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幅梵谷的靜物,讓人看到梵谷獨特的繪畫表現正在形成

2021-01-16 六月說

相信朋友應該搜尋過已有的文章,排除了已有的靜物作品,才會留言提出要求。那麼,梵谷繪製的關於梨的靜物作品,而且還是有著13、14個梨的模樣的,六月尋思會不會是在梵谷老家,荷蘭阿姆斯特丹梵谷博物館藏著的那一幅,《榲桲,檸檬,梨和葡萄》(Kweeperen, citroenen, peren en druiven),這裡的外文不是英文是荷蘭語。

【類別】布面油畫

【規格】48.9×65.5cm

【年代】1887年

【作者】文森特·威廉·梵·高

【收藏】荷蘭,阿姆斯特丹,梵谷博物館

《榲桲,檸檬,梨和葡萄》

(Kweeperen, citroenen, peren en druiven)

【荷蘭語】

這一幅靜物畫,有著絢爛的金黃鋪滿了幾乎整幅畫,以此作為畫面的背景,並且用著陰影來調和,以至於當觀者看向畫面時,除了葡萄還有葡萄的樣子,像似葡萄,什麼榲桲、檸檬、梨,也都成了「梨」。若說有那麼十來只梨,應該是說得過去的。

葡萄、檸檬、梨都是常見的水果,這個榲桲卻不常見,而且算是比較有特色的,因為它有一點類似雪蓮果和西紅柿所處的境地,稱之水果,還是蔬菜,全憑需要它的人如何定論。

榲桲在歐洲是一種通常的時令果蔬,在我國的西北,如陝西、新疆一帶可以尋得它的蹤跡,尤其在新疆,人們通常少生食,主要用來烹飪,煮熟了或者烤熟了吃。用榲桲做手抓飯的配料,會有一股特別的香氣,是少有的美味,更有製成果醬常年備用的。當地人都稱榲桲為木瓜,當然從外形,榲桲與木瓜是有著天壤之別的,我們熟識的作為水果售賣的木瓜,外表是光滑的,而榲桲的外表有一層絨毛,加上散發的特有且濃鬱的香味,瞬間給人以一種原始的感覺。

內地也有少量種植的,人們一般稱之為木梨,變了一個稱呼,似乎有了點熟悉的感覺。還是別再感覺下去,再感覺就感覺有點跑題了,但是,仔細想來也不算是,透徹了解畫中的每一樣物件,算是能夠感通一幅畫作的基礎。

【規格】46.5×55.2cm

【收藏】美國,芝加哥藝術博物館

《葡萄,檸檬,梨和蘋果》

(Grapes, Lemons, Pears, and Apples)

這裡看到的則是前面提到的,梵谷的另一幅有梨的靜物作品,畫面中少了榲桲,多了蘋果,《葡萄,檸檬,梨和蘋果》(Grapes, Lemons, Pears, and Apples),在美國芝加哥藝術博物館陳設著。

這兩幅靜物作品同屬一個時期,都為梵谷在1887年的秋季創作,在尺寸上相差也不是很大,有著激進的畫風,只是在用色上有著鮮明的不同,觀者可以理解為一幅是夜晚,一幅是白日,一幅是燈光,一幅是自然光。

當然,還可以理解成是梵谷的試驗,不同背景色下的效果呈現,不同陰影表現的嘗試。不難看得出此時的梵谷,正在藉由這些靜物做著繪畫表現上的探索,大膽地嘗試著各種光怪陸離的表現,已經徹底向《吃土豆的人》揮手告別,並完全脫離了深色陰影的禁錮,色彩鮮明透亮的同時,畫跡中明顯呈現出梵谷逐漸形成的獨特的印痕。

相關焦點

  • 梵谷的這幾幅作品你看懂了嗎?
    梵谷所生活的時代,處於西方繪畫藝術的轉折與變革時期,古典的學院派主流藝術受到新思潮的挑戰,繪畫藝術向著更為自由表現的方向發展。梵谷對勞苦大眾以及平民題材具有極大的熱情,並投入的進行創作。民間鄉村生活給了梵谷豐富的人生體悟,對勞苦大眾產生悲憫與同情,建立起一套樸素的審美觀念,並發誓窮其一生來表現其所熱愛的大地與人們,這種獨特的人生觀與審美觀使其繪畫中具有其他畫家所沒有的真誠與樸素。在其短短十年左右的繪畫生涯中創作了大量作品,尤其重視素描的研究,對於繪畫創作保持嚴謹而熱情的的態度。梵谷有一套不同於常人的審美觀,主張真實的感受與直接的情感投入。接下來我們來看看這幾幅作品。
  • 梵谷的《向日葵》是如何在二戰中保存下來的?
    梵谷的《綠松石背景上的向日葵》文森特-梵谷畫了多幅《向日葵》靜物畫,其中兩幅最優秀的《向日葵》畫作是如何在二戰中倖存下來的?在納粹時代和戰爭期間,這兩幅處於戰線對立面的傑作命運如何?文森特-梵谷在1888年8月畫了四幅《向日葵》靜物畫,當時他正在等待同事保羅-高更的到來。其中最重要的兩幅--一幅描繪了綠松石背景的向日葵(現存於慕尼黑),另一幅是以黃色為背景的向日葵靜物畫(現存於倫敦)。
  • 每一個熱愛生活的人,都能看懂梵谷
    梵谷是天才,也是「瘋子」,但從他留存至今的信件中,他分明又是一個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平凡人,每一個熱愛生活的人都能看懂他的畫。  生前只賣出過一幅畫  影響力卻持續至今  生前只賣出過一幅畫的梵谷,一生窮困。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自己的作品會對後人產生這樣巨大的影響。
  • 7位油畫家受梵谷「向日葵」啟發,畫了7幅葵花,哪一幅更接近梵谷
    畫了四幅向日葵油畫,梵谷打算用這些畫裝飾高更的房間。梵谷,油畫《向日葵》上面這幅是荷蘭大師的其中一個版本。這張畫一直以來被無數次複製,是廣為人知的向日葵。到目前為止,人們還沒有意識到,這幅畫對一代又一代的藝術家有多麼大的啟發作用。
  • 梵谷畫得最多的兩個題材
    《有〈聖經〉的靜物》中標註章節的細節   電影《至愛梵谷 星空之謎》正在熱映,影片採用梵谷原畫作品中的人物原型還原梵谷的藝術人生,讓觀眾在欣賞美到令人窒息的視覺盛宴時與電影相呼應,在中國青年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博物館裡的巔峰對決》一書中,作者姜松將筆觸多次劃向梵谷的畫作,帶領讀者在梵谷驚豔眾生的色彩中體驗天才激越孤獨、斑斕絢爛的千面人生。   《自畫像》   梵谷自1886年至1889年間共創作了41幅《自畫像》,其中油畫為37幅。除了一幅作於1888年8月的全身像,其他都為半身像。
  • 梵谷的10幅曠世名作!其中一幅肖像畫拍出5億
    梵谷哪些作品的知名度最高、最受歡迎呢?這裡小編羅列了他的10幅畫作。「吃土豆的人」1885年4月「吃土豆的人」(上圖)不是梵谷的第一幅畫,而是他最早的傑作。梵谷在寫給弟弟西奧的信中解釋說:「我真的很想這樣做,以使人們知道那些正在用小燈點亮土豆的人已經把這些耕種了起來,他們把手放在盤子裡,所以它說的是體力勞動,而且,他們因此而誠實地賺錢吃飯」梵谷對他的作品感到高興。他寫信給姐姐說,「吃土豆的人」是他在早期最好的畫。
  • 梵谷——向日葵系列作品
    在梵谷短暫的一生中,畫向日葵是一種熱愛生命的表現,而遺憾的是他卻又在藝術面前走向了自我毀滅。他特別強調在繪畫中表現人的感情與精神,他對色彩和線條有內在的敏悟。自然物象在他的眼中,只是表達主觀情緒的載體和象徵,伴隨著自如而流暢的筆觸,他的色彩充滿著緊張而激動的情緒和飽滿而富生氣的活力。他用色彩來揭示人的精神,來表現人的生命,如被世人熟知的《向日葵》就具有這種藝術特徵。
  • 梵谷最後的十年「痛苦永存」怎麼理解?
    《草帽與菸斗的靜物畫》,以及另一幅同時期的畫作《砂鍋與木屐的靜物畫》,都充分表現了梵谷畫技的熟練。二幅畫皆展露了平穩、嚴密的筆觸與色彩細緻變化的特色。特奧詢問他的哥哥是否有拿得出手的作品以供參展,而梵谷決定用他的第一幅主要的作品《吃馬鈴薯的人》和幾幅農民肖像參展。到了八月,梵谷在油畫商盧爾斯在海牙的展覽櫥窗,首次展出了他的作品。但這些作品並沒有賣出去,梵谷覺得這是因為他的弟弟沒有努力推銷,而特奧則說梵谷的這些作品色彩都太過灰暗,不符合當下流行的亮色的印象派畫風。
  • 梵谷的11幅《向日葵》,你見過哪些?
    梵谷標誌性的《向日葵》,看起來跟正常的向日葵不太一樣。當然,部分原因是藝術地再創造。美國喬治亞大學的John Burke認為,梵谷選取的向日葵,本來就是向日葵裡的異類,很可能是基因突變的品種。  他的作品打動我心之處在於兩點:色調與筆觸。在形成自己風格之後,他的畫作色彩非常極端——這或許不是個恰當的詞,但一時沒有更貼切的——極端豔麗,極端陰鬱,很不寫實。
  • 梵谷向日葵系列作品賞析
    向日葵 荷蘭 梵谷 油畫 德國慕尼黑新美術館 1889《向日葵》是荷蘭畫家梵谷繪畫的一系列靜物油畫。當中有三幅繪有十五朵向日葵,另有兩幅繪有十二朵向日葵。畫家1888年8月在法國南部阿爾勒繪畫了第一幅十五朵的 《向日葵》 (藏於英國倫敦英國國家美術館)和第一幅十二朵的《向日葵》 (藏於德國慕尼黑新美術館),其餘的作品在翌年1月繪成。全部作品都畫在 93 × 72 釐米 (37" × 28") 的帆布上。1887年他另外在巴黎繪畫了一套四幅的向日葵靜物畫。
  • 梵谷到底畫過幾幅《向日葵》?只知道一幅的你out了
    ——梵谷梵谷以向日葵為主要表現內容的繪畫作品目前所知有11幅(現存10幅,其中1幅在二戰時期被毀),分為兩個時間段創作,前4幅平放在畫面中的向日葵,即「剪下的向日葵」完成於梵谷的巴黎生活時期,後7幅插在花瓶中的向日葵則完成於阿爾勒時期。
  • 梵谷的《向日葵》:運用筆觸表現力的手法,勾勒出另一種獨特魅力
    一、梵谷《向日葵》的創作背景梵谷是後印象畫派傑出的代表之一,他在繪畫上取得的藝術成就是多方面的,其對筆觸的創作與表現,值得我們學習與研究。《向日葵》這幅畫是梵谷1888年創作於法國南部阿爾小城的作品。小城整日洋溢著明媚燦爛的陽光,這種情景也感染了畫家的心情,懷著熾熱的感情,梵谷用粗厚有力的筆觸以及單純的強烈的色彩對比,給後世留下了這幅視覺衝擊力極強的作品。
  • 梵谷名畫3.77億元 生前只賣出去一幅畫(圖)
    梵谷最後的一幅作品《麥田群鴉》。藝術評論認為,這是梵谷留給世人的一份圖像遺書:遙遠地平線的透視畫法是顛倒的,是一條死路。而草、籬笆,抑或是樹木的一部分等綠色的視覺標記的含義,已經亂成一團。象徵魔鬼的烏鴉飛走了——不過再看看,烏鴉也可以是正在朝我們飛來。
  • 梵谷最精彩的四幅畫,「真沒那麼好看」,壓抑又瘋狂,卻像一道光
    這四幅畫分別為:一、《吃土豆的人》;二、《向日葵》;三、《星月夜》;四、《自畫像》兩幅。文森特·梵谷,1853年出生於荷蘭的一個牧師家庭。家境很不錯,有幾個叔叔是大畫廊的股東。梵谷的繪畫風格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他有一個逐漸變化、成長的過程,最終才成就了我們所看到的極致動人的畫面。
  • 生前從未得到過認可的梵谷,他已死去,卻永遠活著
    梵谷, 後印象派的三大巨匠之一,19 世紀人類最傑出的藝術家之一。 他一生中共作了 11 幅《向日葵》,以《向日葵》中的各種花姿來表達自我,有時甚至將自己比擬為向日葵。 對於梵谷而言, 向日葵這種花是表現他思想的最佳題材。
  • 梵谷玫瑰花系列作品賞析
    玫瑰與向日葵 荷蘭 梵谷 油畫 1886粉紅色玫瑰 荷蘭 梵谷 油畫玫瑰 荷蘭 梵谷 油畫玫瑰錦葵 荷蘭 梵谷 油畫牡丹和玫瑰 荷蘭 梵谷 油畫玫瑰和甲殼蟲 荷蘭 梵谷 油畫玫瑰 荷蘭 梵谷 油畫 日本,國立西洋美術館
  • 梵谷《向日葵》:一曲生之嚮往,一段愛恨情仇
    如今當我們提起梵谷的向日葵,大多數人記憶中首先閃現的就是即將展出的這幅,因為它花朵最多,色彩最豔麗奪目,從中綻放的生之嚮往讓人一眼就難以忘懷。 但實際上,梵谷畫過的向日葵多達十一幅,而且在花的背後藏著一段梵谷與高更的愛恨情仇,兩人因向日葵結緣,梵谷在阿爾勒創作的《向日葵》系列中有四幅是為高更而畫,被畫家視為友誼的禮讚。
  • 梵谷那些著名的《向日葵》們都在哪裡?
    梵谷對自己這幅畫真的是真愛,他幾次自己臨摹這幅畫,而在他死後,這些向日葵就散落在世界的各個角落。應該感謝他對向日葵的狂熱,讓人們得以在許多國家看到這幅向日葵。東京安田火災海上保險大廈42樓在這裡,你不但可以看到600多幅世界名畫還能眺望整個東京都的中心地帶這個版本的
  • ——梵谷《14朵向日葵》其實是15朵
    就算不懂藝術的人,大概也會在一些公眾場合看到過他《向日葵》,向日葵幾乎已經成了梵谷的代名詞。當時的繪畫對象可以簡單分為人物、風景、靜物三個類別。梵谷也面臨著這三個方向的選擇。顯然,按照他的經濟條件完全不可能有錢請得起長期模特,所以人物自然是不行了;風景原本是梵谷喜歡的,但當時已經有很多畫家專攻風景,要想在這一領域出人頭地好像也不太容易;那麼剩下的就是靜物了。
  • 梵谷的《向日葵》都開在了哪兒
    梵谷非常喜歡向日葵,對於渴望鮮明色彩的梵谷來說,向日葵代表了陽光又象徵愛情,他以此來表達自己的願望。梵谷採摘了一些回到畫室,創作了在巴黎階段的四幅《向日葵》作品,用色偏暗。在這些向日葵的畫法中,梵谷加入了非常多的技法。1887年11月,剛從馬丁尼克島回來的高更走進夏雷大廈,當時這裡正在展出梵谷的畫,其中《向日葵》受到了高更的關注,這次畫展梵谷一敗塗地,唯一值得欣慰的是,高更欣賞這幾幅《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