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吳健雄學院邀請了著名歷史學家許倬雲先生擬定了院訓。快來一起看看吧~~
修己安人 學博明辨享譽世界的著名歷史學家、美國匹茲堡大學歷史系教授許倬雲先生應邀為東南大學吳健雄學院擬定了16字的院訓。
希望東大學子積健為雄(取自《二十四詩品》,來源於吳健雄先生的名字),日積月累、學深養到、實實在在、不可作偽,在止於至善的路上不斷奮進。
近日這16字的院訓已經東南大學吳健雄學院黨政聯席會審訂通過,正式成為了東南大學吳健雄學院的院訓。吳健雄學院也成為東南大學第一家由學界泰鬥擬訂院訓的學院,正式開啟了吳健雄學院書院文化的建設工作。
許倬雲 Cho-yunHsu
許倬雲先生是享譽世界的史學大師。1930年生,江蘇無錫人。美國匹茲堡大學榮休教授、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1953年畢業於臺灣大學史學系,1956年獲文科碩士學位,後入美國芝加哥大學進修,1962年畢業於美國芝加哥大學,獲人文科學哲學博士學位。先後任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員,臺灣大學史學系副教授、教授、系主任。1970年赴美,任匹茲堡大學歷史系教授、校聘教授。1986年當選為美國人文學社榮譽會士。九十年代以來,許倬雲先後被聘為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講座教授、夏威夷大學講座教授、杜克大學講座教授、匹茲堡大學歷史系退休名譽教授等職。1980年當選為臺灣中研院院士。
著有《萬古江河》《心路歷程》《歷史學研究》《求古篇》《開心篇》《西周史》《中國古代文化的特質》《挑戰與更新》《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中國文化的發展過程》《現代倫理寓言-東遊記》《歷史分光鏡》《從歷史看人物》《從歷史看管理》《從歷史看組織》等專著,另有專文及百科全書專篇百餘篇。
作為傑出校友吳健雄、袁家騮伉儷的好友,許倬雲先生欣然為吳健雄學院擬定院訓,並提出許多真知灼見。
吳健雄學院院訓修己安人 學博明辨
體大慎微 積健為雄
院訓釋義「修己安人」(取自《論語》)是立志方面的要求。東大學子要不斷修煉自身,具備國際視野、家國情懷,讓自己成為對國家、社會負責任、有價值的人;
「學博明辨」(取自《中庸》)是學業方面的要求。東大學子為學首先要廣泛的獵取,培養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博」還意味著博大和寬容,惟有博大和寬容,才能兼容並包,使為學具有世界眼光和開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學是越辯越明的,不辯,則所謂「博學」就會魚龍混雜,真偽難辨,良莠不分;
「體大慎微」是處事方面的要求。東大學子既要目光長遠,具備大格局,同時不能放棄對細節的極致追求。
總體方面,希望東大學子積健為雄(取自《二十四詩品》,來源於吳健雄先生的名字),日積月累、學深養到、實實在在、不可作偽,在止於至善的路上不斷奮進。
許倬雲先生先天殘疾、不良於行,但他以歷史研究為終生志趣,對中華文化和人類命運有著終極關懷。
在兩個多小時的交流過程中,許倬雲教授暢談了他對東南大學的感情,對大學人才培養的思考,對中美文化差異的理解,和對世界與中國未來的預測······
許倬雲先生非常欽佩東南大學傑出校友、「東方居裡夫人」吳健雄先生和她的先生,著名物理學家袁家騮先生。
他認為吳健雄先生在學術上的成就是足以獲得諾貝爾獎的,但吳健雄先生為人低調踏實。她的主要學術工作是用β衰變實驗證明了在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稱不守恆,用實驗證明了核β衰變在矢量流守恆定律,為楊振寧和李振道獲諾貝爾獎提供了實驗基礎。
在回憶與吳健雄先生相處的過程時,許先生認為吳健雄先生是個極具風度的長者,她非常端莊優雅,同時又是認真勤勉的學者,還是和藹可親的長者。吳健雄先生談話要言不煩,非常睿智。她的丈夫袁家騮先生為人忠厚。夫婦在學術上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備受世人尊敬。
△吳健雄、袁家騮伉儷在六朝松下留念談書院制培養許倬雲先生重點介紹了美國匹茲堡大學的榮譽學院。
榮譽學院是針對本科生的高層次學習課程項目,為有志於進行深入學習、研究的本科生開設的高層次課程和研討班。
這些課程都為小班授課,通常限定每個班級不超過18人。每年開設的課程達70至80門。學生申請這些課程要通過選拔,必須達到一定的學術資格要求才能被獲準修讀。榮譽學院將對入讀的學生提供榮譽課程、獨立宿舍,在攻讀入讀專業的同時接受政治與哲學專業的學習。畢業後將有機會授予入讀專業和政治哲學雙文憑。
△美國匹茲堡大學如果一個學生能夠本科進入匹茲堡大學的榮譽學院,讀研究生以後可以選擇匹茲堡的另一所非常有名的大學卡內基美隆大學的某些尖端領域,如計算機科學、生物基因等從事研究。
且該學生一路「開小灶」,這遠比該生選擇麻省理工大學、哈佛大學等著名高校的培養更精英化。
許先生認為,一個領導者或者一個高級專家需要的都是全才,在學校教育期間既要注重人文社科的培養,也要學好語文、數學、基礎學科的工具。
△著名歌手王力宏和其舅公許倬雲教授談中國的未來許先生談到美國時打了一個比方,希臘有個鬼怪,是銅做的頭身,泥做的膝蓋,美國就像這樣,因為是泥做的膝蓋所以容易坍塌,而中國如果把握好機遇,一定能夠實現「中國夢」。
許先生最近在寫的一本書就叫《美國一家子:過客札記》。先生說自己只是個過客,自己永遠是中國人。他用他60年的經歷去分析美國的發展和問題,用這樣的前車之鑑來告訴中國,中國未來應該何去何從,如何避免這些問題。
先生雖然現在只能坐在輪椅之中,但是內心依然心念祖國,擁有著世界大格局、大情懷。
到美國後,他考察了紐約、波士頓等大城市,最後選擇定居在匹茲堡,是因為這裡跟南京很像,這也體現了他對故鄉的眷戀。因為身體原因,許先生已經無法回國了,這是他永遠的遺憾。
談東大情緣由於華英文教基金的緣故,從2000年開始許倬雲先生就與東南大學結下深厚的友誼。
當年,應臺灣《中國時報》董事長、東南大學傑出校友餘紀忠先生的邀請,許倬雲先生與楊振寧、劉遵義、劉兆漢等社會賢達人士擔任「華英文教基金」的董事,同時也受聘為東南大學名譽教授。
許先生對東南大學充滿厚愛,多次來學校訪問、講學並指導工作,尤其關心東南大學人文教育和文科發展,更是對東大的學子充滿無限深情。特別是九龍湖校區落成以後,許先生更是身體力行地致力於新校園的文化建設和人文精神的傳承。
從2006年到2009年,先生連續四年在九龍湖畔開設講壇,為東大學子講了《我為何寫〈萬古江河〉》《中國史前文明核心的形成》《新世運與新問題》《你們必須面對的挑戰———讀書與人生》四個專題,可謂眷眷情懷、誨人不倦。
2018年7月,年逾88歲的許倬雲教授應邀為東南大學吳健雄學院擬定了十六字的院訓,體現了先生與吳健雄先生夫婦深厚真摯的友誼,以及對東大學子的殷切期盼。
△許倬雲教授著作等身。雖然年事已高,但依然筆耕不輟。許倬雲教授志向堅定,他以歷史研究為終生的志趣,站在不同角度,以不同背景體察歷史的潮汐,思考人類的命運。聽許倬雲先生講歷史,你常常會忘記此時此刻身在何處,而使自己沉浸在歷史的長河當中,從幾千年前的史前時代到若干年後的人類未來。
同時,許先生更以自己獨特的生命體驗與傳奇的人生歷程書寫出了大寫的「人」字,贏得了學術界、文化界和教育界的廣泛尊重和崇高讚譽。
史學大師許倬雲教授親自為東南大學吳健雄學院擬定的院訓,在吳健雄學院師生中引起了熱烈反響,大家都感到無比的激動與鼓舞。
東南大學吳健雄學院黨總支陸挺書記表示,作為享譽學界的大家和吳健雄先生夫婦的摯友,許倬雲教授對東南大學充滿了無限的深情。前面在人文教育方面給予了我們莫大的支持,這次又應邀為東南大學吳健雄學院擬訂院訓,正體現了許倬雲先生對吳院學子的殷切期盼。吳健雄學院今後將把文化建設作為學院的核心工作,希望通過各方努力,營造文化氛圍,能儘早培育出能擔當重任和引領未來的領軍人才。我們吳健雄學院將更加積極努力,加大改革力度,以不辜負許倬雲先生和各界的期盼。
2018級新生、來自湖北的石知一同學聽到新的院訓的時候,心情十分振奮,他表示作為吳院的新生,聽說88歲高齡的許倬雲院士為吳院擬訂院訓的時候,感到特別的驕傲與自豪。他表示將悉心體味院訓在立志、學習、任事方面的要求,將心中樹立起的高遠目標化作點點滴滴的努力,做最優秀的自己,成就自己人生的精彩與輝煌!
願我東大學子在前輩大師的關懷與指引下見賢思齊,努力成長為引領社會、造福人類的領軍人才!
責編|邵海雯
(本文原標題:《定了!史學大師許倬雲先生為東南大學吳健雄學院擬16字院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