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誰學再融資動作背後/債市機構風險偏好下降而利率債升溫|數據精華

2020-12-13 財新

  本文內容精選自財新高端訂閱產品「財新數據通」。內容涉及的金融資料庫和專享財經資訊完整版本,可通過文內和文末連結訂閱「財新數據通」後暢享。

  【特別推薦】

  跟誰學於12月7日宣布新發股票再融8.7億美元,當天股價盤中一度漲超20%,收盤漲6.57%。在同領域對手普遍虧損背景下,跟誰學連續九個季度盈利,但業績真實性被渾水等空頭質疑。今年三季度公司業績大變臉,巨虧9.33億元。K12賽道「燒錢圈地」風頭正勁,跟誰學「補充彈藥」後能突圍嗎?

  查看我們的分析:K12市場角逐的關鍵是什麼

  債市周報:信用債遇冷與利率債升溫

  近期信用債市場震蕩,機構風險偏好有所下降,加大對信用債的減持。在全球低利率背景下,中國國債收益率相對較高,且中國經濟率先修復,推動人民幣升值預期,進一步提升人民幣資產的海外吸引力,基金與海外機構增持利率債熱度不減。

  點擊查看更多債市分析

  【更多薦讀】

  多家車企11月汽車銷量實現同比增長

  長城汽車公布的最新產銷數據:11月,該公司銷售汽車14.52萬輛,同比增長26%,是四年來的最高位。而另一家本土車廠長安汽車也在同一天披露了銷售數據,同比增速也很接近。

  點擊查看兩家本土車企最新銷量數據

  11月出口再超預期、進口低於預期

  出口增速21.1%(以美元計)創2018年2月以來新高,此前增速下降的防疫物資和遠程辦公用品出口增速反彈。進口增速4.5%(以美元計),略低於此前財新調查的預測均值5.9%。

  查看財新11月進出口數據分析

  下載經濟數據:進出口

  如果你需要上述文中出口同比數據(以美元計),可以進入我們的CEIC資料庫下載,條目路徑:中國(大陸地區資料庫)→國際貿易→進出口→USD商品值→出口同比。這裡還有更多以人民幣記、同比、累計同比、分商品、分進出口國等更多維度數據等你發現。

  紡織行業最近很景氣

  以服裝業為例,8月到10月,「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額分別錄得166億美元、157億美元和136億美元,連續三個月同比增長。在CEIC資料庫,你還能發現更多細分類目商品進出口金額數據(人民幣和美元計)。

  經濟數據: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額(以美元計)

  相關閱讀:透視紡織回流潮

  三季度紡織品全行業都景氣,與大量海外訂單回流有關。但業內共識是,此次回流是暫時性的。哪些訂單在回流?增單誰獲利?短期紅利褪去後,中國的紡織產業鏈該往何處去?

  讀一讀《財新周刊》對這個話題的深入解讀

  查看精華內容的完整版,解鎖海量金融數據、財經資訊和更多數據資訊服務,請訂閱財新數據通。(移動端用戶點這裡,PC端用戶點這裡)

相關焦點

  • 債市調整基本結束 機構看好優質企業信用債
    來源:中國基金報作者:房佩燕債市如何走?私募認為,債券市場的調整已基本結束。但由於目前貨幣政策不具有反轉空間,預計短期仍以震蕩格局為主。具體到投資操作上,不少機構看好優質的企業信用債。不過,施洛德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債券基金經理單坤提示要警惕風險。「還是小心為妙.降槓桿,短久期和高票息的信用債策略,經濟數據持續改善,央行再次大幅放鬆貨幣政策的機率較小。疫情控制頗為有效,引起極大關注的「地攤經濟」劍指就業問題,這都有利於風險資產,而利空債券市場。」
  • Wind資訊:風險偏好大幅回升,股債蹺蹺板效應顯現
    來源:金融界網站作者:Wind資訊債市綜述6月1日,風險偏好大幅回升,現券期貨均走弱。國債期貨震蕩走低多數收跌,10年期主力合約跌0.24%。6月第一個交易日,A股港股雙雙大漲,股市和大宗商品等風險資產紛紛上揚,打壓債市避險需求;此外,財新PMI創四個月新高,帶動經濟轉暖預期,也壓制債市人氣。
  • 高收益債策略月報|信用風險事件多發 市場風險偏好下行
    非城投國企:對於過分依賴外部融資的高槓桿、弱資質國企仍在持續調整,受近期風險事件衝擊,部分國企再融資能力下降,建議投資者謹慎對待該類主體。 非國有企業:由於近期投資者風險偏好下行,民營板塊估值修復趨勢中斷,建議投資者謹慎下沉。
  • 債市暴雷引發機構恐慌,分析師直言別抄底,逃廢債之風必須扼殺
    楊為斆在策略會上談到,從近期和金融機構交流的情況看,大家對整個信用風險高度警惕,甚至可以說有點恐慌,但他認為,這一次違約跟系統性風險並沒有太大關聯。 楊為斆:債券市場分成利率債、信用債和其他類型的債券。利率債包括國債、金融債,金融債裡面會有國開債、國發債、進出口銀行債,購買這些債的時候不用過多考慮信用風險,因為他們主體信用是國家信用,買入利率債只有利率風險,幾乎沒有信用風險。
  • 張蓓蓓:下半年看好利率債與中高等級信用債
    中短債基金可以通過投資端的久期控制,適當降低淨值波動風險,同時從歷史收益區間看,更趨向於銀行理財產品,因此受到個人和機構投資者的青睞。展望下半年債券市場,張蓓蓓相對樂觀,判斷經濟面臨下行壓力,逆周期調節繼續,貨幣仍保持寬鬆,因此債券市場收益率仍趨下行,不過利率波動可能加大。
  • 機構積極配置攤餘成本法債基熱銷
    蜂巢基金認為,近期長期限攤餘成本法債基的熱銷主要由機構投資者積極配置推動。攤餘成本法債基缺少交易性資本利得的機會,投資人通過其購買行為完成擇時,這一特性決定了產品成立時點非常關鍵。債市經歷前期調整後已迎來較佳配置時點,為資金入場提供了機會。
  • 華泰證券:城投債融資成本逼近信託
    進入新年以來,城投債收益率持續攀升,使得發行主體的融資成本壓力大增。業內人士指出,新債發行票息節節升高對於發債企業來說是一筆沉重的負擔,其融資成本已逼近信託,而今年城投債擴容壓力仍將增大。對於投資者而言,低迷的債市之中也迎來建倉良機,南通華泰證券建議投資城投債應抓大放小,收短放長。
  • 風險偏好波動主導「股債蹺蹺板」 債市或「黏滯型回調」
    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的「股債雙牛」已經切換為市場更加熟悉的「股債蹺蹺板」。本周以來上證綜指在萬億規模量能的支撐下突破年線阻力的壓制,與此同時,債券也從前一周的日內「蹺蹺板」演化為日間的反向,持續走低的債券和高昂前行的股票反映出2018年下半年被極端壓制在低位的風險偏好情緒一次集中復歸。
  • 信用債風險引發利率債拋壓!險資配債窗口來臨,3個月新增債券投資超...
    1月初10年期國債收益率為3.1485%,隨著疫情爆發,市場風險偏好降低,投資者紛紛湧入債市,債券收益率大幅下降,到4月底時10年期國債收益率已降至2.538%。隨著市場情緒逐步企穩,5月底10年期國債收益率探底反升至2.7053%。此後收益率保持回升,11月26日10年期國債收益率進一步升至3.285%。
  • 債市風波拖累利率市場,國債收益率創一年多新高...
    19日,國債期貨主力合約再創下一年新低,而現貨活躍券收益率更是在前一個交易日突破3.3%關口之後,進一步攀升,再創下一年多新高。在二級市場國債價格不斷走低的同時,一級市場國債招標也不夠理想。18日財政部招標的一年期國債利率中標利率為2.89%,僅獲0.2億元的追加認購;10年期利率中標利率為3.27%,卻未獲追加。與此同時,短期利率均持續大幅上行。
  • 穩字當頭 靜待拐點——2021年利率債年度投資策略
    4月末~7月上旬債市持續下跌。4月末海內外復工預期抬升風險偏好,央行持續暫停投放抬升資金中樞,5月供給衝擊到來,7月上旬資金面繼續收緊,股市大漲帶來股債蹺蹺板效應。7月下旬股市大漲告一段落,資金面緊平衡,債市步入震蕩。  8月份,超儲率偏低、繳稅繳款因素導致資金面偏緊,資金利率中樞續升,疊加貨幣政策維持中性,經濟復甦持續、社融穩中略升,債市熊平行情。
  • 跟誰學三季報由盈轉虧的背後/數百億元債券近期取消發行|數據精華
    本文內容精選自財新高端訂閱產品「財新數據通」。內容涉及的金融資料庫和專享財經資訊完整版本,可通過文內和文末連結訂閱「財新數據通」後暢享。  【特別推薦】  跟誰學由盈轉虧  今年屢屢遭到空頭做空的跟誰學(NYSE:GSX)於11月20日發布三季報,其第三季度當季淨虧損達到9.33億元人民幣。要知道,此前跟誰學連續保持盈利,在普遍虧損的K12在線教育行業中可謂一枝獨秀。
  • 中國債市大革命:銀行間交易商、交易所、發改委在債市發揮什麼作用?
    隨著基金、保險、證券公司以及非金融企業等其他投資機構活躍地參與債券市場交易,商業銀行不再獨自「扛起」市場的信用風險,日益多元化的投資者結構,使風險在不同金融機構間實現了有效分散。債市崛起,極大提升了中國金融市場的系統重要性,打破了銀行體系一統天下的格局,同時加速了利率市場化進程,完善了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最終改寫了中國金融版圖。
  • 股債蹺蹺板效應顯現,疊加止盈盤施壓,債市開年走弱|債市綜述
    國債期貨全線收跌,10年期主力合約跌0.13%;銀行間主要利率債收益率上行4-7bp,表現更弱於期貨;國開和農發新債發行表現較好,與二級形成背離;銀行間資金非常充裕,主要回購利率普遍下行,隔夜回購加權利率重回1%下方;轉債市場迎來開門紅,中證轉債創逾兩個月新高,轉債臨停潮再現。
  • 中信證券:A股風險偏好面臨衝擊 後市可能現拐點
    對於後市走勢,中信證券認為,經濟基本面和流動性的大背景意味著風險偏好可能處於相對高位,但是三大不利因素將對股市形成衝擊,A股風險偏好或面臨向下拐點。但是同時我們判斷全面降息可能性不大,因為如果全面降息,事實上會面臨與流動性收緊同樣的問題,降息會導致銀行的淨息差縮窄,那麼銀行為了保持淨利潤的增速,在市場化的狀況下會將信貸資源更多配置於風險收益配比較高的部門,例如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等。從歷史數據來看,降息之後,短端貸款比重都會出現顯著下降。因此,全面降息事實上並不能解決結構性問題,而且反而可能會進一步造成貨幣供應總量擴張的問題。
  • 2019年中期利率策略展望
    在流動性提高市場風險偏好、資產價格漲勢較快背景下,監管層強調「警惕流動性幻覺」,而後進入3月銀行間市場流動性邊際收緊。4月份,政治局會議針對一季度經濟數據做出「好於預期」的判斷,並重提「堅持結構性去槓桿」。5月在貿易戰再度升溫背景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延續政治局會議的政策態度。5月下旬,銀保監會開展市場亂象整治,包商銀行因信用危機被接管。
  • 十年國債利率曲線背後的奧秘:長短利差如何領先經濟增速?
    2011年末,歐債危機與國內宏觀調控疊加,國內經濟下行,貨幣政策開始放鬆,債市牛陡行情。到了2013年上半年,央行抬高利率去槓桿,短端利率大幅上行,債市走向熊平。無論內需還是外需,無論是經濟數據還是金融數,都顯示經濟下行壓力仍大,同時通縮風險升溫。
  • 債市牛熊轉換公募基建REITS起航
    債市大幅調整,到底誰在賣出?十年期國債期貨從4月30日開始連續四個交易日大跌,現券收益率也連續4個交易日上行,其中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上行12BP,此前強勢的3~5年期國債收益率分別上行12和15BP。近期到底誰在二級市場賣出利率債?
  • 機構火速解讀:降準後降息也不遠了!股市...
    對於這個新年大紅包,各大機構迅速進行了解讀。此次降準對於A股市場、樓市、債市等影響有多大呢?最新的解讀都在這裡。1月1日下午,央行發布消息稱,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降低社會融資實際成本,決定於2020年1月6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不含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和汽車金融公司)。
  • 股債以及債匯之間的蹺蹺板效應是當前及未來市場常態
    2、經濟基本面的影響方向相反,與債市負相關且債市更易預測理論上由於參與主體、風險溢價比、流動性等原因,債市和股市分別屬於低風險和中高風險領域,因此風險偏好的差異也是二者的較大差異,這一風險偏好同時也和經濟基本面相對應。當經濟趨於下行時,市場風險偏好往往趨於降低,對債市較為有利、對股市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