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在線9月10日訊 據長沙晚報掌上長沙(記者 彭放 通訊員 徐詣 湯雪)報導,遇到肩頸酸痛、感冒乏力,許多市民習慣到保健按摩機構做個按摩。51歲的楊女士因患感冒去做了按摩,誰知按摩完後右小腿一直脹痛。今日,楊女士到長沙市中心醫院檢查,醫生診斷為右下肢靜脈血栓,如果繼續耽誤治療,一旦血栓脫落,可隨時造成肺栓塞等,危及生命。
醫生給楊女士做檢查。
一周前,楊女士因感冒不適去美容院做了按摩,按完之後感覺右小腿脹痛。她認為多運動可以消除下肢脹痛,於是連日堅持打桌球和長距離步行,可是效果不佳。今日,楊女士來到長沙市中心醫院運動醫學、關節、骨病科門診看病,主任醫師何志勇詳細檢查後,發現她的右小腿腫脹明顯,張力升高,皮溫升高,血管彩超顯示:右下肢股淺靜脈下段至膕靜脈、脛後靜脈、腓靜脈廣泛血栓形成。
「一旦血栓不穩定脫落,並遊移至重要臟器導致栓塞,隨時可能會危及她的性命。」何志勇告知了楊女士病情的危險性,並立即安排住院治療,密切監測生命體徵,抗凝溶栓。
血栓是怎麼來的?運動醫學、關節、骨病科的專家團隊在仔細詢問期病史,與血管介入科專家討論後,找到了「罪魁禍首」——楊女士從事財務工作,長期久坐,運動量不夠,造成下肢血流瘀滯。同時,她患有免疫系統疾病多年,長期口服較大劑量激素,去年又發現患有甲亢,進行了一段時間的內分泌治療,擾亂了凝血功能,增加了血小板數量,促進了高凝狀態。也就是說,楊女士同時具備了多種促使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血栓很可能早已在她的體內形成,而在按摩的機械作用力下,原來附著於血管壁上的血凝塊脫落,向肢體近端積聚遊走,堵塞了上級血管,使血流淤滯加重明顯,肢體就出現了難以緩解的脹痛。出現腿脹的症狀後,楊女士進行打球、長距離行走等劇烈運動,將進一步增加血栓脫落的危險。
長沙市中心醫院運動醫學、關節、骨病科副主任醫師徐詣表示,日常生活中,很多危險因素都可能導致血栓形成,比如久坐少動、吸菸、肥胖、懷孕、血管挫傷、長期口服影響凝血功能藥物等。這些危險因素會通過血流動力學、病理,或生理內源性或外源性機制影響正常的凝血功能,使得正常流動的血液成分形成血凝塊,形成到一定體積時,可能會堵塞所在血管導致遠端肢體腫脹,回流障礙。更可怕的是,一旦血栓因外力、創傷等因素脫落後,隨著血流遊移至遠處其他重要臟器,遇到相應大小血管造成堵塞,造成該器官缺血、急性功能障礙甚至衰竭,嚴重時將造成生命危險。
何志勇建議,按摩並非人人適合,有基礎疾病、正在服用特殊藥物、近期有創傷史的高危人群應謹慎按摩,若出現下肢脹痛等情況,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