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張嘴閉嘴都愛挑別人毛病,這樣的心理可能有兩種,一種是對他人高要求,自己倒也未必能夠做得更好。還有一種是對待事情高標準嚴要求,但是存在消極抱怨的的慣性思維。
愛挑剔的人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常見。工作中,有些同事就是這樣的心理。他們自己做得好不好沒關係,也看不到,但是別人的一點點問題都不能馬虎放過。
我們通常說要」嚴於律己,寬以待人「。
這些人反其道而行之,」嚴於待人,寬於律己「,往往覺得自己做得很好,對自己的問題忽視不見,對待他人卻是吹毛求疵,過度挑剔。
在生活中,有些父母的身上多多少少也能看到這種情形。這些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過分嚴格,認為自己做不到的,要求孩子一定做到。美其名曰這樣做事為了孩子。
他們告訴孩子要努力,要加油,自己卻不能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正面的學習榜樣。比如,不允許孩子看手機,自己整天抱著手機不放。如果孩子做得不好,就各種批評教育。
喜歡對別人的行為指手畫腳或者挑剔的人,心理表現可能基於以下:
一、對他人要求過高,不等同於對自己同樣高要求
高要求是好事,能夠促進人們向更高的目標發展前進。對待自己設定一個高的發展目標,或者嚴格的行為標準,有助於順利實現願望,獲得他人的好感和欣賞。
但是,有些人管不好自己,對於他人的行為表現卻津津樂道,橫豎挑剔。這樣的做法,難以服眾。
這樣的心理是典型的不自信,缺乏安全感,而又擔心被人看出來,用挑剔的方法轉移人們的注意力。
二、喜愛挑剔的人,對待自己和他人都是嚴格要求,但是某種程度上存在消極的慣性思維模式
還有一些人,雖然可能在事業上,或者某方面已經取得了比較高的成績。但是,當問題發生的時候,第一反應就是消極抱怨,這是他們的慣性思維方式。
他們可能在生活或工作中遭遇過太多的挫折和不愉快的經歷,養成了慣性的消極情緒反映。
這種心理要求自己在各個方面都要力爭做到最好,避免失敗。因此,不管對待自己和他人都提出嚴格的行為標準和做事準則。積極上進,做起事來更是」眼裡融不進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