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的目的是什麼?概括起來,就是教書育人和科學研究。
權衡大學教書育人的成果很簡單,就是看它培養出了多少優秀的人才,但科學研究該如何權衡呢?
我國一般是看發表在國際重要期刊上的論文數量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隨著我國高校政策的調整,從重視論文逐步變成了重視科研成果,所以科研成為了衡量我國高校的一個重要指標。
而這個指標的重要依據就是三大獎。
三大獎指的是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和科技進步獎,是對每年最高的科學技術成就給予的最高獎勵。
自然而然,這三大獎也就成為了各大高校追逐的目標。
2020年度的3大獎初選結果已經公布,而結果也非常意外。
3大獎前30名初選結果如下:
從圖中可以看出,如果只看綜合數量,浙江大學是一騎絕塵,有12個項目入選,比第二名的北京大學多出了一倍,是今年三大獎最大的贏家。
浙江大學能夠取得如此傲人的成績是理所當然的。
近幾年,浙江經濟發展迅速,科技實力雄厚,在高校教育這塊,以浙江大學為首,已經打敗了南開、復旦、上海交大等傳統強校,在綜合實力排名中,僅次於清華北大,全國第三。
但浙大最近因為校風校紀問題,受到了社會上的廣泛質疑,這也提醒著浙大,除了抓科研之外,也不能放鬆對學生的教育和培養。
如果要論獲獎質量最高,則屬於復旦大學。
復旦大學是唯一一個擁有2個一等獎的高校,分別是自然科學獎1項,科技進步獎1項。復旦大學作為我國的老牌強校,雖然這幾年被浙江大學趕超,但背靠上海,該有的實力還是有的。
除了這項表格外,還有就是各高校的通過率也很重要。
下面這個表格是各高校參與三大獎的立項數據。
從數據來看,立項最多的是清華大學,立項41項,被淘汰最多的也是它,只有5項通過了初選,浙大立項35項,12項通過初選。從立項數量和初選結果看來,本次三大獎的評審是非常嚴格的,水分被擠了很多,從通過初審的數量要比往年少得多。
山西大學強勢突圍,是少有的非985、211高校
而且可以看到的是,在立項階段,有蘇州大學、昆明理工大學、寧波大學、西安理工大學、山西大學等多個普通本科參與了立項,遺憾的是只有山西大學有2項入圍。這也說明了在高校科研方面,高校之間水平差距大,985、211高校優勢非常明顯。
原因在於:第一,這些高校,政府資金投入多,科研費用高;第二,這些高校匯聚了全國的院士及學術帶頭人,人才眾多。
不管如何,從口惠而實不至的唯論文到看三大獎的科研成果,這是一次重大的進步。希望有越來越多的高校參與競爭,研發出越來越多的,利國利民的科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