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記者梁豔燕為小記者們上課。
培訓班現場,小記者與南都記者互動。
南都非虛構寫作成長平臺自9月27日起,發起由廣州市委政法委、廣州市見義勇為基金會主辦,以「見義勇為」為主題的徵文活動,截至10月15日,共收到社會來稿近千篇。既有當事人對「見義勇為」後的思考,也有對身邊「見義勇為」之士的讚揚。參加此次徵文活動的除了學生外,還有不少街坊群眾、各行各業人士。我們將陸續刊登部分優秀作品。
南都訊 記者親授,乾貨滿滿!南都非虛構寫作成長平臺採訪培訓課開課了!11月7日上午,本次培訓課由南都資深記者分享新聞採訪基礎知識,掌握與人談話的技巧,提高寫作能力。
今年是廣州市見義勇為基金會成立30周年。30年來,廣州湧現出一大批見義勇為的勇士。本次培訓課,是由廣州市委政法委、廣州市見義勇為基金會主辦,南方都市報承辦,以「見義勇為」為主題的徵文活動的系列活動之一。下周,南都小記者將跟隨記者前往採訪平民英雄。
學採訪
提問的時候要照顧當事人的情緒
經過本次培訓課之後,下周,南都小記者將正式「上崗」,實地採訪廣州的平民英雄。一個多小時的課堂上,南都記者用心講解,教同學們通過新聞採寫做一名合格的「小記者」。那麼採訪見義勇為英雄人物有哪些技巧和值得注意的問題?南都資深政法線記者吳筍林講解道,採訪期間要注意言行舉止,要照顧當事人的情緒。另外,採訪的時候不要太功利,要站在對方角度考慮問題,注意迴避一些採訪對象特別敏感的話題。
「『您手臂燒傷了,難過嗎?』『遭受這麼大的打擊,後悔嗎?』……這些都是不合適的發問。」吳筍林告訴同學們,採訪時可以多問一些積極向上的問題,避免問一些消極的、勾起傷痛的問題,可以問一些關注當事人或家屬生活和權益保障、具體困難的問題。
吳筍林在教授過程中提到,很多同學在學校常常會面臨詞彙不夠、細節不夠,描述一個事物語言蒼白的困難,其實也是因為對於事物或人物近距離觀察得不夠。吳筍林建議同學們平時可以多嘗試一些近距離現場觀察的鍛鍊,可以在父母的陪同下,去觀察一些社會工作者的工作場景,比如去街上觀察環衛工是如何作業的,「你只有靠近現場觀察了,真實了解了,很多細節就不需要靠想才能寫出來了。」
學寫作
在自己的生活裡,「養」一個故事
作為寫作者,其實只是一個講故事的人,那好的故事從哪裡來呢?南都記者董曉妍告訴同學們一個方法——在自己的生活裡「養」一個故事。董曉妍解釋道,「這其實跟養花種樹是一樣的,每天去關照它,去澆水,讓它去曬太陽,然後慢慢長出來,我覺得這是一個『養』故事的過程。」董曉妍以自己的報導為例,給同學們講解如何「養」故事。董曉妍說,機緣巧合,她認識了來自河南的賣藝人老趙,將近一年的接觸,故事的靈感來了。
有了故事,怎麼寫?董曉妍讓同學們「找衝突」。董曉妍說,巨大的衝突和懸念,它會吸引讀者繼續讀下去,另一層面來說,也是推動這個故事繼續發展下去的一個內驅力。
除了「找衝突」,還要「挖細節」。培訓過程中,董曉妍問同學們,哪種作文最難寫?現場不少同學表示「寫人最難」。董曉妍說,身邊的每一個小人物,都有自己的特質。
同學們在不知道怎麼寫的時候可以想想這個人物身上和其他人有哪些區別和特質,「我們不是只有寫大人物的時候,才能夠寫出他的偉大,形成了光輝,我們身邊的每個小人物,我們的父母老師同學是不是身上也有不一樣的特質,這個就體現在所謂的細節方面。」
非虛構
描述對話內容要符合人物身份
南都非虛構寫作平臺運作一年多,收到投稿過萬篇,怎樣才是非虛構寫作呢?南都資深教育線記者梁豔燕展示了兩篇作文的片段,這兩段文字均是描寫人物對「見義勇為」的見解。梁豔燕讓一位男同學和一位女同學分別朗讀一段,隨後又問在座的同學們,覺得這段文字寫得如何。
「小記者」黃鉞漢同學踴躍發言:「我覺得這段文章寫得有好有壞,好在將見義和勇為分開來解釋,讓我們更加直觀地了解了這個詞的含義,但卻讓人感覺非常不真實。因為這段話出自一個普通的父親和外婆口中,很難想像他們要在何種情況下去講這樣一段話。」現場的小記者、家長紛紛給黃鉞漢獻上了熱烈的掌聲,梁豔燕也表示,這正是自己想聽到的答案。
梁豔燕說,有的時候老師會讓大家背一些範文,把一些優美的詞句背下來,然後套用在其他人物的身上,但梁豔燕覺得這是個誤區,「我們要真實地記錄,我們在寫人物對話的時,對話內容一定要真的符合人物的身份,符合他的語言特徵,把他的口頭禪描述出來。」
培訓課結束後,「小記者」謝若晨的爸爸意猶未盡,在教室門口和記者老師相談甚歡。謝爸爸告訴南都記者,這次小記者培訓課最大的意義,就是在這些孩子們的心中播撒了一顆種子。「三位記者老師通過分享自己的採訪經歷和寫作技巧,讓這些孩子對於「新聞」這個名詞,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算是孩子們第一次比較正式地接觸了記者這個行業。」謝若晨小朋友也表示,上完課收穫很多,就算現在真的要出去採訪,也有了足夠心理準備,明白每一步該幹什麼,不會慌慌張張的。
採寫:南都記者 葉斯茗 實習生 鄭緯浩
攝影:南都記者 馬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