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語:作為一名UX設計師,要從用戶的角度出發創造價值,怎麼來衡量產品用戶體驗的標準?本文作者列出了一個「UX影響力金字塔」,分析影響用戶體驗的五大要素,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一、UX影響力金字塔
在UX系列課(二):什麼是用戶體驗這篇文章中,我們講到用戶體驗是一個過程。
UX設計,不僅僅是按鈕、線框圖那麼簡單;看似顯而易見的東西只不過是冰山一角,最重要的東西往往難以察覺。
在這裡,先和大家分享「UX影響力金字塔」。
作為一名UX設計師,我們的工作是從用戶的角度出發去創造價值。
在UX流程中,有些部分創造的價值比其他部分更大,因此要明確的安排各部分的時間。
如果忽略了金字塔底部的層級(即佔比較大的幾個層級),那麼就很可能會毀掉一個產品;而對於金字塔頂部的層級(即佔比較小的幾個層級),比較明顯,也是我們通常會注意到的方面。
刨除金字塔地步的幾個層級,它們可能不會為我們的產品增加過多的價值,無論我們在它們身上花費多長的時間。
一、用戶體驗五大要素
OK,那麼如何滿足金字塔的各個部分呢?
在這個過程中,要始終牢記五大要素:心理、易用性、設計、文案寫作和分析。
這五大要素,每一個要素都是一個專門的課題,在這裡,大致給大家講解一下需要注意的地方,後續每個要素都有專題課程來詳細講解分析。
1. 心理
用戶的頭腦很複雜——這一點同理一下我們自己便可以知道,畢竟我們自身也有一個複雜的大腦。
UX設計師總是與主觀想法或感受打交道,而這些東西可能會決定結果的成敗。有時候,設計師還必須要忽略自己的心理感受,這一點真的很難做到!
經常問問自己:
用戶到這裡來的動機是什麼?這使他們有什麼樣的感受?用戶要完成多少操作才能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如果他們一遍遍地重複這些操作,會形成什麼習慣?他們點擊這個東西的時候會有什麼預期?你是否想當然的認為,他們對未曾學習的東西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這樣的事情他們是否願意再做一次?為什麼?如果願意,頻率如何?你考慮的究竟是用戶的需求還是你自己的?如果有的用戶表現很好,你要怎樣獎勵他們呢?
2. 易用性
如果說用戶心理大多是潛意識的,那麼易用性則大多是能夠意識到的。
也就是說,如果某個東西讓你感到困惑,你是能意識到的。有時候,越難的事情越有趣,比如遊戲,但除此之外的所有事情,我們都希望越簡單越好,最好連傻瓜都能用。
經常問問自己:
如果減少用戶的操作,你睡否也能達到同樣的目的?你是否能避免用戶犯某種錯誤?(有些錯誤肯定能避免)你的做法是直截了當還是聰明過頭?這個功能是易於發現(好),難以忽略(更好),還是正如人們潛意識裡預期的那樣(最佳)?你所做的東西是否與用戶的設想(心理模型)一致?你是否提供了用戶需要知道的所有東西?你是否能夠通過更常見的方式解決這個問題?你的決定是基於自己的邏輯或知識範疇,還是基於用戶的直覺?你是怎麼知道的?如果用戶沒有閱讀操作細則,是不是就操作不了?
3. 設計
作為一名UX設計師,你對「設計」的定義不要太具藝術性。你「喜不喜歡」這個設計無關緊要。
在UX中,設計是指你能夠證明其可以奏效的東西,風格不重要。
經常問問自己:
用戶是否認為這個設計看上去不錯,是否能馬上信任它?用戶是否在沒有解說的情況下,就能明白這個設計的目的和功能?這個設計是否體現了品牌形象?是否讓人感覺毫無創新?這個設計是否正確引導了用戶的關注點?你是怎麼知道的?色彩、形狀和文字排版是否有助於用戶找到他們想要的東西,並且提升細節之處的易用性?可點擊處與不可點擊處是否有所區分?
4. 文案寫作
品牌文案(文本)的寫作與UX文案的寫作大相逕庭。
品牌文案體現的是公司的形象和價值,而UX文案則是要儘可能直截了當地完成麻煩的事情。
經常問問自己:
這篇文案是否能自信地告訴用戶該做些什麼?這篇文案是否能激勵用戶達成他們的目標?這是否是我們想要的?這篇文案中字號最大的內容就是最重要的內容嗎?如果不是,為什麼?這片文案是否為用戶提供了所需信息,還是假設用戶都已經明白了?這篇文案是否減少了人們的焦慮情緒?這篇文案是否清晰、直接、簡單且實用?
5. 分析
大多數設計師的弱點在於分析,但是我們可以改善這個問題。
是否分析,是UX設計師和其他設計師的主要區別,也是使你格外有價值的關鍵所在;擅長分析能給你帶來實實在在的回報。
經常問問自己:
你是用數據來證明自己是正確的,還是用它來了解真相?你所尋求的是主觀意見還是客觀事實?你是否收集了一些信息來幫助你解答這些問題?你是否知道用戶為什麼會這麼做,或者說,你會解釋他們的行為嗎?你所關注的是絕對的數字,還是相對的改善?你怎樣衡量它?你衡量的對象正確嗎?你是否也預計了糟糕的結果?如果不是,為什麼?你怎樣利用分析結果來進行改善?
二、總結
UX影響力金字塔可以作為衡量產品用戶體驗的標準,而五大要素的各個問題,可以作為實現這些標準的途徑,兩者相輔相成,密不可分。
在整個用戶體驗流程中,作為UX設計師,要時刻關注。
本文由 @Henry-Lee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