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前,濟陽區學前教育的『短板』,一是公辦學前資源緊缺,特別是城區公辦園難以滿足群眾入園需求,二是學前教育專業師資緊缺、待遇低,有教師資格證的僅佔30%,三是民辦園『多、亂、雜』,保教質量難以保證。」近日,山東省濟南市濟陽區教育和體育局局長楊春亭告訴記者,那時濟陽區註冊的民辦園有128所,而無證園卻多達148所。
濟陽區坐落在濟南市黃河北岸,是濟南市的近郊區。2018年10月,原濟陽縣區劃調整為濟南市濟陽區。「為破解學前教育發展面臨的難題,推動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優質發展,我們以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為契機,堅持問題導向,將補齊學前『短板』作為教育強區建設的首要任務,著力做好『擴供給、破瓶頸、重規範、促改革』四篇文章,全力構建『廣覆蓋、保基本、有質量』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楊春亭說。
經過近三年的埋頭苦幹,到目前為止,濟陽區160所註冊幼兒園中,公辦及公辦性質幼兒園達到了104所,普惠性民辦園21所,公辦園在園幼兒佔比達89.5%,專任幼兒教師中在編教師及政府部門統一招考「總量控制、備案管理」的教師達到了一半以上,教師專業化水平有了基本保證。
短短三年,濟陽區集中精力打贏學前教育「翻身仗」的秘訣是什麼?濟陽區教育和體育局副局長王興海總結為四點:「多渠道」增加公辦學位資源,「優先級」破解編制瓶頸制約,「全方位」規範學前辦園秩序,「高質量」深化學前教育改革。
在「多渠道」增加公辦學位資源方面,濟陽區將「優化提升城區學前教育資源」列入年度重點工作,科學編制布局專項規劃,通過「新建一批、配建一批、收回一批、盤活一批」,多種形式增加公辦學位,有效化解城區公辦園「入園難」問題。
自2018年以來,濟陽區政府累計投資1.3億元建設公辦園,擴充公辦學位1440個。2020年建成的6所小區配套園,全部移交教育部門管理,並徹底整治解決了一批配套園移交、管理不規範的「歷史欠帳」。同時,藉助老城改造的契機,利用部分閒置的機關辦公樓,投資459萬元,盤活改造建設兩所幼兒園。
在補充公辦幼兒教師、破解編制瓶頸制約方面,濟陽區不等不靠,把其作為「一把手」工程,通過開闢「綠色通道」、實行「總量控制」等方式,補充招考公辦幼兒教師。幼兒教師補充「綠色通道」,按照「能簡則簡、能快則快」的原則,壓縮辦結時間,簡化辦事程序。
「我們實行幼兒教師編制『總量控制、備案管理』模式,將幼兒教師作為一個獨立序列『單列計劃』,核定控制總量編制1356個,力爭5年配齊,近兩年已招聘450人,學前教育教師資格證持證率由原來的40%提高到了78%。」濟陽區教育和體育局人事科科長周繼寶說。
在規範學前辦園秩序方面,濟陽區堅持「建管並重」,強化對民辦園監管力度,堅決治理無證辦園、高收費、亂收費、使用違法「校車」等情況。同時,通過加大普惠性民辦園扶持力度,認定了21所普惠性民辦園,提升了民辦園整體保教質量,辦園秩序實現由「亂」到「治」的轉變。「2018年5月,鑑於當時『無證園多於註冊園』的嚴峻形勢,我們啟動專項整治,一園一案疏堵結合、分類整治,『準入一批、整改一批、取締一批』,到2019年年底,全區148所無證園取締117所,準入23所,其他8所整改達標後繼續辦園。至此,全區徹底掃除了無證辦園現象。」濟陽區教育和體育局學前教育科科長薛強菊說。
在此基礎上,濟陽區推動全區學前教育發展由「規模型」向「內涵式」轉變。此前,濟陽區農村幼兒園除各鎮街中心園外,都是小學或教學點附設園,不屬於獨立法人,經費保障、教師核編等都受到限制,「沒錢、沒老師、沒孩子」成為這些農村公辦園發展的難題。「2019年,我們啟動學前教育鎮村一體化改革,將原農村各小學附設園改為鎮街中心園分園,實行中心園長負責制,重新選配園長、副園長,實現了『師資統一調配、經費統一管理、課程統一設置、教研統一實施』,經費優先保障薄弱分園,使農村園煥發出生機活力。」濟陽區教育和體育局副書記榮強說。
「當前,我們正積極開展遊戲教育試點幼兒園創建,並努力建設更科學的學前教育質量評估監測體系,加大園長、教師培養培訓力度,推進幼兒園精細化管理,促進學前教育內涵發展。」楊春亭說。
《中國教育報》2021年01月10日第1版
作者:本報記者 魏海政 通訊員 王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