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健為雄,返虛入渾——解讀什麼是繪畫中的「雄渾」

2020-12-19 直方大藝術
二十四詩品

唐代司空圖的《二十四詩品》之所以享譽千載,在於其辭微旨遠,「罔不所具」,是一部超越詩歌之外的傑出的藝術哲學著作,《二十四詩品》中將「雄渾」列為第一,其辭曰:

大用外腓,真體內充。反虛入渾,積健為雄。具備萬物,橫絕太空。

荒荒油雲,寥寥長風。超以象外,得其環中。持之匪強,來之無窮。

從中可以看出,對於「雄渾」的把握主要有兩點,一是「積」,土不積不能成山,水不積不能成淵,行健不息才能「積健為雄」。二是「含」,淵兮湛兮,無所不包;德合自然,無所不容,含弘光大才能渾育萬物。

故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和光同塵,與時舒捲」是道之雄渾;「觸石而出,膚寸而合」,不崇朝而雨遍天下是物之雄渾;「汪汪如千頃陂,澄之不清,淆之不濁」,器不可量是人之雄渾;「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是詩之雄渾,那到底什麼才是畫之雄渾呢?

觸石興雲

首先可以明確的是,如果執泥於焦點透視,「畫如所見」,求其形似,則與雄渾的風格無疑是南轅北轍的,描摹的再真,最多也只能得「雄」之皮相,與「渾」反而會愈離愈遠。故在近代西方,印象派懲其弊端,於形似之外另闢蹊徑,起初只是觀察自然光影在人的觀感上所起的種種變化,將之記錄以追求瞬間的永恆,相對於古典主義來說這無疑是一種進步,但這個摻雜著一時感覺的「永恆」顯然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可以說,直至梵谷才終於不僅擺脫了具體物象的束縛,也擺脫了瞬時感覺的束縛,他以真摯的感情去表達自己精神中的永恆圖像,在其諸多畫作(如《星空》)中,達到了一片雄渾的藝術境界。

梵谷的《星空》

繪畫藝術中的「雄渾」,首先要求作者要有知識、技能、閱歷、修養、境界的多重積累含化,才能「真體內充」,並將之表達為雄健無窮的藝術力量。具體到作品創作時則要做到神思無疆,物象豐富,意境深遠,「來之無窮」,不直露以致一覽無餘,不單薄以致索之無味。同時,技法要完備,變化要豐富,才有可能實現雄渾天成的藝術效果。

相關焦點

  • 積健為雄:史學大師許倬云為東南大學吳健雄學院擬16字院訓
    快來一起看看吧~~修己安人 學博明辨體大慎微 積健為雄享譽世界的著名歷史學家、美國匹茲堡大學歷史系教授許倬雲先生應邀為東南大學吳健雄學院擬定了16字的院訓。希望東大學子積健為雄(取自《二十四詩品》,來源於吳健雄先生的名字),日積月累、學深養到、實實在在、不可作偽,在止於至善的路上不斷奮進。近日這16字的院訓已經東南大學吳健雄學院黨政聯席會審訂通過,正式成為了東南大學吳健雄學院的院訓。吳健雄學院也成為東南大學第一家由學界泰鬥擬訂院訓的學院,正式開啟了吳健雄學院書院文化的建設工作。
  • 雄渾閎廓 疏蕩放逸——鄭國定山水畫藝術解析
    國定人品堪稱高格,是他筆墨彰顯雄渾之美的支撐。在和他的交往中,我感覺,他既有南方人儒雅謙和的氣質,又從他骨子裡透著一股北方漢子的秉性——質樸坦蕩,甚至有點倔強。這大約是他作為一個南方人鍾情於巍峨蒼莽的西北山水的源發點。「國定」這個名字不像一個畫家,倒是像一個將軍。每一個男孩子都曾有一種「英雄情結」。或許,冥冥之中有一種天意神啟,引領著他去追尋雄渾悲壯的英雄夢。
  • 客廳掛什麼畫好?客廳書法字畫圖片大全
    客廳掛什麼畫好?名家書法,給你不一樣的視覺體驗。在客廳掛畫,是很多人習以為常的事情,殊不知,客廳掛畫也有很大的學問。一幅畫,我們可以看出家庭主人的品位與情趣,也可以看出家庭主人的抱負與胸懷......不過,究竟客廳掛什麼畫好呢?客廳掛什麼畫好?
  • 農村俗語「喝了雄黃酒,百病都遠走」,那麼雄黃酒真的能喝嗎?
    轉眼就要到端午節了,說起端午節打架有沒有什麼特別印象深刻的事情呢?在端午節的時候,在我們明見是要吃粽子插艾草帶五彩繩賽龍舟的。其實在民間關於端午節還有這樣一種說法「喝了雄黃酒,百病都遠走」,而且在有些地方還一直保留著這個習俗,那麼雄黃酒真的能喝嗎?
  • 辦公室掛什麼字畫合適?極具內涵的書法字精選
    儒家思想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便是「君子必慎其獨也」。慎獨,講究個人道德水平的修養,對於個人品行的操守亦有鞭策之意,可以說這兩字是個人風範及修為的最高境界。李文志老師此幅作品《慎獨》,非常適合掛在辦公室,不僅可以彰顯領導高雅品位及文化內涵,還能勉勵我們樹立遠大理想和抱負,不斷地提高自身修養,以達到「慎獨」之境界。
  • 「攝影+文字+繪畫」三者合一:展現對美好生活的解讀
    什麼是視覺板報呢?簡單來說,製作視覺板報,就是運用即拍即得的拍立得照片結合繪畫,再用精煉的文字寫下看到的有趣事物,將自己當下的心情描繪下來,記錄每天身邊美好事物。不同於學校的手抄報、黑板報,視覺板報不拘泥於固定的選題和表達,更注重對生活的所思所感。作為課外活動的一種形式,具有相當強的藝術性和創造性,一定程度上能提升學生的攝影、美術、語文等跨學科能力。
  • 《秘密花園》治癒之謎 曼陀羅繪畫心理學解讀
    這是一本什麼書呢?它是一本黑白畫集,讀者可以任意挑選顏色為其著色,這個秘密花園裡藏有各種可愛的動物和讓人著迷的風景。   《秘密花園》是英國插畫家喬漢娜·貝斯福創作的成人版塗色書,上市不到兩年,已銷售近150萬冊。在英國《衛報》官網上,有讀者稱一位被診斷為癌症的母親,因為壓力陡增而變得壓抑,後通過成人塗色書獲得了恢復。
  • 領導送什麼禮物好 精挑細選不如來幅好字畫
    現代社會交往中送禮越來越被大家重視,給領導送禮、客戶送禮等都是很有學問的事情。那麼給領導到底送什麼禮物好呢?精挑細選不如送幅好字畫。田志剛 寫意動物畫鷹系列《百裡見秋毫》這幅寫意動物畫鷹《百裡見秋毫》作者巧妙地用淡墨描繪出強健的羽翼,用細膩的手法描繪出勁健的腳爪、鋒利的喙。
  • 險崚雄渾的生態之美
    三峽人家:三峽裡的大家閨秀三峽人家景區位於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峽內,是國家5A級景區,依山傍水,文化多元,既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又有後人巧奪天工之舉,這裡有洪荒之美、有蒼涼之美、有陰柔之美、更有雄渾之美。景區集石、瀑、洞、泉於一體,山有山的偉岸,水有水的柔媚,洞有洞的神奇,瀑有瀑的壯麗,石有石的氣質。
  • 書房適合掛什麼字 各種類型勵志書法 任你選
    書房掛什麼字好?書房是工作、學習的場所,因此勵志書法是最適合張掛於書房的,尤其是帶有勵志性質的詩詞、名言或四字書法,更是能勉勵人積極奮進。書法藝術不僅僅只是一份點綴,它本身就承載了悠久的中華文化,會為讓您感受到更多的藝術魅力。
  • 磅礴雄渾,震撼人心——國畫《抗美援朝戰爭畫卷》的價值意義
    這是一部表現當代戰爭題材最早的全景式繪畫作品,也是一部以少勝多、以弱勝強、正義必勝的軍事主題的曠世之作。他目睹了美軍侵略者肆無忌憚、瘋狂轟炸掃射志願軍和朝鮮軍民的場面,目睹了志願軍在冰山雪地、高山溝壑中與美軍激烈戰鬥的情景。其間,他產生了一種極其強烈的衝動:一定要把這場波瀾壯闊的戰爭場景用繪畫記錄下來。1956年,滿鍵(畫家和作家,後為電影《奇襲》編劇,該片1960年由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完成)拿著他在朝鮮戰場上槍林彈雨戰鬥的間歇所畫戰地速寫草稿,前往柳子谷家登門拜訪,請柳子谷共同創作這部畫卷。
  • 日本恐怖漫畫的開山鼻祖,楳圖一雄與它的殿堂級作品
    楳圖一雄比手塚治虫小那麼幾歲,兩人在某種意義上都是漫畫界的開派祖師,楳圖一雄專注於研究暗黑氣息的恐怖懸疑類漫畫,從14歲開始,他就立志要當一個漫畫家。上世紀五十年代,不管在繪畫還是創作上,都沒有什麼能夠借鑑的經驗,全靠楳圖一雄自己的摸爬打滾,他嘗試著將日本傳統的志怪神話融入到作品中,但他過於跳脫的思維不適合構建龐大的鬼怪故事體系,於是他轉而創作一些比較與現實生活相結合的漫畫。
  • 一首行旅詩,把秋日中的旅途描繪的雄渾華麗,意趣盎然
    許渾從故鄉潤州丹陽第一次去京城長安參加科舉考試,途經潼關,為西北的山川地勢和自然景色所深深吸引,遊興正濃的時候,欣然寫下了這首「雄渾華麗」的詩篇。潼關,在今陝西省潼關縣境內,是陝西、山西、河南三省的交通要道,是從洛陽西進西安的必經之路,地理形勢險要,景色宜人。歷代詩人途經潼關,都要留詩紀念。清朝末年,譚嗣同就曾寫下「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不解平」的名句。
  • 簡述魏晉南北朝繪畫特點(圖)
    原標題:簡述魏晉南北朝繪畫特點   《洛神賦圖》畫卷中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時空中自然地交替、重疊,山川景物描繪展現空間美。   魏晉南北朝是中國繪畫重要的發展時期。如果把中國繪畫比喻成一棵大樹,那麼社會人文風俗就是這棵樹成長的土壤,其他姊妹藝術是她連綿交錯的根系。   繪畫及宗教壁畫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繪畫之樹的主幹初端。這時期從文化到生活方式,一改漢代的雄渾豪邁,追求超越世俗的風雅。人們以清談求風流——用簡約出奇且具有隱喻意味的語言表現睿智獨到的思想;讓思想超越事物差別,生活達到隨性依情。
  • 直播預告|透過雨中人繪畫,解讀心靈密碼
    你在生活和工作中有感到壓力重重的事情嗎?甲方爸爸的刁蠻要求、領導的無盡指責、父母的催婚催生、甚至是搞不定一個excel? 你在面對壓力時會怎麼做? 在「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的時代洪流中,尚且佝僂前行。在魔幻2020的病毒襲擊下,我們是否還能有更好的應對之道?
  • 河合隼雄:《什麼是最好的父母》
    本文作者是日本國寶級的心理學家河合隼雄,他對日本家庭的解讀同樣也映射了中國教育的現狀。生活越來越好了,問題卻越來越多,根源在哪裡呢?如果你對心理學感興趣,日本心理學家河合隼雄的名字你一定不會陌生。河合隼雄對教育有很深刻的見解,他出過不少談教育的書籍,剖析校園霸凌、叛逆期、性啟蒙階段孩子的心理狀態,解答現代父母的教育迷思。其實,在河合隼雄的筆下,我發現日本社會存在的教育問題,跟中國目前所面臨的情況非常相似。首先,日本父母對子女成才給予厚望,「讀書好一切都好」的想法非常普遍。另一方面,日本社會又處在個人化轉型的過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