現場觀摩學習。經濟管理學院李海波老師講授的「全球衛星定位系統邏輯清晰,知識準備充分,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十九大精神」為切入點,串聯所學知識,講述深入淺出富有激情;汽車工程學院老師魏丹丹講授的」最大誠信原則「深入探索將「課程思政」浸潤到每個細節的生動實踐,致力於培養學生理性思辨、明辨是非的能力;公共體育部候昆老師以實操課的形式為大家呈現了「課程思政」「課程育人」的理念和要求。
  • 「金課」加身 多門外語課程獲評「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2020年11月,教育部公布了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結果,在128門語言類課程中,英語演講類課程共有7門入選,包括線上一流課程3門,線下一流課程3門,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1門。
  • 內蒙古大學8門課程入選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結果名單,內蒙古大學共有8門課程入選,其中,線上一流課程1門、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1門、線下一流課程5門、社會實踐一流課程1門。近年來,內蒙古大學始終堅持「以本為本,四個回歸」,積極響應教育部建設「金課」,實施一流課程「雙萬計劃」的戰略部署,加強頂層設計、統籌規劃,印發《內蒙古大學新時代本科課程建設方案》。
  • 如何破解"兩張皮" 復旦大學課程思政示範課開講
    2017年 6月,復旦大學獲批上海市高校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整體試點,推進三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示範課程、兩門「中國系列」課程、13門綜合素養課程、28門專業課程的課程思政建設工作。據悉,復旦大學今年6月 11日通過了《復旦大學課程思政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全面推進示範課程建設,明年將建成72門示範性課程。據悉,推進課程思政的重要舉措之一,就是教師分類教育培訓,全面提升教師課程思政的意識與能力。
  • 復旦大學課程思政示範課公開課向全校教師發出...
    這門課程由文博系教授呂靜主講,是文博系學生的一門專業必修課,也是復旦大學課程思政示範課程之一。最近,復旦大學把10月21日至11月28日面向全校教師公開的42門來自各院系的課程思政示範課程發布在教務處網站上,並向全校教師發出邀請,歡迎大家積極參與觀摩交流,共同推動課程思政建設提質增效。
  • 菏澤醫學專科學校組織課程思政示範課驗收交流會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2月24日訊 (記者 陳新雨) 12月24日,菏澤醫學專科學校舉行了課程思政示範課驗收交流會   經評審,2019年立項的20門校級示範課程全部通過驗收。   本次活動進一步加強了教師間課程思政建設的經驗交流,有效促進了各門示範課程在教師育人能力提升、課程育人成效提升、教學育人資源建設等方面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 快訊:中南財經政法大學25門課程獲評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6門線下一流課程被認定為國家級「金課」近日,教育部發布了《教育部關於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結果的通知》(教高函【2020】8號)我校25門課程(含11門原2017年、2018年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入選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其中國家級線上一流課程15門,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4門,線下一流課程6門(名單附後)。
  • 計算機學院「課程思政」示範課思政元素選編評審會召開
    12月8日,計算機學院「課程思政」示範課思政元素選編評審會在渾南校區信息學館B318室舉行。會議邀請校研究生院副院長兼黨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長、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丁義浩作為院外評委參加,學院黨委書記王克君、副院長鮑玉斌、付衝、馬國強、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畢遠國、「課程思政」校級標杆課程主講教師於亞新擔任評委。
  • 多門外語課程獲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2020年11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公布了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結果,在128門語言類課程中,英語演講類課程共有7門入選,包括線上一流課程3門,線下一流課程3門,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1門。獲評的7門課程中,5門課程使用外研社出版的《演講的藝術》(第十版),1門使用外研社出版的《大學思辨英語教程口語3演講之法》,同時,2門線上課程以中國高校外語慕課平臺(UMOOCs)作為開課平臺。近20年間,中國英語演講教學取得了長足發展。
  • 電子科大52門課程入選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電子科技大學共有52門課程入選,入選數居全國高校第13位。教育部此次推出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共計5118門,包括1875門線上一流課程、728門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1463門線下一流課程、868門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和184門社會實踐一流課程。
  • 青科大兩門思政課獲評省級思政課「金課」
    2021年1月6日,山東省教育廳公布全省大中小學思政課「金課」建設名單,馬克思主義學院趙豔麗老師主持的《思想道德與法治》和張運君老師主持的《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入選,榮獲省級思政課「金課」稱號。此次評選於2020年4月至11月進行,經各地市(高校)推薦、材料審核、專家評審、現場答辯、網絡公示等環節,共評選出121門省級思政課「金課」,其中高校69門。
  • 全國首批!教育部權威發布,此高校5門課程獲國家級「一流認定」
    課程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是人才培養的核心要素。在教育部發布的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結果中,瀋陽藥科大學5門課程入選。其中化學製藥工藝學、生物技術製藥、天然藥物化學、藥物化學4門課程入選線下一流課程,診斷學課程入選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
  • 江蘇大學18門課程獲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結果,我校共有18門課程被認定為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其中,線上一流課程6門,線下一流課程4門,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2門,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6門。該課程是國家一流專業「食品科學與工程」的專業核心課,是全國同類課程唯一一門「國家級精品課程」和「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獲批為首批國家一流課程。
  • 西北政法大學兩門課程獲評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清單,我校王周戶教授主持的《行政法學》和許志教授主持的《偵查措施》分獲國家級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和線下一流課程。該課程曾先後獲評省級精品課程和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2019年獲評陝西省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團隊多位老師被評為省級、校級教學名師。
  • 「課程思政」激發課堂創新活力
    學校將思維能力、職業能力和社會責任感培養任務,細化到專業畢業要求,落實到每一門課程的教學目標中,推動形成課程育人體系。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紡織與現代生活」課程負責人王建坤介紹,這門國家級特色專業「紡織工程」專業的必修課程,將我國紡織傳統文化、民族風格、現代科技、時尚創意融入其中,使文化自信的樹立與思政功能的發揮貫穿教學全過程。
  • 黑龍江東方學院課程思政讓外語課更有「中國範兒」
    原標題:黑龍江東方學院課程思政讓外語課更有「中國範兒」大學英語作為高校公共基礎課程,覆蓋面廣、影響力大,如何將思政元素有機、自然地融入教學全過程是較大難點。黑龍江東方學院的大學英語課堂不再是單一的語言知識傳授,而是巧妙融入許多中國元素、中國文化和中國價值,為外語課加入了許多原汁原味的「中國味道」。「大學英語口語」是學校課程思政示範課,採用線上線下混合式的教學模式。線下面授顯性融入,線上網課側重價值傳播,將思政元素全方位滲透到學生學習的各個維度。每一個教學單元都提取了相關的課程思政關鍵詞。
  • 黑龍江東方學院:課程思政讓外語課更有「中國範兒」
    黑龍江東方學院把課程思政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環節,將思想政治教育像「鹽入水中」一樣融入到大學英語教學中,引導學生在學好英語的同時樹立正確價值觀,具備用外語講好中國故事的能力。通過課程思政,讓外語課更有「中國範兒」。
  • 電子科技大學52門課程入選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居全國第13位
    教育部此次推出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共計5118門,包括1875門線上一流課程、728門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1463門線下一流課程、868門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和184門社會實踐一流課程。在這5118門課程中,不僅有經過兩個教學周期檢驗的新認定課程,還包含在應對新冠肺炎期間實施的大規模在線教學中作出了重要貢獻的原2017年、2018年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和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電子科技大學入選的52門課程中,30門為原2017年、2018年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和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22門為2019年根據教育部相關文件限額申報入選的課程。
  • 海洋地質學課程紮實推進「課程思政」改革
    本站訊(通訊員 王虎)課程思政,即充分挖掘除思想政治課之外其他課程中所蘊含的思政元素、發揮其思政育人功能。「課程思政」是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實現立德樹人的基本要求、確保育人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的重要載體和途徑。
  • 成都大學2門課程入選首批「國家一流本科課程」
    10月29日,國家教育部公布「關於首批國家一流本科課程認定結果的公示」。我校2門本科課程進入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認定數位居全省第12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