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提綱
1. 為什麼要來美國讀心理學博士?這是最適合自己的路徑嗎?
2. 博士申請的timeline(以臨床心理學PhD為例,適用於其他PhD項目)
3. 學校最看重申請人的什麼特質?如何增強背景、選校、套磁?
分享人
孫瑞辰
康乃狄克學院本科、哈佛大學訪問學生、臨床研究工作經驗。剛剛完成申請季,GRE滿分,獲得5枚offers。即將入讀馬裡蘭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方向為社會心理因素和疾病健康的關係。
常見的誤區
1. 要成為一個心理諮詢師,你一定要有博士學位——NO!
擁有碩士學位也可以讓你成為一名有執照的心理諮詢師。目前市場對於碩士學歷的心理諮詢師的需求量更大。
2. 大部分博士時間都花在臨床——NO!
幾乎所有的博士項目都是以科研為重,科研大於臨床。
臨床方面的科研:如怎樣的治療方法更有效,或者相關疾病的病理、發病機制等等
3. 你需要有很多與臨床或者心理相關的經歷才能獲得項目——NO!
決定錄取最大的發言權在博士導師手裡,而他們最看重的一般是你的科研背景和能力。
博士究竟適不適合我
你的長期目標是什麼?
諮詢師?
科研?
可以在大學、醫學院、研究機構、政府機關、甚者部分企業做科研。
教學?
諮詢師 + 科研 + 教學?
其他(如企業、公共政策等)。
如果僅僅做諮詢,博士學位不是必需的。
對於臨床類的博士項目,科研可能會佔到50%,一般更多
科學家-從業者模式(Scientist-Practitioner Model):科研和臨床並重。兩者相輔相成。臨床中產生的科研靈感更切實際,而且可以在科研中試驗,而科研的經歷也會讓你知道怎樣的臨床治療方法是最有效的,同時也能讓你學習選取臨床方面的文獻
臨床科學模式(Clinical Science Model):更加看重科研,會對臨床的時間有更多的限制(比如每周實習的小時數)
對於非臨床類的博士項目,科研幾乎是唯一的重心。
其他選擇
碩士層面的選擇:如社會工作者碩士學位 (Master of Social Work Degree Program,簡稱MSW)、心理諮詢碩士學位 (Master's in Mental Health Counseling,簡稱 MHC)、婚姻家庭諮詢碩士學位(Master's Degree in Marriage and Family Therapy,簡稱MFT)等,會花很大的精力去做有關諮詢的訓練而不會做過多的科研。
博士層面的選擇:
心理學博士(Doctor of Psychology,簡稱PsyD),更加注重臨床實踐而不是科研;
精神科醫學博士Psychiatrist(Doctor of Medicine Degree,簡稱MD)——如果是對精神科感興趣的同學,這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一般有處方權。
此外, 只有博士學位的人才有資格做一些鑑定的測試,如認知、智力測試等。
醫院會更喜歡招收擁有博士學位(PhD、PsyD)的人。
學校到底需要怎樣的人
(各類博士學位通用,除了臨床經歷)
1. 科研經歷:參與科研;主導科研;最好有發表文章、會議摘要等科研成果)
2. 你和導師的科研方向是否一致?
3. 學術能力:綜合成績 GPA、研究生考試成績 GRE
4. 推薦信:是否突出了你的優勢?是否強烈推薦你?等等
5. 臨床方面的經歷、個人的成熟度、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溝通能力(這些方面會在面試中被提到)
申請時間線
1. 獲得相關經驗——申請前多年
2. 考試(GRE General + Subject、TOEFL)——8月以前
有些學校可能不需要GRE Subject的成績,需提前查好
3. 確認學校/項目/導師——6月-8月
和潛在的導師聯繫和溝通——8月-10月
詢問導師這年是否會收學生 提前了解多方的科研方向
4. 推薦信的準備——10月
提前4-6個星期和你的推薦人去說
5. 文書——9月-12月
6. 面試邀請/電話面試——12月-1月
7. 當面面試——1月下旬-3月上旬
獲取相關經驗
科研經驗
1. 對於臨床博士的申請,通常是要求至少2年全職的科研經歷,對於其他的博士,申請要求的科研時間會相對來說少一些。
2. 以做志願者或者換取相對應學分的形式,在學期中、暑假中或者畢業之後擔任科研助理。
3. 這個有關科研的體系在美國大部分學校比較健全,對於國內的同學來說,可以考慮直接和心理學比較好的大學(包括中科院)的教授或者博士生取得聯繫,來尋找或創造機會。
4. 因為臨床心理學博士的競爭極為激烈,若本科畢業後直接去申請,被淘汰的可能性較大。
5. 畢業之後全職的科研工作經歷,可以讓你更加了解博士生的日常生活,以及實驗室的運轉,以此來決定你未來的研究方向。
6. 而國外一些高校也會在暑假招收來自其他國家的科研助理。
臨床經驗 (基於美國的情況)
1. 危機熱線:以提供聆聽和情感支持為主。真正關於自殺的熱線很少,但相關的訓練會非常的完善。
2. 社區心理中心:有時會招一些志願者來幫忙。
3. 朋輩心理諮詢:學校裡的項目,相關的訓練也會比較到位。
4. 臨床科研:一般都是直接和病人接觸,對他們進行訪談、測評。
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多參加一些學術會議
1. 不知道未來研究方向的同學,可以多參與全面的學術會議,如APA。
2. 若是確定了未來的方向,可以去一些更專業的學術會議:和博士生的聊天可以更了解每個導師的性格,獲取有效的申請建議。同時有可能會遇到你的未來導師。
3. 如何找會議?關注iWanna公眾號,期待下周的相關推送。
怎樣發現潛在的項目和導師
1. 對於申請心理博士的同學來說,非常推薦《Insider's Guide to Graduate Programs in Clinical and Counseling Psychology》這本書。這本書匯集了很多項目的信息,包括科研和臨床的比例、導師的興趣等。文末關注iWanna小助手,免費獲取電子版!
2. 如何得知你導師的科研方向?
相應網站上的介紹,或者參考導師過往發表的文章。
對於導師正在進行的項目或者感興趣的方向,可以參考NIH RePORTER這個網站(直接在谷歌上搜網站名字即可)。這個網站會列出所有正在進行的,包括已經完成的NIH資助項目。如果在面試的時候提到導師正在做的事情,很可能會給導師留下一些非常好的印象,因為很多時候申請人只能通過發表的文章了解過去的項目。也可以參考導師的學生正在做的項目或者感興趣的方向(這個實驗室是只收科研興趣方向一樣的?還是比較多元化?學生只能參與導師的項目,還是可以做自己的課題?)
3. 如何得知關於項目的相關信息?
APA: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美國心理協會(接受度、認可度更廣)
PCSAS: Psychological Clinical Science Accreditation System 心理臨床科學認證體系(更加偏科研方向,有一小部分頂級學校開始傾向於PCSAS,如UCLA。但在目前還沒有被廣泛接受,比如在申請實習和畢業後工作時。在面試的時候可以問一問)
如何和導師聯繫(如何套磁)
1. 越早越好
避開秋季冬季高峰期(但不要早於八月底,因為導師可能不知道下一年能不能收學生)
2. 儘量不要聯繫一個項目裡或者一個學校裡的多個導師
這樣做會給導師造成一種你「三心二意」的感覺,除非這些導師的興趣非常相似而且互相之間有合作。
3. 在申請時,很多學校會要求你列出三個導師。但是如果你列三個導師,可能會因為「You are not focused.」這類的理由而不被優先考慮。建議只列一個人,除非真的對多個導師有興趣;或者是第一選擇的導師不確定能不能帶學生。
4. 如何寫郵件?
寫郵件之前一定要深入地了解導師!
郵件結構:首先先來個簡短的自我介紹,其次介紹你未來的科研方向和興趣,詢問是否和導師的科研方向匹配(fit),然後詢問/確認這個導師今年是否收學生。
示例
Dear Dr. XXX,
My name is XXX and I am a project coordinator in Dr. XXX’s lab at XXX University. I am interested in your work on …, especially ... I saw on your website that you would consider taking a graduate student for 2019 and I am very interested in the opportunity to join your lab. [OR: I am applying for Clinical Psychology programs this year and I am wondering if you would consider applications for Fall 2019.]
My research interests are …, particularly ... For example, ….… Do you think these interests would be a good match for your lab? I have also attached my CV below.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time. I look forward to hearing from you.
Sincerely,
XXX
剩下要做的事
準備申請文書、CV等
準備推薦信
提交申請(截止日期通常在12/1,有些在11/15或者12/15)
等待電話或者郵件通知面試
面試 (一般一天半)
面試之後的交流
和導師以及在讀學生的交流、問問題等
關注iWanna小助手
免費獲取Insider’s Guide電子版
加入海外心理申請群,不錯過任何信息和分享
內容整理 | 弋惠 編輯|Yy.C 排版 | M
圖片來自網絡,文章版權屬於作者
如需轉載請聯繫後臺
iWanna海外心理
致力於海外人群的心理健康和跨文化適應。這裡,你可以找到暖心的心理學知識和海外資源,靠譜的心理諮詢從業者訊息;更有不定期的線上線下活動為你助力。
點擊下列標題,閱讀更多iWanna心理乾貨
iWanna海外心理諮詢師養成記VOL.1
iWanna海外心理諮詢師養成記 VOL. 2
iWanna海外心理諮詢師養成記 VOL. 3
iWanna海外心理諮詢師養成記VOL.4
iWanna海外心理諮詢師養成記 VOL. 5
iWanna海外心理諮詢師養成記VOL.6
iWanna海外心理諮詢師養成記VOL.7
iWanna海外心理諮詢師養成記 VOL.8
iWanna海外心理諮詢師養成記VOL.9
iWanna海外心理諮詢師養成記VOL.10
終於交完所有材料了,接下來就乾等著面試?| iWanna海外心理諮詢師養成記VOL.11
iWanna海外心理諮詢師養成記 VOL.12
這樣攻克申請面試 | iWanna海外心理諮詢師養成記 VOL.13
申請乾貨:長短期計劃和下一步馬上做什麼?| iWanna海外心理諮詢師養成記 VOL.14
加拿大心理諮詢專業與申研貼士 | iWanna海外心理諮詢師養成記 VOL.15
「生活的珍貴,無非是看到和了解真實的自己」 | iWanna Project
這是一篇寫了兩年的文章
美國高校中文心理諮詢師資源整合 | iWanna看留學
海外心理求助手冊 | iWanna看留學說心理
加拿大心理諮詢專業與申請貼士 | iWanna海外心理諮詢師養成記 VOL.15
點擊原文 進入iWanna官方網站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