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5日,第53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中國館正式在水城開幕。展覽持續時間為6月6日至11月22日。這是中國以國家館的形式第三度在威尼斯藝術雙年展上亮相。
中國館及展覽主題
2009年威尼斯雙年展中國國家館將由藝術家盧昊和批評家、策展人趙力聯合策展,場地仍將沿用往屆中國館的場地「處女花園」和「油庫」。
盧昊與趙力是各自領域「中生代」的重要代表。其中,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的盧昊與威尼斯雙年展素有淵源,他曾受邀參加第48屆威尼斯雙年展的主題展,還參與過威尼斯雙年展並稱全球當代藝術三大展事之一的卡塞爾文獻展,是中國藝術家在國際藝術界的重要實力派代表人物之一。趙力為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在中國現當代油畫及藝術市場方面著述頗豐。盧昊和趙力聯合策展,能夠兼顧國際與本土、藝術界與學術界多方面的視角來選擇藝術家和制訂展覽策略,是一次讓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走向更加本土化和青年化的嘗試,加強扶持中國當代藝術的新生力量,在保持國際視野的同時不偏廢國內藝術界最新鮮的動態和趨勢。
本屆中國館的策展主題為「見微知著」,是中國的一個成語,出典於《韓非子•說林上》,意為通過細節而反映實質與發展趨勢。「見微知著」是對中國本土社會系統各個層面的總體呈現,它標誌著一種新的價值精神體系成為可能,所引發的承傳關係在未來中得以延伸,所展現的是中國社會在歷史演進中融入到多元、變化、共生的國際系統中,並呈現出中國在現代化進程中的活力,標誌著中國方式在新的語境下的差異魅力。
根據主題為「見微知著」的策展方案,本屆威尼斯雙年展中國將選派7位藝術家參加國家館展覽,分別是方力鈞、何晉渭、何森、劉鼎、邱志傑、曾梵志和曾浩。7位藝術家的年齡從30多歲到40多歲,他們既是中國當代社會文化變革的親歷者,也是中國當代藝術發展的參與者,其作品包容著中國現實生活的變化,強調高度個人化、原創和多元。
藉助於「見微知著」,參展的藝術家們試圖將中國式的「小中見大」,發展成為鮮明的個案性的策略。中國館的主題聚焦於中國當下社會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年後的變化趨勢,並通過具體的藝術作品去探討趨勢中同一性與差異性的並行不悖。同時,參展藝術家也試圖擺脫各自所擅長的平面、裝置、影像等創作方式和選用媒材的自足性,不再將中國館的油庫與處女花園僅僅視為參展作品的同一放置空間或共同環境背景,而是更多關注作品之間的有機聯繫,來再造空間環境。
本屆中國館的場地仍將沿用在空間處理上極具難度的臨時場地「處女花園」和「油庫」。但根據中國駐義大利大使館的消息,威尼斯雙年展主席Paolo Baratta已專程拜會過我國駐意大使,提出重啟雙年展展場的部分閒置場館設置新國家館的動議,並希望中國能夠牽頭入駐,中國也因此將有望在近年擁有可長期使用的常規展覽空間,設立更為固定的國家館。
與2007年的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和2008年的國際建築雙年展一樣,本屆中國館由文化部所屬的中國對外文化集團主辦。中國對外文化集團總經理張宇說:「過去幾年中,中國當代藝術在國際上獲得了令人矚目的影響力。本屆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將再次向全球文藝界呈現中國當代社會經歷的巨大變革、以及在這一背景下中國當代藝術取得的重要成就。作為中國文化對外交流的橋梁,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將通過本屆雙年展深入貫徹中國文化』走出去』 的戰略,並充分展現中國當代藝術多元發展的風貌。」
關於第53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
第53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將於今年6月6日至11月22日在義大利水城威尼斯舉行,其主題展策展人為丹尼爾•伯恩鮑姆(Daniel Birnbaum)。
本屆雙年展主題展主題為「製造世界」(Making Worlds),屆時將有90位藝術家受邀參加主題展。國家館數量則再創新高,達到77個,其中包括首次參展的阿聯、加彭和摩納哥等國。策展人伯恩鮑姆Birnbaum強調,本屆展覽將更加重視「生產的過程」、「關鍵藝術家與後輩的關係」以及「對繪畫發展與裝置的探索」。
由來自義大利、美國、印度、德國和南非的5名專家學者組成的評審團將在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結束後前評出最佳國家館,該館將獲得威尼斯雙年展基金會頒發的藝術界最高榮譽——國家館金熊獎。
第53屆威尼斯雙年展的終身成就金獅獎已提前評出,美國藝術家約翰•巴爾代薩裡(John Baldessari)和日本藝術家小野洋子(Yoko Ono)榮膺此獎。
關於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
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成立於2004年4月,是在文化部直屬事業單位中國對外演出公司和中國對外藝術展覽中心轉企改制的基礎上,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第一家大型國有對外文化企業。
中國對外演出公司和中國對外藝術展覽中心已有半個多世紀的歷史,是全球最大的中國演出和藝術展覽產品供應機構,是國內最大的國際演出和藝術展覽運營機構,也是迄今我國唯一擁有全球業務的國際演出和藝術展覽中介機構。數十年來,中演和中展在政府間文化交流項目承辦,境內外商業演出、展覽項目運作中積累了豐富經驗和良好聲譽。
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始終履行國家對外文化交流主渠道職能,實施"走出去"戰略,強化商品運營意識,進入國際文化市場,是我國文化藝術產品走向世界市場的寬廣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