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世畢盟留學:從本科極低GPA,到拒絕哈佛offer,我用了3年
申請背景:
本科:東南大學
GPA:3.0 (WES2.82)
碩士:復旦大學
GPA:3.5 (WES3.43)
TOEFL: 105
GRE: 154+170+3.5
申請結果:
Emory PhD in Environmental Health Sciences(去向),Harvard MS in Environmental Health
前言
對於寫這份申請總結的態度,其實一開始我是拒絕的。在漫長的申請季,我閱讀過無數大神分享的經驗及總結,與他們相比,我的背景和申請結果就顯得乏善可陳,能帶給大家的幫助也十分有限。然而,正態分布有頭就有尾、有右就有左,留學大軍中除了三維完美、offer數到手軟的大神,更多的是背景各異,優劣勢都有的普通同學,甚至還有一小部分像我一樣存在明顯短板的「小弱」。因此,我決定寫下這份心得,希望能通過我這個特殊的case,能讓不那麼樂觀的同學們有所感、有所得,並最終走出屬於自己的申請道路。在申請過程中,你的幫手有父母、親友、師長以及世畢盟(
GGU),而你的敵人只有一個,那就是你自己。
PS: 鑑於不同學科之間的申請存在一定的異質性,本文僅適用於公衛學院下的相關學科,對其他學科的參考價值有限,希望大家能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閱讀。
關於GPA
GPA,尤其是本科階段的GPA,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也是在申請過程中繞不過去的一道大坎兒。換位思考而言,Committee成員對你的第一印象來自於申請時提交的書面材料,這無疑是一個先入為主的過程,而GPA這個指標較為客觀的反應了你的學習能力。儘管GPA高並不意味著錄取,但如果你GPA below average,甚至像我一樣不足3,那麼一定會給人一個較差第一印象,committee在審核你的材料的時候就會更為苛刻。這是人之常情,如果你成績好,那麼在文書上吹吹牛也會顯得很有道理,如果你成績差,文書寫的像花兒一樣也有油嘴滑舌之嫌。不要指望招生官去相信你那套:「我翹課、掛科、補考,但我知道我是好學生。「的說辭,因為你自己都不信。
當然GPA不足的同學也不要太絕望,這是有補救措施的。個人認為重修刷分>有良好的上升趨勢>有比較好看的研究生GPA/無論如何,做點事總比混吃等死強。所以還沒有畢業的同志們一定要珍惜不可多得的刷分機會,年輕的同學們一定要把握好剩下課程的績點!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由於不同學校的給分政策差異較大,有些規則對出國黨並不友好(點名強制正態分布且限A的某旦),如果有高的排名的話也會是一個很好的補充材料。
由於我是碩士期間才下定決心準備申請的,對於自己爛泥扶不上牆且改變不了的本科GPA也糾結和頭疼了很久。不過好在整體上升趨勢是好的,儘管大一到大三的GPA僅在2.0上下徘徊,痛改前非後我大四、大五及研究生的成績(3.5)和畢業設計(4.0)做的都不錯,算是勉強給招生官塑造了一個浪子回頭的形象。GPA雖然不是申請的全部,但也絕不是一件小事,切勿放任自流,給自己的申請增加不必要的難度。特別是對於規劃比較早的同學,你們的GPA還沒有定型,命運還把握在自己手中。已經畢業且GPA較低的同學也不要恐慌,申請材料的審核是一個綜合的過程,把自己忽悠瘸了,拄個拐兒還是能扶起來再戰的。
一句話總結,GPA的重要性和高低不是線性相關的,到了一定的分數(3.5)以上,拼的就是其他東西,但如果低於一定分數(3.0),一定是要花大代價去彌補的。最後友情提醒,
WES一定要早做(預留三個月起步,我的WES做了整整兩個半月!),學信網是你從未遇見過的神·豬隊友,要多墨跡有多墨跡,舉報投訴全都不怕,如果因為WES的問題毀了你的申請季那就太得不償失了,這是血的教訓!
關於標化
對於G、T考試的態度,我本人以及我在美帝的導師都認為是「過線即可」。刷的很高不見得能彌補你在其他方面的短板,但低於要求也會出bug的,一般來說320的G和100的T(S23+)就足夠用了,高的標化不能彌補GPA上的劣勢,建議不要在這個上面動太多腦筋,對於需要一定的數理基礎的學科(比如公衛),儘量把Q考到170分,對於中國學生來說不會太難。
由於醫科碩士的日常工作任務很重(9/12/7是常態),所以在備考時間不充分的條件下我採取了先G後T的戰術,先通過GRE考試大幅擴增自己的詞彙量,再乘勝追擊拿下TOEFL。最終結果也比較順利,分別在去年的1月(G)和3月(T)一次性考出。標化成績我建議是儘量在申請當年的暑假前完成,之後會很忙,再花時間去準備這些會虧時間,而且在申請季惦記自己的標化考試會成倍增加你的壓力和焦慮情緒。
託福考試一般都是有明確的要求(大部分的項目都是100),GRE考試可以參照院系給的統計數據,沒有的話不妨問問過來人或者小秘以及時獲取第一手信息,避免無意義的刷分哦。
關於暑研
暑研是PhD的申請過程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非必需環節,一方面可以幫助你提前了解美國的科研生活,收穫一封有價值的推薦信;另一方面可以在院系中刷出一些存在感,至少為自己贏得一次面試的機會。實乃提升背景,接近Dream school之良藥。暑研就像是相親,紙面上的東西(GPA,G,T,文書等等)再出彩,不如見面聊聊才知道是不是你的菜。
在申請暑研以前,要對自己去做什麼內容有一定的規劃,陶瓷郵件應該包括但不限於你會做什麼、你想學什麼、及你能為對方帶來什麼這些內容。沒有教授會願意花費寶貴時間帶一個與自己沒有關係、沒有規劃、不知道是不是來搗亂的愣頭青,只有當他們認可你的態度,從你嚴謹的規劃中看到了你的科研潛力之後,才會下功夫培養你。陶瓷最好是重點投+海投相結合,對於特別感興趣,方向match且是dream school的教授,仔細修改並有針對的發郵件,另準備一部分模板海投試試水。石沉大海是常態,千萬不要驚慌,收拾好心情再投下一份就是了。
在國外安頓完畢後儘早開始你的項目,兩、三個月的科研周期非常短暫,很容易在cultural shock或者走馬觀花中荒廢掉。暑研期間一定要保證和教授的溝通頻率,可以採取weekly report的形式,也可以是weekly meeting的形式,走之前最好能對自己的成果和收穫做出總結,力所能及的話要儘量寫出科研論文。有始有終,做到這幾點,想拿不到強推都困難。
我的暑研是在Emory完成的,導師做的是我很感興趣的方向,過程和結果都比較愉快,所以申請完後早早完成了committee的面試並拿到了這個offer,並withdrew了其他意向不是很強的項目,提前結束了申請季。暑研真心是一個很好的平臺,可以有效彌補背景上的不足,用實際行動告訴教授,你遠比他從成績單上看到的你要更強、更match、更有潛力。
如果是本科生申請國外暑研受挫的話,也可以考慮在國內高校做一期項目。選擇導師的時候不要光看牛不牛,也要看看他和你的夢校有無connection,如果有connection的話他的推薦信可能更吃香。最後一定記得主動去要推薦信,為你的暑研注入靈魂。
關於推薦信
對申請而言,推薦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確定推薦人不應該是臨時起意,而應該是蓄謀已久。也就是說,在你開始規劃申請的時候,你就要開始規劃申請人了,因為一封有靈魂的推薦信是以推薦人對你有足夠的了解為基礎的。假設在推薦力度相同的情況下,建議優先考慮推薦人和你的夢校是否有足夠的connection,然後再考慮推薦人在領域內的知名度。一封熟人的推薦信相當於有人在committee的耳邊幫你吹風啊老鐵,自己想想優勢有多大吧。
此外呢,選取推薦人的時候可以有不同的側重,比如有些是你社團/學生會工作的負責老師,有些是你科研項目的導師,有些是你上課的老師。這樣可以幫助committee全面的了解你這個人,增加申請材料的寬度。當然如果是科研型碩士或者PhD的話,三封都是科研角度的推薦信也未嘗不可,總之結合自己的申請目的和program的特點,怎麼舒服怎麼來是不會錯的。物色推薦人切記時要切記對方需要對你有足夠的了解,並且最好能確保對方會給你強推,這比「牛不牛「要更重要,空洞的推薦信除了湊數一點用都沒有,而一封黑推更有可能直接讓你吃到rejection。
大部分同學應當都會需要自己去起草其中的部分推薦信,然後交由老師修改,這種時候千萬不要臉皮薄,誇自己要下得去嘴。結合自己和這個老師共事的經驗,有理、有據、有節的包裝自己。人飾衣服馬飾鞍,一看長相二看穿。尊重事實和合理包裝並不衝突,最後交由推薦人把關即可。
最後我的推薦信是由暑研的導師+一封上課的老師(JHU)+我在復旦的導師為主體的。這個組合能充分反應我在這個學科中的科研能力,並且這些老師和目標學校有很強的connection,對我也有比較充分的了解,為申請增色了不少。
關於PS
PS是硬體材料已經確定之後,最後一個供你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地方。PS的寫作過程應該全程和你的培訓師及mentor協同起來,在初稿寫成之前,先根據你的經歷整理一個outline,然後和他們討論這個outline的可行性,最後填充。PS的整體結構和思路是你最應該操心的事情,因為你的mentor和培訓師對你經歷的了解是十分有限的。初版如果不能確定哪些經歷要放,哪些經歷要刪的話可以都寫上,刪東西總比加東西方便。
相信有一部分同學是像我一樣偏理科比較厲害的,文章只能寫的中規中矩,談不上優美,更玩不出什麼花樣。這也沒關係,在寫PS的時候注重整體的邏輯性就好,重點在於把故事講完整,把你想要展示給committee看的內容,以及能幫助你從重多申請者中脫穎而出的內容完整的描述出來,優先展示你和申請的項目有多匹配。還是和上面說的一樣,申請就像相親,好不好是一回事,兩個人過日子,終究還是要看匹配不匹配,你寫了一堆花裡胡哨的東西,但和對方項目沒有關聯,雞同鴨講,那又有什麼意義呢?
一個好的PS是有乾貨的,不要過度的把重心放在辭藻上,這些事情Mentor和native speaker會幫你解決。文字一定是你最不需要去考慮的東西,邏輯,內容,閃光點,和對方如何match,考慮好這些內容,剩下的事情請相信世畢盟。
關於世畢盟
寫到這裡,終於可以說一說申請過程中一直想說但沒找到機會說的話。首先一定要感謝在我的申請過程中一路陪伴我的培訓師姐姐,焦慮的時候(尤其是WES期間),一天能騷擾她800遍,但她總是不厭其煩的解決我的問題,並且在很多方面(比如和學信網撕逼)經驗十分豐富,而且對申請的關鍵時間節點的提醒總是很準時,實屬重度拖延症患者的福音。然後是我的mentor姐姐(Harvard博士畢業),專業知識過硬,英語水平紮實,屢次把我的「買家秀」版PS、套磁信修改成了「賣家秀」版。並且指導我順利通過申請的最後一關-面試。整個申請過程中,從她這樣的過來人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甚至受益終身。
世畢盟其實並不是一個保姆式的平臺,它更適合有一定自主能力的人。如果你幹勁十足,只是缺乏有真知灼見的引路人的話, GGU一定會是最適合你的那位。
寫在最後
申請是科學,也是玄學。在「聽天命」之前,我們要先「盡人事」。這是一個不斷的走出「舒適區「的過程,一分耕耘不一定有一分收穫,但一定好於停留在原點。
世畢盟是9年服務品質始終如一的中國教育品牌,是定位於美英名校申請的專業諮詢機構和個人發展平臺。
<成功案例>
僅2019 Fall世畢盟學員的部分申請結果:Princeton 27例,Harvard 46例,MIT 40例,Stanford 26例,Cambridge 20例,Oxford 23例......
本文為企業宣傳商業資訊,僅供用戶參考,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鳳凰網敬告用戶 需審慎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