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得過去,誰家要是生一個「大胖小子」,那全村人都會很羨慕。因為民間的老百姓都認為,生個大胖娃娃是最有「福氣」的事情,所以在懷孕期間,家裡人就會特別重視孕期營養。
一些準媽媽在懷孕後,還會可以補充額外的營養,以為自己吃的越多,寶寶就會越健康。於是餐餐大魚大肉,每天水果零食不間斷,本著對肚子裡的寶寶著想,能多吃就多吃,不知不覺孕期體重蹭蹭的上漲。
在醫學上,如果新生兒體重超過8斤,就會被列入「巨大兒」的範疇。而正常情況下,新生兒出生體重在5斤~8斤,低於或者高於這個範圍,都會存在一些問題。
曾經在四川瀘州,就有一位28歲的二胎媽媽,經過一個小時的剖腹產手術,產下了「超級女嬰」,據說該女嬰重達11.9斤,身長55釐米,連接生的醫生都感覺吃驚,這是她從事婦產工作以來,見到的體重最大的新生兒,好在母女平安。
有報導稱:近年來,由於懷孕期間保健改善、孕婦營養過剩,孕婦運動量減少等因素,促使巨大胎兒的發生有逐年增高的趨勢。婦產科醫生建議:為了寶寶和媽媽的健康,孕期飲食必須嚴加控制。
導致「巨大兒」的5個原因
1、遺傳因素
如果父母身材高大,可能有較大概率生出體重高的胎兒,比如產婦孕前體重大於65公斤以上,就經常會發生巨大兒,這個可以參考要命和妻子葉莉夫婦。
2、營養過剩
這也是最常見的原因,比如懷孕期間,孕婦沒有節制的吃,而且攝入了大量的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導致孕婦體重直線飆升,胎兒在母體內增長速度太快,從而生下巨大兒。
3、糖尿病媽媽
糖媽媽生出巨大兒的概率為25%~40%,尤其當糖尿病孕婦合併肥胖時,巨大兒發生了概率會進一步增加。因為胎兒通過胎盤,從母體獲取葡萄糖,當母體血糖增高,胎兒長期處於高血糖狀態時,胎兒就容易長成巨大兒。
4、愛吃水果的媽媽
有研究發現,有很多生出巨大兒的媽媽都是「水果控」,她們甚至能用水果當飯吃。吃水果雖然對人體有益,但是水果中含有的糖分很高,吃的太多並非是一件好事。如果在懷孕期間,大量的吃水果,但是又不愛運動,就很容易生出巨大兒。
5、過期妊娠
這是由於胎盤功能良好,但是已經超過了預產期,而胎兒還沒有出生,繼續在媽媽肚子裡吸收營養,就容易生出巨大兒。主要有兩類人群,一類是自己根本不知道預產期是什麼時候,也不去做孕檢的無知媽媽;另一類是孕期有服用降壓藥的媽媽,這是因為藥物的關係,導致預產期到了卻沒有生產反應,從而錯過時間。
「巨大兒」可能面臨的危害
1、巨大兒在生產時,由於體積過大,如果媽媽的骨盆過於狹窄,堅持順產的話,容易增加難產和產傷的機率。所以,產科醫生通常會建議,懷有巨大兒的孕媽選擇剖腹產。
2、巨大兒容易出現「女性化」特徵,因為巨大兒本身的脂肪細胞比普通嬰兒多,其分泌的芳香化酶也會增多,進而促使雄激素轉化為更多的雌激素,這一系列的化學反應,最終導致嬰兒的「女性化」傾向。
3、有調查發現,60%~80%的巨大兒,在成年後會變成一枚不折不扣的「大胖子」。巨大兒即使剛出生時沒有併發症,但是長大後高血脂、心臟病、糖尿病的機率,要比普通人高很多。
4、容易出現「肩難產」,主要指在生產過程中,胎兒的頭已經出來了,但是肩部被卡住了。這種問題多半是胎兒體型過大的原因,不僅導致產程生產時間延長,處理起來也十分棘手。
5、孕婦產後出血,胎兒過大會導致產婦在生產過後,由於子宮收縮不良,進而導致產後促學,嚴重使可能發生死亡的風險。
之前網上熱播的《知否》中,女主的親娘懷孕時,本應該清淡飲食、多加鍛鍊,別人卻一味地給她營養餐,讓她躺著別動保胎,結果最後難產而亡。雖然現代醫學水平越來越發達,在生產過程中出現意外的可能性小了很多,但是巨大兒未來面臨的問題,還是有很多的。
懷孕期間的飲食禁忌
孕期飲食還是比較有講究的,最主要就是把握一個「度」。
1、以清淡飲食為主,比如各種新鮮蔬菜,加主食(大米、面),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可以吃,但是每天必須有節制,控制比例在3∶1最好,也就是三頓素食一頓肉食。
2、高糖分食物,包括水果不能多吃,可以作為飯後甜點,但是每天的攝入量要少,切不可代替主食。太鹹的食物也不可多吃,尤其是鹹菜和多鹽食物,容易導致高血壓。
3、不喝刺激性飲料,比如酒精、碳酸飲料、咖啡、濃茶等,有可能導致胎兒出生後易生病、孕期營養不良、貧血等情況。
為了防止「巨大兒」的出生,除了在飲食上要控制外,還要定期做孕檢,及時預估胎兒體重,做到儘早預防和調整。現在很多婦幼保健院都有開課,專門講孕期的飲食問題,並且還有嚴格的食譜標準,大家可以去醫院諮詢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