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實在是一個特殊的畢業季,很多同學不僅沒能參加畢業典禮、正式和學校告別,就連今年趕上的就業形勢也異常嚴峻。
疫情對經濟、工作帶來的影響,讓人們意識到有一個「鐵飯碗」有多重要,越來越多畢業生選擇報考公務員,各省省考的報考人數更是突破了往年的紀錄,公務員的考試競爭力也越來越大。
在日本也同樣有公務員這個職業,但兩國的根本制度、經濟模式都不同,因此報考和工作都有很大差異。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日本的公務員是什麼樣的?是否和國內一樣有如此大的競爭力和誘惑力呢?
日本「公務員(こうむいん)」主要分為國家公務員和地方公務員。在這兩大類別之下,公務員體系又細分為:法律系、經濟系、公安系、教育系及其他系。這些體系裡常見的職業有:各級政府官員、國公立學校教師、科研機構人員、稅務官、警察、消防員等,基本與國內一致。
據悉,截至2020年4月,日本國家公務員有58.5萬人,地方公務員274.2萬人,共332.7萬人。
★ 學歷要求
與國內不同,日本的國家公務員(國家公務員総合職)中也有學歷不高的人,常見的有「大卒」(大學畢業)和「高卒」(高中或職業學校畢業),但日本依然是以學歷為主的國家,更高的學歷能有更好的機會、熱門崗位更有競爭力,升職速度也會更快。
只是日本公務員的敲門磚可能會比國內低一點,但除專業測試之外,日本公務員考試還要進行非常嚴格的體能和素質測試,並不會簡單到哪裡去。
★ 考試類目
對不同學歷的人來說,日本的公務員考試類目也有所不同:大學本科畢業生參加1類考試,專科畢業生參加2類考試,高中畢業生則參加3類考試。
1類考試主要選拔高等優秀人才,一般通過這類考試之後就業前景都是高級官員,有良好的晉升機會,這些人也基本都是東大、早大等名校畢業生,看來日本的公務員也不好考啊!
參加2類和3類考試的高中生和專科生,競爭壓力就更大了,因為能考上的寥寥無幾,大部分還只是地方公務員。
不過學歷不是日本公務員的唯一決定因素,是金子總會發光的!疫情期間火了一把的北海道知事鈴木直道就是高中畢業,一步一步從地方公務員成功登上北海道知事之位。
可見日本的公務員體制不是完全按學歷一桿子打死,只要你有能力、夠優秀,為國家和人民辦實事,任何職務都是有可能的。
很多人認為公務員最大的好處就是收入穩定有保障、工作體面、幹活不累。據總務省統計的「平成29年各地方公務員工資實際情況」,公務員月均收入約在40~45萬日元之間,依據日本的消費水平和其他職業的平均工資來看,公務員的收入只能算「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對比日本大手企業、各類投行、外資銀行上千萬日元的年薪,東大畢業的學生去考公務員,性價比確實不算高,這也是日本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想去大公司上班的原因。
當然,比較熱門體面的崗位如教師、警察等收入還是要高於一般企業工作的「社畜」,而且公務員的收入相當穩定,但確實不能指望靠穩定工資發大財,如何選擇就要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日本公務員的工作並沒有多輕鬆,也不只是坐在辦公室敲敲電腦那麼簡單,「社畜文化」不會放過任何人,近些年來公務員加班現象越來越嚴重,即使政府規定公務員每月加班不得超過45個小時,但很多人為了做完繁重的工作、完成上級的任務,加班時間遠超這個數字。
日本公務員也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體面,當國家、百姓遇到困難時,都要先從公務員開始「以身作則」,發生災害時公務員的福利和救助也要靠後,比如今年疫情發的補助,有些地方政府甚至規定「公務員除外」。
即使是做到日本首相這一最高級別的公務員,民眾也可以隨時提出批評指責意見,還會定期投票,一旦有任何瑕疵,支持率就可能下降。
如果你在日本生活過,你就會發現這裡的絕大多數公務員都是在做實事,去政府機構辦事時,工作人員謙卑有禮的態度會讓你覺得自己更像是一個消費者,對這個國家的印象自然就會更好。
不論是何種社會體制,公務員都不只是代表個人,更多的是代表政府、國家的形象,公務員的工作之所以熱門也不應該因為「錢多活少」、工作體面,而是可以為人民辦實事,報效國家。
你遇到過的日本公務員是怎樣的呢?留言評論跟我們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