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他人的缺點與過錯,不是忍讓他人,而是寬恕他人

2021-01-09 禪說國學

《菜根譚》中有這樣一句話:「心體澄澈,常在明鏡止水之中,則天下自無可厭之事;意氣和平,常在麗日光峰之內,則天下自無可惡之人。當是非邪正之交,不可少遷就,少遷就則失從違之正;值利害得失之會,不可太分明,太分明則起趨避之私。」

世間沒有一個衡量是非對錯的標準是由人來制定的,因為人考慮問題的角度以及所處的立場不一樣,所制定的是非標準也就不一樣。

人在一起相處,常有不和,但這並不意味著誰就錯了,很多時候,我們沒有權利去指責別人,因為大多的爭執都只能說是大家的價值觀不同,認知能力不樣,這並不代表自己就是真理的化身。

人沒有辦法改變別人的認知,也沒有必要為和自己相悖的價值觀而耿耿於懷,人應該要用寬和的心態去對待這些自己並不認可的看法、認知與決定,只因為很多事情無法改變,也無需改變。

寬容一些,世界便多一分和樂。就像有一位高僧說的一樣:「誰想在困厄中得到援助,就應在平日待人以寬。」當面對不公的事情的時候,我們要冷靜一下,放棄犀利的語言和憤怒的衝動,學著用一顆包容的心諒解他人。

因為,放棄戰勝對方的欲望,本身就是一種寬容,而這種寬容要比戰勝他人輕鬆得多,也要比戰勝他人快樂得多,更比戰勝他人得到的多。

小徒弟到一處農家化緣,不料女主人滿口嘲笑之詞,小和尚忍無可忍,出言反抗,不想雙方越吵越烈,最後竟然打起來了。小徒弟把女主人推倒在地,石頭劃破了她的衣服;女主人則把小徒弟的臉抓出了幾道血印子。

幸好小徒弟的師兄經過,才把他們勸開,將小徒弟帶回了寺院。師傅了解情況後,並未責難小徒弟,而是張羅著在供品裡找出些布料,隨後便帶著小徒弟登門向女主人賠禮道歉。

女主人本不是不可理喻之人,面對專程來道歉的師徒二人,婦人也變得謙遜、有禮,對師徒二人態度很好,並說明事情皆因自己而起,她不該對小徒弟說一些嘲諷的話。

天色漸黑,師徒二人匆忙趕路,不料在通往寺院的半山坡上,師傅被塊石頭絆倒,腿上亦有傷,小徒弟連忙扶起師傅,狠狠地朝地上的石頭踢了幾腳還不洩憤,正當他想把石頭抱起來摔在地上的時候,師傅阻止道:「阿彌陀佛,石頭本無罪,它本來就在那裡,一動沒動,是為師不小心踢到它,為師本應向石頭道歉的。」

小徒弟愣了一陣,終於明白了師傅的意思。他自責而歉疚地說:「對不起,師父,是我錯了,石頭本無意,何必自生怨?心中寬和的人才能平淡看待一切,才能過得自如,今後我一定注重個人修養,做一個心中寬和的人。」師傅點著頭,笑著說:「能悟便好,能悟便好啊!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立場和不同的價值觀,對待同一件事情,不同人的想法和做法都不會相同,因此,人與人之間難免會存在分歧,產生分歧雙方會互不相容,這時候就需要彼此寬容和諒解,也只有如此,煩惱才會變少,快樂才能增多。

有容,德乃大;有忍,事乃成。多原諒別人一次,就能多一分福;多爭一次強,就會多一分禍。包容不是看破紅塵,包容是時時面對、是不離不棄。包容可以化敵為友,可以化幹戈為玉帛。

有人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紛爭」。但是「人之初,性本善」,人心皆善,為何聚合在一起之後卻有那麼多不可調和的矛盾?因為外界的誘惑,很多人被這個浮躁的社會所累,讓心不再純粹,才會憑空生出那些戾氣。

如若我們每個人都用一顆充滿寬和的心與人相處,互相幫助,互相扶持,人間將多麼美好。相反,如果沒有一顆寬和的心,對每件事情都錙銖必較,無形地營造一個充滿鬥爭的環境,那麼每個人都會生活得很緊張,時刻提防著我們心中那些所謂的不「善」的人。

這樣,我們的生活將會很痛苦,這些痛苦並不是別人給我們的,其實是我們自己給自己的。而放眼當下,被這種痛苦折磨的人不在少數,這說明懂得包容的人實在太少、太少。

包容他人的缺點與過錯,不是忍讓他人,而是寬恕他人。因為只有懂得寬恕的人,心情才能更加舒暢,因為也只有懷揣著寬和之心的人,才能與人相處得更加融洽。

相關焦點

  • 寬恕他人,成長自己。寬恕世界快活自己
    當你一隻腳不小心採扁了鮮花、它卻把香味留在那腳跟上,這就是寬恕。在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寬恕,這是你沒有在意。我們常在自已腦子裡預設了一些規定,認為別人應該有什麼樣的行為。如果對方違反你想像的規定,就會引起我們的怨很和心裡不舒服。
  • 與他人行方便,就是為自己行方便|寬恕了他人,也就是寬恕了自己
    一個人更應該專注於提升自己的格局,而不是盯著身邊的小事不放。生活中周圍會有一些人,他們很少去責備別人,因為他們自身經歷豐富,都是經歷過大風大浪的人。 有的人經過多年努力打拼,終於擁有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尤其是經歷過多方責難之後,懂得了生活中的不易。當看到別人的不容易時,不會去責備他人,這是對生活的理解。
  • 寬恕他人,也是寬恕自己
    每個人的身上都有各自的特點、缺點。我們都不是天生的聖人,都會犯錯誤,我們所做的不是為了在犯錯後,找一堆理由來麻痺自己。相反的在做錯後,從自身找到原因,才能今後改正,得到別人的原諒。在「原諒別人」這件事沒有發生到自己身上,我們一直認為自己的比較大度的一個人,能夠不計前嫌的原諒別人最後和好如初。
  • 想要獲得力量,唯一方式就是賦予他人力量,成就他人
    佛語有云:「學佛的第一個觀念,永遠不去看眾生的過錯。你看眾生的過錯,你永遠汙染你自己,這樣的你根本不可能修行。」所以真正修行的人,從不會去看別入的過失與缺點,他們會把更多時間和精力用在修正自我的錯誤上,這才是真正的修行。普羅米修斯創造了人,然後又在每個人的脖子上掛了兩隻口袋,一隻裝別人的缺點,另一隻裝自己的缺點。他把那隻裝別人缺點的口袋掛在胸前,另一隻則掛在背後。
  • 《寬恕》寬恕他人,就是放過自己,幫你找回內心的平靜和自由
    那是因為寬恕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努力,也需要始終如一的決心才能完成。看完《寬恕》這本書,相信你對寬恕會有更加深刻的認知,同時它也能賦予你去"寬恕"的力量。一、 寬恕的真正意義是放逐我們仇恨的心靈。其實我們寬恕的不是別人,而是讓我們自己那顆仇恨的心得到解放。當你選擇寬恕後,你的潛意識裡就不再是受害者,那麼你也就拿回了自己內心的力量,從而才能看到這個世界上更多的色彩。
  • 尊重他人,是教養的基礎
    一個懂得尊重別人的人,無論在什麼時候,不管什麼場合,都不會嘲笑別人的缺點,也不會宣揚別人的隱私,顧及別人的情緒,維護別人的尊重。不要嘲笑別人,體諒別人的感受;不要諷刺別人,理解別人的煩惱;尊重別人的工作,是對一個人人品的極度認可。
  • 英語美文:對自己寬容 何不給他人多一點耐心
    讓人奇怪的是,和別人的過錯比起來,我們自身的過錯往往不顯得那樣糟糕。我想,其原因應該是我們知曉一切導致自己犯錯的情況,因此能夠設法諒解自己的錯誤,而別人的錯誤卻不能諒解。我們對自己的缺點不甚關注,哪怕是在深陷困境而不得不正視它們的時候,我們也會很容易就寬恕自己。據我所知,我們這樣做是正確的。缺點是我們自身的一部分,我們必須接納自己的好和壞。
  • 離婚一定有過錯方?林曉峰發文護妻:何須理會他人指指點點
    由於這次離婚太過於突然,所以有港媒就在猜測離婚的原因,其中有港媒就爆料稱康子妮疑似是離婚的過錯方,而林曉峰很快就在社交網發文護妻,稱離婚是對兩人最好的決定,更艾特上妻子稱何須理會他人指指點點。
  • 抱怨指責他人,是最糟糕的處事方式
    生活中有很多人在遇到不如意的事情的時候,總是喜歡抱怨指責他人,認為是別人的過錯,影響到了自己。實際上這是最糟糕的一種處事方式。當你抱怨指責他人的時候,你可知他人的感受是什麼,他人對你的看法又是怎麼樣的,這裡面有很多值得我們思考的東西。
  • 真正幸福長久的婚姻,不是忍讓,而是兩個人互相包容,互相尊重
    婚姻中單方面的忍讓、改變並不太可能讓婚姻變得長久。反而會變成對另一個人的縱容,讓另一個人對待婚姻,對待你的付出變得更加理所當然。有多少人,明明被傷害了,對方向你勾勾小手指,你就屁顛屁顛地去了?「忍讓」這個詞,帶著太多的委屈感,忍讓的一方久了委屈的情緒會逐漸增加,逐漸喪失自己的底線和框架;而另一方,會覺得兩個人的關係沒有挑戰性,不需要付出時間和精力去維護。那麼兩個人的關係,就很容易出現問題。同時,在婚姻中一直忍讓、改變的那個人,忍的時間長了,不僅會積壓越多越多的怨氣,連身體都會漸漸失去活力。為什麼要忍讓呢?
  • 寬容的底線,是不讓他人的謊言,戳傷自己
    因此有人認為,寬容的人能包容一切,哪怕是那些傷害自己的、侵害自己利益的事情,他們也可以默默承受。心胸寬廣者,就需要去承擔一切。這種以傷害自己去縱容他人的做法,真的能稱其為「寬容」嗎?你沒有必要,讓他人的謊言來戳傷你自己,如果你願意放棄防守底線,敵人也會趁此機會,將你「生吞活剝」。如此一來,你就不是在發揚中華的傳統美德了,而是在縱容別人對你的惡行,發揚美德之前,首先要學會保護好你自己,別讓惡人抓住詆毀你的機會。
  • 真正的教養,是自我約束,而非綁架他人
    有教養,不是你自己吃飯不灑湯,而是別人不小心灑湯時不去看他。 由此可見,有沒有教養這個問題常常會陷入一種死循環: 這次我插隊你罵我沒有教養,為了反擊你,下次你闖紅燈我也要罵你沒有教養…… 到最後大家爭論的不再是有沒有教養,而是誰更有資格來談論教養,誰更能在道德上佔領制高點,如果你也犯過錯,你就沒有資格批評別人沒教養。
  • 體諒他人,是有學問的另一種解釋
    生活中我們難免會被他人冒犯,在生氣的同時,我們也要學會寬恕他人的無心之舉。楚莊王在滅燭絕纓宴上寬容了他人的醉後之舉,三年後伐晉時,一名戰將先行開路,拼死力戰,大敗敵軍,論功行賞時他表示不要賞賜,今日此舉全為報三年前楚王的不究之恩。酒後失態乃人之常情,若是楚莊王要究其責任加以懲治,便生君臣之隙,更無三年後的報恩了。
  • 樂於助人不是對他人性格的形容,而是對自己行為的要求二
    樂於助人不是對他人性格的形容,而是對自己行為的要求二1:對生命而言,接納才是最好的溫柔,不論是接納一個人的出現,還是,接納一個人的從此不見2:多想告訴你,其實我過得沒那麼好,還是會經常想你,經常夢見你,
  • 寬恕別人就是寬恕自己,是一種美德
    寬恕是一種高貴的品性,它不會因為別人受到傷害了,又伺機的報復,會選擇寬恕的人,會比報復的顯得高貴,而報復是小人的作為。小人才會去指責別人,去抱怨別人。這種行為是很愚蠢的,非常沒有修養,但如果你容易寬恕他人,善解人意,這種高修養的人,才能得到眾人喜歡,得到別人的認可。如果你們沒有包容別人的胸襟,不能寬恕別人的錯誤,也不給別人改正的機會。
  • 常讀7句聖經金句 得著力量饒恕他人
    出於肉體確實難以做到,難出於神的愛激勵時,神的愛會催逼我們去饒恕他人。我們不是因著自己的能力去饒恕那些得罪我們的人,而是因為神先饒恕了我們一切的罪孽過犯,因著神這樣的大愛,我們才能效仿祂去學會饒恕別人。聖經裡用了一個比喻,有個僕人欠了他主人一千萬銀子,這是一筆驚人的債務,那個僕人沒有辦法還清,就俯伏來拜他的主,說:「主啊,寬容我,將來我都要還清。」主人動了慈心,就赦免了他的債務。
  • 婚內與他人同居法律怎麼處理
    然而一些人結婚了,但還是與他人同居,這是不道德的行為。那麼,婚內與他人同居法律怎麼處理?下面就由張雪梅律師為您解答。一、婚內與他人同居法律怎麼處理(《婚姻法》有效期限截止:2020年12月31日)1、法院可作為判決離婚的依據由於有配偶者和他人同居違反了婚姻法中一夫一妻及夫妻相互忠誠的義務,故《婚姻法》第三條明確規定:「禁止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
  • 當你盛裝打扮的時候,取悅的不是他人,而是自己!
    在這世界上能牽制人的從來就不是手段,而是資本。被傷害了不要怪別人手段高明心機深,只能怪自己資本不如人。拼命提升自己,只有經濟和精神獨立,才會讓你更有底氣,也更沒有戾氣。特別喜歡經常在朋友圈發動態的人,因為他們很真實,不像我心機那麼重發個自拍都要屏蔽這個屏蔽那個。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
  • 他人亂坐醫院檢查床而受傷,醫院有過錯的,應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要點解讀醫院未對其醫療設施、設備及就診入員等進行適當管理,致使他人受到損害的,應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受害人有過錯的,應依法減輕醫院損害賠償責任。醫院未盡到上述義務,致使他人受到損害的,應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就診者作為到醫院尋求診療服務的人,應經允許並遵醫囑正確使用醫療用品,未遵守上述行為規範,擅自不當使用致其自身受到損害的,應依法減輕醫院損害賠償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