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檢查、B超檢查等影像學檢查項目,是識別和篩查肺部病變的重要手段。在做檢查的時候,有些患者查出了肺部佔位。肺部佔位的意思就是說肺部裡面長了不明的物體,這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是肺部長了腫瘤,是肺癌引起的。但其實,並不一定。
肺佔位是進行肺部影像學檢查時的一種描述術語,它的意思是說,檢查的時候發現肺部有一個「多出來的東西」。這個多出來的東西,有以下幾種可能性,並不一定是肺癌。
哪些問題可引起肺佔位?
肺結核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可以引起肺佔位的肺部疾病。肺結核是感染導致的,病菌會進入肺中,這樣在做肺部檢查的時候,就會看到多出來的東西。患上肺結核的人,通常會出現發低燒,盜汗和乏力等表現。
肺炎性假瘤,是肺部組織增生性炎症,往往是慢性肺炎發展而來的,由於炎症的刺激,肺部會出現肉芽腫、纖維結締組織,會逐漸發展成為腫塊。在做檢查的時候,多會出現圓形、類圓形或不規則的緻密影,密度比較均勻。這是一種良性的腫瘤,各項檢查結果和肺癌比較類似,較難鑑別。
肺膿腫也可造成肺佔位,分為急性肺膿腫和慢性肺膿腫,患上之後通常會有發熱、咳嗽、吐濃痰和胸痛等症狀。這種肺病常見於成年男性,主要是感染引起的。
此外,肺癌、特殊類型球型感染病變、肺部出現寄生蟲感染和肺部的多種良性腫瘤等,都可造成肺佔位。肺佔位分為良性佔位性病變和惡性佔位病變,若是惡性佔位病變,有較大的可能是肺癌。所以查出肺佔位,說明有患上肺癌的可能性,但並不一定是肺癌,需要再做進一步的檢查,然後才能確診。
CT等影像學檢查,雖然可以很好地看出肺部的情況,能夠及早地發現早期肺部病變,結果也比較準確。但是它的結果只是一個初步診斷,在做CT的時候,如果發現有類似腫瘤的腫塊,並不能直接確診,還需要進一步的做氣管鏡、肺穿刺、基因檢測檢查,做氣管鏡的目的是如果肺裡面真的出現了癌細胞,癌細胞可以進入氣管,這個時候通過氣管鏡,將腫瘤物體取出來,判斷到底是良性的腫瘤還是惡性的。做肺穿刺,是為了提取肺裡面腫瘤物體的標本,判斷腫瘤的位置和大小。而做基因檢測的目的則是為了更清楚地了解患者體內基因突變的情況,這樣才能夠進行更有效的治療,才能有針對性地消滅癌細胞。
發現肺佔位之後不要慌,應該等待時間,進行進一步的檢查,期間可以進行抗炎治療,這樣在複查的時候可以排除掉炎症病變,這樣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總之,肺佔位並不一定是肺癌,所以查出來之後也不需要太過於驚慌,聽從醫生的囑託,積極的治療,進行幹預,有助於控制病情,防止病情進一步加重。日常還要注意遠離菸草,控制情緒,不要去汙染太嚴重的地方,適量的攝入營養,適量的運動,提高自身免疫力,保護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