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了,可惡的人》是本薄薄的書,中譯本出版於1986年,佐野洋所著。
佐野洋在國內名氣不大甚少人知,但在日本卻是相當知名的推理小說作家,他被譽為日本社會推理界「懸念大師」和科幻推理界「日本的阿西莫夫」,同松本清張、笹澤佐保並稱「社會推理三大家」。
佐野洋本名丸山一郎,畢業於東京大學心理學系,曾在《讀賣新聞》擔任記者。1964年,佐野洋憑藉《華麗的醜聞》獲得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1973年,他當選為推理作家協會理事長,此後三度連任。
買這本書也是陰差陽錯,本來我在豆瓣搜索寫《在難熬的日子裡痛快地活》的佐野洋子,查找她還有什麼其他好看的作品,然後搜索到這本《別了,可惡的人》。豆瓣短評甚好,都說這本書是看過最精彩的推理小說,仔細一看作者,居然不是佐野洋子,而是有一字之差的佐野洋,掩面感嘆這真是段誤打誤撞神奇的淘書經歷。
從萬能的淘寶搜索,居然有這本二手書在售。
拿到手,薄薄的一本小冊子,彷佛回到了過去的時光,紙張黃舊,印刷字體清淺模糊,瀰漫著舊書的氣息。細細讀完後,更有種從地攤裡尋到寶物的感覺。
書由八個關於愛情的短篇故事組成,皆為深河般暗湧的情感糾紛引發的殺意,這之中有妻子想謀害丈夫;有丈夫想除掉妻子;有情夫想謀害情人等,小說異常精彩卻不低俗,情節發展跌宕起伏,讓人大開眼界。故事毫無遮掩,直指人性之惡,讀罷暢快之極,不得不說,如今很難看到這樣直白痛快的小說了。
寫實主義推理
相對於本格推理,個人更喜歡社會派推理,對動機薄弱的殺人原因和複雜的殺人手法實在無法共情,更不能理解某些本格推理小說裡為殺人而斥巨資建造房屋。有如此的時間和金錢,請個職業殺手不好嘛,非得費勁八百繞一大圈子去完成不可能的犯罪。
本書屬於社會派推理,探究的是現實中愛情亂象背後的絲絲縷縷緣由,從中揭露社會和人心的黑暗面。書中沒有名偵探似的人物出現,都是普通人的愛恨情仇故事,作者冷靜地站在人物之外冷觀事情行進,這與佐野洋的寫作信念不無關係。
佐野洋一直致力於推廣「寫實主義推理」,他堅決反對無所不能的傳統「名偵探」,表示如此設定純屬胡編亂造,是對推理類型文學形式和讀者的不尊重。他的作品屬於社會派推理小說,充滿懸念、擅長勾勒人物隱秘心理、多角度刻畫人性,他還將幻想與推理結合創作了許多科幻推理作品。佐野洋一生作品眾多,但從未出現過一位福爾摩斯式的偵探,也沒有一本流行的系列偵探作品。
推理短篇的巨大張力
通常來說,有深度吸引人的社會派推理小說多是長篇文體結構,受限於篇幅體量,絕少有優秀的短篇故事。因為對於社會派推理小說而言,短篇的內容量小,人物、劇情很難塑造把控更妄提深度出彩,作家要有足夠的閃光靈感和深厚筆力,才能以小見大、透過生活的某一細小切面展現出複雜人性和各式各樣的社會問題。
「她用右手捏著杯把,左手託底,那副姿勢就象是啜飲女人們所謂的『清淡茶』。這樣喝咖啡,真有點兒奇怪。我別轉身子,打了個響舌。新婚燕爾時,夏子的這種『媚態』,對我富有魅力。如今卻叫我膩煩透了。」佐野洋看似隨意的幾筆淡淡白描,丈夫對妻子婚後感情變化便躍然紙上。
猶太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辛格認為短篇小說具有額外的挑戰創造性,「長篇小說可以容納,甚至原諒冗長的題外話、倒敘及鬆散的結構,短篇小說則不然。它必須直指高潮,必須有一氣呵成的緊張和懸念,而且簡短是其本質。短篇小說必須有明確的計劃,不能是文學行話裡所謂的『生活片段』。」
《別了,可惡的人》正是一本如辛格所言那般,是本優秀的社會派推理短篇小說合集,故事情節充滿懸念,行文流暢,張力十足。不得不說,佐野洋不愧是日本推理文壇五虎將之一,短篇寫得極好,有著敏銳的洞察力和獨特的文字魅力。
我最愛《不詳的旅店》這一篇,通篇充滿了讓人屏住呼吸的緊張懸念氛圍,以及人性的多變與現實的荒唐。
妻子佳由子在小說開頭便被告知死亡,丈夫西村表面悲傷無人處卻激動不已,原來他出軌妻子的表妹房子很久了,兩人都巴不得她死去。趁妻子參加同學會,兩人在沒有通知對方的情況下分別實施了使他殺看起來像自殺的詭計,妻子如願死亡,兩人忐忑不安擔心被警察查出實情,但真相卻真的只是自殺而已,妻子和情人服毒殉情而死。西村和房子慶祝時卻不小心掉入彼此設計的毒殺陷阱裡,意外身亡。
小小旅店短時間接連兩起自殺事件、四具屍體,旅店老闆對自家旅店怪事迭起自認倒黴,文末藉由旁觀者老闆之受限視角降維打擊了枉費心機的兩人,可謂「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歐.亨利式的反轉結局流露出作者意味深長的嘲諷。
變質的愛情
愛情是人類永恆的主題,無數人為此前僕後繼,從古至今,成就了許多佳話也湧現了無數悲劇。
這世上文學類型眾多,有烏託邦書籍,也有反烏託邦書籍,我想以此推據,可以得出有愛情小說,自然也有反愛情小說的存在。《別了,可惡的人》當然首先屬於社會推理的類型小說,不過看完之後我還想再給它貼個標籤,把它歸類為反愛情小說。
愛情是什麼呢?它虛幻縹緲,無色無味無形狀,很難有一個放之四海皆準的嚴格定義。
從生物學角度來看,愛情裡的心動感覺其實是體內多巴胺帶來的產物,它是一種用來幫助細胞傳送脈衝的神經傳導物質,能使人感到無法抑制的開心、興奮與激動。戀愛的生理狀態,其實是一種非正常非常態的生理狀態,人的身體無法一直承受多巴胺的刺激,面對同一個人,也無法一直產生多巴胺。
這種生理衝動會隨著時間逐漸消褪,時常為三個月到三年,這也是為什麼戀愛在三個月之內往往完美又甜蜜。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愛情由激情、親密和承諾三要素組成,這來自耶魯大學社會心理學家斯坦伯格的愛情三角理論。激情是愛情中的性慾成分,是情緒上的著迷;親密是互相喜歡、依戀的心理情感;承諾是指愛情關係中的允諾和保證,三要素將愛情分成七類:喜歡式愛情、迷戀式愛情、空洞式愛情、浪漫式愛情、伴侶式愛情、愚蠢式愛情和完美式愛情。
不難得出,真正的愛情終究是件很稀罕的東西,它也會磨損、會變質、會過了賞味期,姑娘們選人的時候,真的要睜大眼睛看仔細咯。
書裡的八個故事遠觀皆是糾纏不清的各類愛情,沒有一個是完美式愛情,有的空有激情,有的空有承諾,有的空有親密,像堆在沙灘上的城堡,經不得風浪。這些愛情的內核實則更與欲望、金錢、權力有關,在無愛的婚姻裡惡的衝動像異常美麗的毒蘑菇,使迷失的人忍不住想要去採拾。
好的愛情都是甜蜜的模樣,而變質了的愛情各有各的不同,唯一相同的便是不愛的一方控制不住欲望,任憑感情被其所吞噬,讀完此書後有種莫名的悲涼感從心底升起。如譯者所言,「佐野洋的才能,是和他的正義感並駕齊驅的」,私以為這本書可以當作愛情的警示宣言來看。
從這個角度看去,這倒是一本很積極向上的書,它把過期的感情中人性的陰暗面暴露在陽光下,像一面鏡子,照見愛情的另一面,告訴年輕的姑娘們這世間不光有美好甜蜜的愛情,也有齷齪醜陋的人性之惡,讓人深思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