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朋友小林最近弄丟了一筆到手的訂單,原因是他拖延了和客戶的樣品交期時間。
用他的話說,這是一筆大訂單,客戶一開始就對質量和工期都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他在接單的時候倒也考慮過工期會不會太趕,但還是沒有把它真當一回事,更多是抱著先答應了再多的想法。
條件談好之後,他有一直在跟進這批樣品,但還是由於廠的進度跟不上,導致樣品的交期比約定好的時間推遲了兩天。而且客戶的反應也超出了他的預期,他原以為,只要想辦法和客戶溝通致歉,解釋清楚原由,應該還是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無奈的是,客戶態度非常堅決,表明接下來再也不會有跟他繼續合作的可能。
更為讓小林鬱悶的是,接下來,他不僅要面對訂單被取消的後果,還將因此被公司處罰,損失不可謂不大。
「這次的教訓,算是給我上了一堂人生大課。沒把握的事,就不要輕易答應,否則,後果真的不是自己所能設想的。」說起這件事,小林只有滿心的懊悔。
確實如此。
也許在小林看來,這只是一次不得已的延誤,可換到旁觀者的角度看,就不難意識到,客戶會選擇取消合作其實是很正常的,因為小林已經破壞了合作最重要的一個前提:誠信。
何謂誠信?理學大家程頤對它的解釋只有五個字:「以實之謂信。」
意思很簡單,就是要言如其實,說到做到。
但你一定不要小看這五個字。很多時候,你可能需要花費無數時間精力才能建立起他人對你的信任,而毀掉它,卻只要一次失信就夠了。
這也是為什麼,有誠信度的企業在遇到確實無法如期履約的情況時,寧願提早說明問題,並為此承擔經濟效益,也絕不會拿信用來開玩笑。
信乃立身之本。無論出於什麼動機,在合作中失信於人的結果,都無異於是在親手打碎自己的口碑,讓自己得不償失。
2
可能有人會覺得,這是做大事時才要注意的問題,到了小事上,就沒必要這麼較真了。畢竟,有些話不過就是隨口說說而已,並不代表任何承諾。
但你發現沒有,偶爾一兩次「隨口說說」,或許還能得到他人的諒解,如果你長此以往都是以這種隨意的態度和他人交往,你的人際關係一定會變得越來越差。
我有一個同事就是這樣。每次和他對接工作上的事情,他都會答應得很乾脆,然後轉頭就沒了動靜了。等你再問他,他嘴上還是會答得很好聽「好的」、「沒問題」、「很快」,可行動就是不見任何反饋。
平時沒事聊天的時候,他還很喜歡表示自己的大方,動輒就說平時自己都去了哪裡,吃了什麼好吃的,改天有機會也要請大家一起去。
當然,說了這麼久,一次都沒見他真請過。到現在,對於他說的話,我們沒有人會再當真。哪怕他的十句裡面有一句是真的,也沒有人會再相信,只會想對他敬而遠之。
你看,這就是言行不一的代價。
正如《論語》中有云:言而無信,不知其可。
你不把自己說的話當回事,別人就不會把你當回事。你的許諾有多不靠譜,你給他人的感覺就有多不值得信賴。
事實上,只要是答應了別人的事,無關大小,都是一份承諾,都需要被認真對待。
不想引發誤解,那在此之前,我們要做的,就是先明確自己實現諾言的實力,進而界定自己的能力範圍 。
確定自己可以做到的事,你才能答應。有些事情,若已經超出你的能力所及,那就不要應諾,或是在答應的時候就要把情況說清楚,給對方充分的思想準備。
這才是既對別人負責,更是對自己負責的最好方式。
3
季布千金一諾的典故,大家想必都聽過。
季布是項羽手下的一員大將,素來重信義,只要是他答應過的事,無論有多難,都一定會想方設法辦到。以至於,在當時的民間廣為流傳著一句諺語:「得黃金一百,不如得季布一諾」。
劉邦打敗項羽當上了皇帝之後,開始搜捕項羽的部下,下令誰能替他抓到季布,就可以獲得一千兩黃金的賞賜。但由於季布的為人已經深得人心,不管他走到哪裡,都有人寧願冒著危險為他提供藏身之所,也不會為了獲利而出賣他。
後來,季節的信義之名得到了劉邦開國功臣夏侯嬰的賞識,為他在劉邦面前為說情,終於使其赦免了季布。
這個故事,充分驗證了一個道理:你以誠待人,人亦會以誠待之。
縱觀生活中,那些深受他人認可,擁有好人緣的人,一定都是說話做事極具信譽度的人。他們不會輕易許諾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事,但只要是答應了某件事,就能做到一言九鼎,一諾千金。
表面上看,是他們為別人付出更多,但人心都是相互的。
當一個人說出的話足夠真誠,足夠有份量,自然就能在人際關係中佔據主動權,用誠信換取到真情和真心。
有句名言說得好:以實待人,非惟益人,益己尤人。
為人處世,做到對自己說出的每句話負責,信守自己的每次承諾,絕不只是對別人有益,對自己的益處其實更多。因為它會為你贏得認可,積攢信譽,讓你腳下的路越走越寬。
所以,請永遠不要輕視自己的承諾。
要記得,在任何時候,說到做到,都是智者的生存之道。
作者簡介:念念,80後女子,念念沐心主筆,可文藝,也可理性,堅信只要念念不忘,歲月必有迴響。公眾號:念念沐心(ID:nnsg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