盎格魯?撒克遜人,命中注定只能做猶太人的工具嗎?

2020-12-12 騰訊網

  作為英國主體民族,盎格魯·撒克遜人,是有著輝煌的歷史的。然而,現在竟然淪為了猶太人的工具:《盎格魯·撒克遜使命》、《盎格魯·撒克遜(五眼)聯盟》,等等洩露出來的陰謀,背後的操縱者都是猶太人,可盎格魯·撒克遜人卻背負了這些惡名,而且成了猶太人貨真價實的工具。難道盎格魯·撒克遜人,命中注定只配做猶太人的工具嗎?下面談幾個問題。

  首先說一下《盎格魯·撒克遜使命》。這個「使命」也叫《盎格魯·撒克遜計劃》,全名是《盎格魯撒克遜使命——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策劃》,2005年6月由倫敦高級共濟會成員秘密制定、2010年2月洩露出來。一個出席會議的人說,由於會議內容實在「令人髮指」,「再也不能忍受自己良心的折磨繼續保守這個秘密了」。

  按照這個《盎格魯·撒克遜使命》的規劃,第三次世界大戰早已被計劃好,它將是核武和生物武器的戰爭,將對世界進行「人種清洗」。發動時間就在2012年到2014年間(由於計劃洩露,時間更改或推遲了,但計劃目前不會取消)。這一戰爭計劃的最終目標,是將地球總人口減少50%—90%,最後只留下5億人,出席這個會議的人透露,他在會上明確聽到了與會者提出的這一數字。戰爭過程的所有細節都被精心設計好了。戰爭計劃從以色列襲擊伊朗開始。為了給他們的下一階段行動尋找藉口和理由,他們需要中國或伊朗成為首先使用核武器的罪人(由於伊朗目前沒有核武器,只能讓中國使用)。經過簡短的核交火後,將會有一段停火。在核停火期間,開始進行有計劃的生物基因武器的秘密投放,從中國的東南沿海到西部。這一時期,目標針對的是中國人,「中國將發生感冒」(China will catch a cold)。在此之後,一個充分的核交火將被觸發——這是「真正的」全面戰爭,將造成大面積破壞和眾多生命死亡。

  這是多麼邪惡的計劃啊!連出席會議的人都認為實在「令人髮指」,「再也不能忍受自己良心的折磨繼續保守這個秘密了」!然而,這樣一個邪惡計劃卻叫《盎格魯·撒克遜使命》!那麼,是誰給盎格魯·撒克遜人確定的使命?很顯然,猶太人。因為這個使命是共濟會制定的,而共濟會是猶太人控制的,猶太人的祖先早在4000年前就確定了要獨霸世界,消滅其他民族的目標。這在猶太人的聖經、也是基督教聖經的「舊約」裡說的非常清楚。所以在這件事情上,盎格魯·撒克遜人是為猶太人賣命,是猶太人的工具。

  實際上,關於將全球人口降到5億人的數據,猶太共濟會1980年在美國喬治亞州埃爾伯特縣一座山丘上立的巨石碑上,已經明確提出:地球人口要保持在「五億以下」。也就是說,「上帝選民」的數量要保持在「五億以下」。可是,2016年僅僅基督教徒已近25億,而且還在增加,為達到這個要求就有20億教民需要消滅,世界人口已有74億多,而且也在增加,達到這個要求就需要消滅70億人了,這還沒說「5億以下」是多少呢,4億?3億?2億?1億?或者幾千萬?……都是「5億以下」啊!那還有多少盎格魯·撒克遜人會被保留下來?盎格魯·撒克遜人是不是需要考慮應對這個問題啊?

  第二,說一下《盎格魯·撒克遜聯盟》。《盎格魯·撒克遜聯盟》本叫「五眼聯盟」或「五隻眼睛」,是一個全球間諜系統,二戰後根據英美多項秘密協議為基礎建立,美國國家安全局(NSA)是其核心。它的雛形是1946年英美兩國為了共同對抗以蘇聯為首的華約組織而籤訂的「英美防衛協定」(UKUSA Agreement),由英國政府通訊總部和美國國家安全局聯合操作,以兩國的國名縮寫定名為「優庫薩」(UKUSA)。後來成員擴大至包括英國的三個自治領加拿大、澳大利亞和紐西蘭。1948年,五國正式構成「五隻眼睛」情報聯盟。由於四個與美國合作的國家全都是大英國協國家,五個國家都由盎格魯·撒克遜人主導,所以「五眼聯盟」又稱「盎格魯·撒克遜聯盟」。

  「五眼聯盟」是美國全球情報運作機制的一部分,這個機制分為六個同心圈層的合作。一些媒體認為,這個圈層制情報合作的第一圈層,也就是核心層,應該是「五眼聯盟」國家間的情報合作。但是,英國《衛報》2013年6月30日援引斯諾登提供的美國國家安全局機密文件顯示,根據信息互換範圍和可信度,「五眼聯盟」國家為情報合作的「第二等級國家」;「美國(本土)」才是「第一等級國家」;德國和法國屬於「第三等級」國家;俄羅斯、中國、印度等地區大國為「第四等級國家」;其他國家為「第五等級國家」。這五個等級形成五個同心圈層。等級越近,合作越多,監控越少;等級越遠,合作越少,監控越多。五個圈層之外,還有與敵方相關利益者及在「陌生地區」開展的合作,是隱蔽合作。這個稱為第六圈層,也是最外圈層。

  不過這樣一來,問題也出來了:因為美國成了情報合作的「第一等級國家」,卻不是情報體系的主人了!——那麼,這個情報體系的主人是誰呢?很顯然,符合邏輯的主人,只能是猶太共濟會了。這樣說,還有個證據,就是盎格魯·撒克遜人是信仰基督教的,基督教的標誌是十字架,而「眼睛」是猶太共濟會的標誌,基督教全球間諜系統不用基督教標誌,卻用猶太標誌,這本身也表明「五眼聯盟」就是猶太人的工具,盎格魯·撒克遜人是在為猶太人服務。

  第三,盎格魯·撒克遜人是猶太人的斂財工具。美國是信仰基督教的盎格魯·撒克遜人建立的,但美國國徽和美元上的各種符號,卻不具有基督教的意義,表明的都是猶太共濟會的理想:金字塔、眼睛以及拉丁文詞組「世界新秩序」(Novus Ordo Seclorum)。而且,美元的發行權掌握在猶太人手裡,美國政府也是世界上僅有的沒有貨幣發行權的政府。發行美元的美聯儲是猶太共濟會的私人銀行,美國政府沒有一分錢股份。歷史上,美國政府也與猶太人鬥爭過,但爭取貨幣發行權的目標一直未能達到。不僅如此,還有幾位總統因此掛了,比如林肯、甘迺迪等。

  沒有貨幣發行權,美國政府如果需要錢,就要從美聯儲借,而借款是需要償付利息的,有時候利息還很高。比如南北戰爭中,林肯去紐約申請貸款,對方要求的利息竟然高達24~36%。雖然這次貸款沒有辦成,但美國政府多年來已經欠下美聯儲巨額債務。據說,2008年已經欠了80萬億美元(聯合國委託科學家們提交的一份報告《包容性財富報告2012》顯示,美國總資本為118萬億美元,除去猶太人的資本,估計已經不夠還帳了),2015年接近100萬億美元,現在不知道多少了。而且,這些欠帳只會越來越多,永遠沒有還清的那一天。總有一天,把盎格魯·撒克遜人的整個美國賣掉也不夠償還猶太人債務的。

  盎格魯·撒克遜人背負惡名使用美元刀剪切其他國家的羊毛,掠奪其他國家的財富,但這些財富最後都送給猶太人還不夠還帳!我們說,就是給人打工,老闆還要給發點工資呢!可盎格魯·撒克遜人給猶太人斂財,讓猶太人富得流油,自己卻在背負惡名之下,連工錢都貼了還倒欠「老闆」那麼多錢!這不是連奴隸也不如嗎?奴隸給主人幹完活也不用再欠主人錢啊!

  大家想想,作為猶太人的斂財工具,盎格魯·撒克遜人是不是很可悲啊?可他們還全世界亂蹦,覺得自己很「偉大」,現在還有一個總統說,要讓美國「再次偉大」。哈哈!「偉大」的盎格魯·撒克遜人!繼續「偉大」吧!看你能「偉大」到何時。

  第四,盎格魯·撒克遜人可能的結局。需要說明的是,由於二次大戰期間希特勒對猶太人的大屠殺,猶太人在歐洲差點被斬草除根。但由於希特勒德國的失敗,實際上也等於基督教反猶勢力戰敗,二戰後猶太共濟會全面控制歐洲,並與基督教世界開展了對話與和解。為什麼要進行對話與和解?一個說法是,因為猶太人數量實在太少了,根本不足以實現他們的野心,需要利用基督教的力量與基督教徒建立暫時的聯合以實現(實際上,近代共濟會中二者就可能是根據這個原則建立合作的)。根據有關猶太人組織的統計,猶太人僅佔全球總人口的0.2%,目前約在1400萬左右,其中美國600多萬,以色列560多萬,其餘散居世界各地。所以,他們在提出基督教源於猶太教、「共同擁有一個上帝(耶和華)」、「共同擁有一部聖經(舊約、《猶太教聖經》)」的前提下,說他們與基督教徒共同創造了西方世界的「猶太—基督」文明傳統,以此鞏固猶太資本與盎格魯·撒克遜政治權力「神聖同盟」的宗教信仰基礎,並進行一定程度上的合作。在這種情況下,歐洲支持猶太的勢力強大起來,猶太人則以此為契機迅速建立了以色列國。

  盎格魯·撒克遜人背負如此惡名為猶太人賣命,那麼最後是不是會得到猶太人的優待,被承認是「上帝選民」,可以與猶太人一樣「進入天國」呢?答案是否定的。這從猶太人堅決不承認聖經《新約》可以證明。這就意味著:猶太人幾千年前確定的獨霸世界的「上帝選民」目標沒有任何改變——盎格魯·撒克遜人最後必須被消滅!「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這不是中國人的專有智慧。

  所以,有一個問題需要思考了。就是,既然猶太人與盎格魯·撒克遜人已經和解、合作並組建有「神聖同盟」,他們擁有共同的家園就行了,那還建設一個獨立的以色列國幹什麼呢?可能理由很多,但其中可能有一個盎格魯·撒克遜人可能沒有考慮到的秘密理由。什麼秘密理由?這裡提示一下,這樣是不是可以避開盎格魯·撒克遜人,為研製專門針對盎格魯·撒克遜人的武器提供了獨立空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也就是說,猶太人會不會利用這個「獨立空間」研製專門消滅盎格魯·撒克遜人的武器?在利用盎格魯·撒克遜人把他們共同的敵人消滅後,再用這種專門武器消滅盎格魯·撒克遜人?這種情況有沒有可能發生?大家要知道,依據猶太人「上帝選民」的聖經教條,這種可能性是無法排除的,或者說,這正是猶太人不承認聖經新約的邏輯要求。這樣,最後的結局也就出來了。

  ——原來,猶太人與盎格魯·撒克遜人「和解」後,盎格魯·撒克遜人在他們合作的「神聖同盟」中竟然是這種地位?但是今天我們看到,盎格魯·撒克遜人在這個「合作」過程中還要對以色列「承擔安全義務」,也就是保護以色列的安全。保護敵人安全地研發專門消滅自己的武器——是不是盎格魯·撒克遜人的智商需要提高了?

相關焦點

  • 「盎格魯-撒克遜人」是法國人的發明?
    法國人還愛好機械地把「盎格魯-撒克遜文化」(une culture anglo-saxonne)與針對它的不計其數的反文化(countercultures)並列在一起來加以比較。哪怕是法國的政治家和媒體評論人,也一向是肆無忌憚地使用諸如「模式」、「道路」或是「理念」這樣的詞來修飾盎格魯-撒克遜——在這麼做的時候,他們自信心十足,從來不擔心法國聽眾沒法理解他們在使用這個詞時所要表達的各種意義。
  • 高清圖文|盎格魯撒克遜的瑰寶1
    /,http://www.anglo-saxons.net/,https://courses.lumenlearning.com/suny-britlit1/chapter/overview/你一定對盎格魯撒克遜藝術非常陌生卻似曾相識,沒錯,就在兩個月前我在推薦一件精美的書封時提到過盎格魯撒克遜風格的手抄本,你還記得嗎?
  • 《亂世佳人》後 盎格魯-撒克遜也要下架了
    然而,威廉士認為,在學術討論、公共參與和教學中,為了對抗種族主義者和白人至上主義者所濫用的概念,最好的方式是闡釋清楚「盎格魯-撒克遜人」這一表述所具備的持續性和連貫性。「盎格魯-撒克遜人」和「盎格魯-撒克遜人英格蘭」等概念的變化,是爭論的背後原因之一。如同「維京人」和「凱爾特人」一樣,這些詞彙長時間吸引著持有種族主義觀點的個人和組織。
  • 高清圖文|盎格魯撒克遜的瑰寶3
    >改寫歷史的薩頓胡蛇、野豬、熊、狼、烏鴉之所以出現在盎格魯撒克遜的藝術品中,是因為它們與北歐傳說緊密相連。正是這種信仰讓世人形成一種」盎格魯撒克遜人很原始「的觀念。的確,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歷史學家認為早期的盎格魯撒克遜的國王也是野蠻人,不會像被他們打敗的羅馬不列顛人那樣複雜,他們甚至生活在簡陋的小茅草屋裡,而且早期的考古證據也支持這種觀點。然而現在看來,事實並非如此。直到不列顛面臨另一次日耳曼民族的入侵,新的考古發現才拉開帷幕,並且永遠改變了人們對盎格魯撒克遜的理解。
  • 英國簡史——盎格魯撒克遜王朝
    410年,蠻族入侵,導致羅馬軍隊撤出了不列顛群島,凱爾特人以為馬上要收復失地了,結果來了盎格魯人和撒克遜人,佔據了英格蘭的大部分區域,日耳曼人的分支盎格魯-撒克遜人進入到了英格蘭, 建立個諸多王國,各個王國之間徵戰不休,最終形成了七個主要的王國,威塞克斯、蘇塞克斯、埃塞克斯、東盎格利亞、諾森布裡亞、麥西亞、肯特。
  • 西方陰謀論:盎格魯.撒克遜種族滅絕計劃的荒謬之處
    再簡單地說,同希特勒的種族主義相比,如果英國上層社會厭惡和憎恨非盎格魯·撒克遜的其他種族,那麼他們就必定也必須向希特勒厭惡和憎恨猶太人那樣,首先得在自己的國內實行這一政策,這才是合乎邏輯的思維。 如果說種族大屠殺的計劃需要保密,這對於一個傳統的自由主義的英國,尤其對於一個法制健全、政策公開和透明的英國來說,是可能的嗎?
  • 英美的「盎格魯-撒克遜」到底是哪族人?這篇文章給你答案
    大家在獲取英美資訊的時候經常會聽到「盎格魯-撒克遜」這個名字,這讀起來這麼拗口的名字到底從哪來的?又代表了哪個民族的人呢?這篇文章給您答案。盎格魯撒克遜戰士「盎格魯-撒克遜(Anglo-Saxons)」其實是兩個部落的名字。
  • 英國崛起之路(一):盎格魯—撒克遜時代
    那麼,人們對盎格魯——撒克遜時期的7個國家究竟有沒有詳細的了解呢?本文旨在探討這個時期的7個國家的若干情況。4、盎格魯——撒克遜時期:隨著羅馬軍隊的撤出,蠻族人對羅馬化不列顛的侵擾越來越頻繁,公元410年時,自顧不暇的羅馬帝國拒絕援助羅馬化不列顛(公元410年,西哥特國王阿拉裡克/Alaric攻陷羅馬),羅馬官員也接著離開了不列顛,於是在5世紀下半葉日耳曼部落紛紛湧進了不列顛——它們分別是盎格魯——撒克遜人
  • 歷史:羅馬統治結束後,發現英國最早的盎格魯撒克遜人的語言證據
    導語:謝謝大家點開這篇文章,最近小編這邊的天氣很冷,為了避免發燒感冒,只能裹著大毛毯上班了。你們那邊的天氣怎麼樣呢,如果也很冷的話,就要注意保暖,多穿衣服呦。這個季節感冒很不好受的,也不容易好,要記得多喝熱水呢。愛你們,比心比心。歷史:羅馬統治結束後,發現英國最早的盎格魯撒克遜人的語言證據!
  • 阿爾弗雷德大帝,"盎格魯-撒克遜人的國王"
    阿爾弗雷德(古英語:AElfrēd, AElfrēd;英語:Alfred;849年-899年10月26日)是盎格魯-撒克遜英格蘭時期威塞克斯王國國王,也是英國歷史上第一個以「盎格魯-撒克遜人的國王」自稱且名副其實之人
  • 盎格魯 撒克遜民族的世界錦標賽
    按照亞當斯的回憶,美國國父傑弗遜親手設計了美國國璽:「霍薩和亨吉斯特,撒克遜的首領,我們聲言因是他們的後代而得榮耀,採取了他們的政治原則和政體;以色列,曠野中的子民,由日間的雲柱和夜間的火柱引路。」這固然與傑弗遜的親英外交政策相關,更為重要的是,國父們堅信,脫胎於「獨立革命」的美利堅合眾國與其母國始終是「盎格魯-撒克遜新教英語民族」。
  • 盎格魯-撒克遜時期城鎮的起源及其動力因素分析
    Ceaster一詞最早來自於「拉丁語Castra,原意是軍隊營地」[7]221,盎格魯-撒克遜人引入該詞後,用以指稱「羅馬人撤離後留下的軍事要塞」[7]221,亦可表示羅馬城鎮。例如,在羅馬不列顛時期(1-5世紀中葉),倫敦是羅馬人統治英國的主要軍事基地,在9世紀比德的翻譯中被稱為「Lunden ceaster(倫敦要塞)」[7]205。
  • 英國的盎格魯撒克遜人為什麼這麼厲害,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
    X 英國的盎格魯撒克遜人為什麼這麼厲害北美也是一樣,加拿大只能抓寒帶哺乳動物,拔皮草。美國南部或許能種些菸葉,染料。經濟價值也不怎麼樣。最先有價值的是東南亞的香料島,而後是加勒比海周邊的甘蔗種植。美國要到十九世紀的棉花種植做起來才有經濟位置。所以英國人揀到是別人不要的地域。但是工業化之後,有鐵路,有機械,這些本來別人不要的地方,才變得有價值。
  • 《FGO》當我們談論凱爾特 英國 盎格魯-撒克遜 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凱爾特曾經包括英格蘭全境,不列顛島這片土地上就主體民族和統治者民族而言先後跑馬燈似的換了五六次有餘……要弄清楚當我們談論凱爾特、英國、羅馬、盎格魯-撒克遜時我們究竟談論的是什麼,就不得不將不列顛上古和中古歷史做一個完整的梳理。 史前時期至凱爾特整個不列顛群島範圍內最早的巖石位於蘇格蘭北部,形成於大約27億年前[1]。
  • 美國的移民同化政策:讓移民認同盎格魯撒克遜文化,起碼不是反對
    美國得以擴大人口,佔領橫貫東西的一片大陸,發展經濟,所依靠的力量就是千百萬充滿獻身精神和活力、既有抱負又有才幹、忠誠於美國的盎格魯—新教文化和「美國信念」價值觀的人們,他們使美國成為全球事務中的一支重要力量。這一成就,在歷史上是任何別的社會都無法比擬的,而這一成就的核心,就是彼得·塞林斯所說的「美國化同化」。
  • 天才有很多誕生於盎格魯撒克遜民族?
    還有雖然不是英國人但仍屬盎格魯撒克遜民族的美國人如:美國大發明家愛迪生,發明飛機的萊特兄弟,發明電報的莫爾斯,發明電話的貝爾,還有大科學家富蘭克林,
  • 五眼聯盟——世界暗黑面,盎格魯-撒克遜人的霸權還能維持多久?
    熟悉國際政治的人肯定知道一個詞「五眼聯盟」,它是指二戰後英美多項秘密協議催生的多國監聽組織「UKUSA」。該機構由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和紐西蘭的情報機構組成。這五個國家組成的情報間諜聯盟內部實現互聯互通情報信息,竊取來的他國商業數據在這些國家的政府部門和公司企業之間共享。
  • 「盎格魯」文明圈崛起的原因及其對人類的貢獻
    ——溫斯頓·邱吉爾,1938 一、「盎格魯-撒克遜」世界的凝聚力及其勝利這些以英語為第一語言的地方在歐洲被統稱為「盎格魯-撒克遜世界」。這一稱號並非基於種族而是依據文化。當法國人說「lesanglo-saxons」或者西班牙人說「los anglosajones」時,他們指的不是盎格魯-撒克遜人的後裔,而是說英語並認同小政府的人,無論他們身處舊金山、斯萊哥或者新加坡。在歐洲大陸的許多評論者看來,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和其他英語國家的人構成了一個「盎格魯-撒克遜」文明體,他們最大的特點是都信奉自由市場。對一些美國讀者來說,這點可能有些意外。
  • 撒克遜人,在不斷的擴大著自己的群體,世界:我不同意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個世界矛盾激化和最終用戰爭一攬子解決問題的時代,在諸多矛盾中有一個主要線索,並由此形成矛盾的兩個方面:一條線素就是盎格魯一薩克遜人自英倫三島不斷向世界各地擴展的線素。它同樣促成了兩個方面的矛盾,第一個方面是和崛起的德意志民族的矛盾,第二方面是和崛起的日本的矛盾。一個是西方的老對手,另一個是東方的新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