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弘揚和踐行「進德修業」的院訓精神,引導全院師生全面了解和切實把握院訓精神的基本內涵和文化底蘊,進一步統一思想,凝聚共識,砥礪奮進推動學院改革發展行穩致遠。近日,學院廣大師生圍繞院訓釋義,緊密結合自身發展和學校高水平國際化應用型建設目標,對院訓精神開展討論和學習,紛紛表達對院訓精神的認識與體會,在全院範圍內形成討論熱潮。
蔡元培研究中心負責人錢斌教授說:「院訓是一所學校辦學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是體現大學文化精神的核心內容。學院既以蔡元培先生名字命名,發揚光大蔡元培先生的思想和精神則是廣大教職工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我們要堅守和傳承『進德修業』的信仰和信念,使之內化於心,外化於行,不斷賦予院訓精神新的時代元素,引領學院一代又一代的教師和學子砥礪奮進。」
學院教學總督導朱志勇教授說:「歷代先賢對『進德修業』推崇倍至。以『進德修業』為院訓,更加彰顯學院辦學理念和教育工作者「立德樹人」的使命,契合大學的身份,切合大學生成長發展的根本需要,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大學是學生『進德』與『修業』的場所。『進德修業』重在踐行,貴在抓細、抓小、抓實。我們要在教育教學中把學生培養成為一個正直、善良、勤奮、誠實、守信、寬容和樂觀的人;從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把學生帶入知識的海詳,讓他們接觸最前沿的研究成果,掌握最先進的技能,擁有最全面的專業素養,在專業學科領域修成正果,將來成為各行各業的『能人』。」
學工部相關負責人俞麗娜老師說:「在新時代、新形勢背景下,學院把『進德修業』確立為學院院訓,切合學院立德樹人的育人使命和學生成長成才的培養目標,並蘊含創業創新、成長進步的新意義。去年,在學工部主辦的『進德修業』主題徵文比賽中,同學們旁徵博引,以小見大,例證緊扣論點,闡釋鞭辟入裡,行文頗具思辨性,我們欣喜地看到了元培學子宏大的奮鬥目標、正確的價值取向以及刻苦學習、立志成才的實際行動,相信新院訓必將成為指引廣大元培人繼往開來、不斷前行的精神動力。」
團委趙麗穎老師說:「『進德修業』即提高道德修養,擴大功業建樹。我院以蔡元培先生命名,院訓與蔡先生思想高度一致,都提倡要加強對學生思想的引導和道德的教育,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富有前瞻性和科學性。團委作為培養青年和學生幹部的陣地,將秉承院訓精神,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為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成才做出貢獻。」
經濟管理分院副院長王會龍老師說:「『進德修業』四個字很好的傳達了學院的教學理念,『進德』乃人之基,『修業』乃事之本,『進德修業』是教育的根本,而專業則是學生未來安身立命之根本、一展抱負之憑恃、服務國家之本領。教師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學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學進德。我們要始終將『進德修業』的信念植根於廣大師生心中,勉勵師生修養品德,至善至美。」
語言文學分院陳利老師說:「『進德修業』就是不斷加深自身的師德修養,真正做到『傳道、授業、解惑』三要求。『德』對教師來說便是教師的職業道德,『業』對教師來說便是教育大業,『進德修業』於教師來說,即教師『以聖賢為己任』,富有強烈的使命感、實踐精神和創新精神,注重對學生思想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素質的培養,同時做到教學相長,竭力成為在學生學業和心靈上施工的卓越工程師。」
醫藥與健康分院孫小紅老師說:「最近進入校門,看到院訓石上『進德修業』的院訓閃閃發光,總能感受到一種薰陶和向上的力量。」她認為,作為一名普通教師,何以『進德』,唯有『修業』。要有崇高的道德境界,回歸初心將學生培養成才;要積極進取,努力成為真的追尋者、善的傳播者、美的創造者和愛的踐行者,以良好的師表形象教育和影響學生;要努力學習學科基礎知識、先進教育理論,熟練掌握和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不斷創新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積極打造『金課』。」
建築工程分院輔導員盧小盼老師表示,作為一名黨建工作組織員,將在「進德修業」的院訓精神指導下,引導學生提升道德修養,刻苦學習,勤於實踐,為進入更高學府和實現更美好的前程奠定堅實的學業基礎。同時將在教學實踐中,刻苦鑽研,為人師表,不斷提高教學能力和職業水平,為學生點亮一盞燈、照亮一條路、燃起一堆火、映紅一片天,做好學生思想的引路人,把每一位大學生培養成腳踏實地胸懷夢想的社會有用之人。」
中語1801班姚睿潔同學說:「『進德修業』的訓言力量如虹,讓我們再一次深刻認識待要在立學、立德中,用知識涵養自我人格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進德修業』強調了德才兼備、知行合一,我們當代大學生要將執著勤勉內化為不斷汲取知識、樂於實踐的精神動力,將獲取的知識和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去,在學識和美德的共榮之下,助力祖國發展,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
藥學1802班金佳蕙同學說:「我理解的『進德修業』,意指要通過讀書修身養性,使道德達到至美至善之境,同時也要通過讀書增強學識,獲取專長,以便在社會上謀求必要的生存與發展。作為當代新青年,我們應當立足於道德基礎,潛心學業,刻苦學習,完善品格,樹立正確的三觀,成為國之棟梁,為偉大中國夢事業貢獻自我全部的力量,以奮鬥之我,託舉華夏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