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蓓蓓:下半年看好利率債與中高等級信用債

2020-12-25 中國財富網官方

隨著資管新規落地,資管產品向淨值化轉型,中短債基金這一產品受到投資者歡迎,相關產品今年以來密集發行。近日,中泰資管基金業務部副總經理張蓓蓓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資管新規落地後,隨著報價型產品逐步退出市場,居民理財需求需要對接。中短債基金可以通過投資端的久期控制,適當降低淨值波動風險,同時從歷史收益區間看,更趨向於銀行理財產品,因此受到個人和機構投資者的青睞。

展望下半年債券市場,張蓓蓓相對樂觀,判斷經濟面臨下行壓力,逆周期調節繼續,貨幣仍保持寬鬆,因此債券市場收益率仍趨下行,不過利率波動可能加大。在債券違約等推動下,市場風險偏好維持低位,利好利率債和中高等級信用債,低等級信用債信用利差走闊風險仍需提防。在此背景下,以中短久期策略和中短久期產品為宜。

有效銜接居民理財大遷徙

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25日,今年以來共有19隻中短債基金髮行,去年同期僅有1隻產品發行。對此,張蓓蓓表示,資管新規落地後,相比預期穩定型投資品種,淨值化產品的波動性與其形成天然差異,客戶接受度較低。因此,創設與原報價型產品風險收益相對接近的替代品種,有效銜接居民理財的大遷徙,成為各家資管機構密集發行中短債基金的重要原因。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銀行理財資金近32萬億元,其中大部分以報價型產品形式存在。

「從客戶風險偏好和投資黏性來看,中短債基金可以作為培育客戶投資轉型的蓄水池,為客戶逐步適應淨值化產品,提升其對固收類淨值化產品接受度打下良好基礎。」張蓓蓓表示。

在此背景下,中泰資管也加快了中短債基金的布局。繼今年4月份首隻產品發行後,近日,中泰資管的第二隻中短債基金——中泰青月中短債基金正式發行。

張蓓蓓表示,從投資者角度看,目前資金成本較低,適當配置中短期風險較低、收益相對確定的資產進行槓桿套利,是不錯的增厚收益的投資方式。

債市收益率仍趨下行

張蓓蓓指出,下半年債券市場收益率仍趨下行。在債券收益率中樞水平整體處於歷史低位的情況下,利率波動將加大。隨著經濟預期變化,外部環境因素擾動,市場交易情緒也會有波動,可以強化研究對投資的指導,尋找預期差變化帶來的投資機會以及投資者行為差異帶來的個券錯殺機會。

從影響債市的基本面因素來看,張蓓蓓判斷經濟增長仍有下行壓力。首先,隨著房地產銷售放緩和信託融資收緊,開發商拿地意願下降,新開工面積增速也有所放緩,儘管短期在建工程對投資端有所支撐,但下半年回落壓力不減;其次,居民高負債率以及在房地產財富效應影響下,居民消費需求下滑,上半年社零累計增速也由2018年底的9%下滑至8.4%;第三,外部環境仍有反覆,也對下半年出口構成制約。

不過今年的逆周期調節政策,包括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仍待發力,上半年的減稅降費和定向降準都為經濟「總體平穩、穩中有進」保駕護航,預計下半年仍會延續逆周期調節,出臺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政策。其中,穩增長的政策工具主要依靠財政政策,而非大水漫灌的貨幣政策。下半年財政政策或繼續發力,包括深入貫徹落實減稅降費政策措施,以及擴大專項債額度、發行特別國債等措施,而貨幣政策更多以定向形式,為寬財政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貨幣政策方面,外部制約因素有望緩解。張蓓蓓認為,7月底美聯儲降息是大概率事件,而美聯儲降息對國內債市影響偏正面。目前美債收益率已經在美聯儲降息預期推動下顯著下行,如果說年初中美利差構成了國內利率下行的障礙,那麼現在這一障礙已經基本消除。更為關鍵的是,在全球降息潮大背景下,國內貨幣寬鬆的掣肘也得到了進一步放鬆,後期政策利率調降可期。

原標題:中泰資管張蓓蓓:下半年看好利率債與中高等級信用債

原文轉自: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相關焦點

  • 地方債是信用債還是利率債?信用債和利率債的含義
    文/希財網債券市場的發展一直是金融市場的重要發展組成部分,一般來說,債券分為信用債還是利率債,那麼作為債券重要組成部分的地方債是信用債還是利率債?信用債還是利率債的含義又是什麼?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吧。
  • 債市調整基本結束 機構看好優質企業信用債
    具體到投資操作上,不少機構看好優質的企業信用債。 調整基本結束貨幣政策不具備反轉空間這波債市調整,銀葉投資基金經理張沐東認為各期限調整幅度已較為充分。未來,預計貨幣市場資金利率將維持在1.5%~2%;資金利率和短端債券利率之間的倒掛將修復;10年國債利率預計波動區間在2.5%~3.0%。瑞銀資產管理固定收益基金經理樓超認為,債券市場已經出現超跌企穩的局面。展望未來,考慮到經濟的不確定因素以及疫情在海外的二次發酵,市場對經濟修復預期仍存在預期差。
  • 渣打中國王昕傑:下半年復甦啟航 看好信用債、股票市場和黃金避險
    記者看到,該報告指出全球經濟呈現出復甦的跡象;展望下半年,依然看好股票、信用債和多資產收益策略,對於下半年可能出現新冠疫情病例再次激增、地緣政治風險帶來的市場波動,渣打建議將黃金資產作為下行保護的工具、並利用波動性的反彈來創造收益。
  • 國企違約衝擊信用債市場 債基單周最大跌幅超10%
    參與信用債投資較深的公募基金受到衝擊,債券基金上周平均跌幅為0.19%,最多的一周損失逾10%。債券基金集體下跌Wind數據顯示,11月9日至13日,債券基金(包括短期純債、中長期純債、一級債基、二級債基)整體出現下跌,平均跌幅0.19%(僅計算披露了11月13日淨值的基金)。
  • 張蓓蓓:跌破2%,貨幣基金的收益率為何一跌再跌?
    預計短期內利率應該還會維持在一個較低水平,貨幣基金收益率可能暫時不會反轉上升。   既然貨幣基金的收益率這麼大幅度下降了,如果想獲得更高一點的收益,未來還有什麼產品可以替代?   眾所周知,貨幣基金屬於低風險產品。遵循風險和收益成正比的法則,如果投資者想要追求更高一點的收益,自然也需要承受一定的風險。
  • 信用債違約風險水平未明顯提升
    從流動性上來看,由於利率債供給高峰已過,年底財政支出高峰帶來的超儲率反彈,以及合理充裕的政策要求,銀行間流動性將在年底逐步回歸相對寬鬆,無風險利率已經接近頂部區間。廣發證券預計,2021年二季度開始整體信用環境將回歸中性,考慮到財政的滯後性影響,當前流動性還處於中性偏松的態勢。
  • 信用債風險引發利率債拋壓!險資配債窗口來臨,3個月新增債券投資超...
    從短期看,近期有國字頭保險資管公司高管對券商中國記者透露,因為有了信用債的風險事件和市場下跌,市場上一些資質好的信用債乃至利率債也有拋壓,給了險資機構逢低買入機會。從中長期看,中金公司固定收益研究團隊近日發布報告認為,從宏觀大環境來看,AAA級國企債券違約的影響絕不僅僅局限於債券市場,而是在於整個廣義流動性體系。
  • 信用債違約對A股影響點評:低風險特徵復甦交易,推薦中國製造與可選...
    信用債違約對A股影響有多大?近期信用債市場突現兩個AAA國企違約,這對國企信仰的衝擊較大並引發了蝴蝶效應——弱資質主體出現了加速下跌。這對A股影響幾何?我們認為,核心有兩條影響路徑:其一,指向風險偏好,違約引發信用收縮預期,使得債券市場乃至權益市場風險溢價上行;其二,指向無風險利率,結構性的信用債剛兌打破,引發無風險利率下行的可能。 風險偏好:短期變量。
  • 股債蹺蹺板效應凸顯FOF基金經理如何謀篇布局
    站在當前時點,從股債性價比來看,確實已落入債優於股的區間。但當前的股票市場趨勢很強,賺錢效應明顯,居民財富正經歷從債券向股票轉移的過程,朱贇認為當下的合理策略是擁抱趨勢,但要保持理性和警惕。對於債券基金而言,雖然十年期國債利率已經到過3.10的位置,繼續上行的空間非常有限,但債券基金仍持有大量的信用債,面臨信用利差較窄且流動性不佳的狀況,短期不排除因贖回而導致估值下調的狀況,抄底仍需謹慎。
  • 國君策略點評信用債違約對A股影響:低風險特徵股票受益 推薦中國...
    信用債違約對A股影響有多大?3100-3500震蕩格局不變。近期信用債市場突現兩個AAA國企違約,這對國企信仰的衝擊較大並引發了蝴蝶效應——弱資質主體出現了加速下跌。這對A股影響幾何?我們認為,從DDM模型出發有風險偏好、無風險利率兩條路徑,但目前對市場的關鍵作用還在於風險偏好的影響。
  • 三步走,教你如何選擇有價值的信用債
    2020年「信用債違約事件」,肯定是資本市場上最讓大家印象深刻的事件之一。疫情影響下,不少企業的業務受到波及,導致資金鍊出現問題。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許多大型企業紛紛暴雷,像是永煤控股和華晨控股這種大型國企,也出現信用債違約現象。
  • 人民幣匯率連續走強 專家稱升值或加大利率債海外配置吸引力
    且海外資金對中國利率債的配置或將隨著人民幣升值而持續增加,有機構預計年內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上限可能在3.35%左右。華泰證券宏觀研究員常慧麗表示,近日國內出口和外匯儲備數據偏暖,疊加中美利差高企促外資流入,致目前市場對人民幣升值預期較高。
  • 看好長端券種建倉機會 攤餘成本法債基密集發行
    來源:上海證券報 原標題:看好長端券種建倉機會 攤餘成本法債基密集發行⊙記者 朱妍 ○編輯 黃淑慧7月以來,攤餘成本法定開債基成立數量明顯增加,大多在80億元的募集上限附近火速售完業內人士認為,在債市利率經歷了一波明顯上行後,不少長端券種投資價值凸顯,為攤餘成本法債基入場建倉提供了好時機,而這類產品的集中建倉也會助力短期債市回暖。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28日,本月成立的攤餘成本法定開債券基金共計20隻,募集份額高達1293.9億份,遠超前幾月的平均募集水平,且快速售罄的產品比比皆是。
  • 展望2021:中資美元債怎麼看?
    2008年以來美債出現過四次階段性底部,分別是2009年初、2010年底、2013年上半年、2016年下半年。前兩次是在全球金融危機背景下發生的,美債儘管出現了階段性底部,但利率位置和階段性趨勢與當前具有較大差別。對比之下,後兩次與當前利率走勢具有更強的相似性。
  • 葛新景:新竹高於舊竹枝 建築行業下半年信用風險展望
    對2020年下半年宏觀經濟、債券市場、主要發債行業信用風險趨勢進行研判,並組織業內嘉賓對國內外宏觀經濟、城投債、地產債、產業債、高收益債、ABS、金融債等熱點話題開展圓桌對話。8月18日,在「後疫情時代的企業信用分化」專場上,東方金誠工商企業二部高級分析師葛新景發表題為《建築行業下半年信用風險展望》的主題演講,葛新景表示,隨著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得到緩解及國家逆周期調節政策的持續加碼,上半年建築行業需求持續回暖,走出了一個漂亮的深V走勢,預計下半年投資特別是基建投資的快速增長仍將是經濟持續恢復和穩增長的首要拉動力量。
  • 債市暴雷引發機構恐慌,分析師直言別抄底,逃廢債之風必須扼殺
    最近密集暴雷的信用債和其他債券有啥不同? 楊為斆:債券市場分成利率債、信用債和其他類型的債券。利率債包括國債、金融債,金融債裡面會有國開債、國發債、進出口銀行債,購買這些債的時候不用過多考慮信用風險,因為他們主體信用是國家信用,買入利率債只有利率風險,幾乎沒有信用風險。
  • 股債以及債匯之間的蹺蹺板效應是當前及未來市場常態
    3、股票與信用債發行主體上的較高重合性有助於提升二者之間的關聯性中國債券市場中目前擁有61.23萬億元的利率債和37.29萬億元(不含同業存單)的信用債規模,信用債規模已經相當於中國股票市場市值的49%左右。
  • 央行專家「回懟」樓繼偉:信用債違約與放在哪個市場並無關係
    特別是近年來債券違約事件逐步增多,更需要專業的機構投資者參與信用債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實際上是機構投資者的債券市場,信用債在其中發行交易,符合債券市場發展的客觀規律和要求。而交易所市場以個人投資者為主,與信用債市場的發展要求匹配性較弱,不宜作為信用債主體市場。二是銀行是信用債的重要投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