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有了『片長』,我們民辦園也找到組織了,保育質量提升飛快!」聊起近兩年幼兒園的發展情況,成都市雙流區雙華欣欣幼兒園園長賈曉平喜不自禁。賈曉平所說的「片長」,是雙流區近年來創新學前教育管理體系的「產物」。
近年來,雙流區以打破學前教育發展「木桶效應」為突破口,著力「補短板」「強弱項」,通過創新管理體制,深入實施「名園領航」「街鎮指導」和「集團引領」,讓薄弱幼兒園的保教質量迅速提升,全區學前教育發展朝著優質均衡大步邁進。
管理體制創新攪活「一池春水」
在實施新的管理體制之前,像欣欣幼兒園一類的鄉鎮民辦園,與當地優質公辦園絕少交流,普遍辦園能力薄弱。教育行政部門對其的管理和督導,也主要以規範辦園和保障安全為主,鄉鎮民辦園專業發展遲緩乏力。
賈曉平對此深有感觸,「長期以來,我們找不出自己的特點,提不出辦園理念」,幼兒園曾經嘗試過以國學、文明禮儀為辦園特色,「始終是淺嘗輒止,浮在表面」。
針對當前學前教育體量增長快、城鄉分布廣、質量不均衡等問題,雙流區探索實施了「區—片—鎮(街道)」管理體系,創造性地在區縣與鄉鎮、社區間增加了「片」的設置。
2018年,雙流區按就近原則設置8個管理片區,由優秀公辦園園長擔任「片長」,實行片區管理責任制。向上承接區教育局業務指導,向下與片區幼兒園管理、教研等活動實現無縫對接,切實克服了原有二級管理結構面臨的人員不足、縱深過長、治理粗放等弊端,建立起網格化的學前教育治理格局。
新設置的片區,讓公辦園與民辦園、城鎮園與農村園、優質園與新建園緊緊聯繫在一起,組建起一個個專業化學前教育聯盟。欣欣幼兒園所在片區的勝利幼兒園是一所優質公辦園,在園長巫曉芳的牽頭組織下,片區成立了「園長聯盟」。
「這實際上是一個學習共同體。」巫曉芳說,片區裡的每一個園長都要在一學期內讀一本好書、講一個管理故事、作一次專題講座、參加一次高質量培訓,「對於一些普遍存在的問題,我們會展開集體研究、攻關。」
「通過交流學習我們發現,之所以總感覺『浮在表面』,是因為教研能力欠缺,理念難以落地。」賈曉平說,片區的設立攪活了「一池春水」,打開了幼兒園之間的「圍牆」,園長教師跨園學習,名園長名師跨園專業指導,已經成為「常態」,問題迎刃而解。
在雙流區,8個片區採取「定主題、定方案、定措施、定成效」的策略,通過開展跟崗學習、觀摩研討、讀書交流、共同教研、技能競賽等主題活動,讓園長、教師告別「坐井觀天」,有了更寬闊的成長空間。
3年來,雙流區累計開展主題活動60餘次,參與教師900餘人次,全區市以上優秀教師增至241名。
「複製優質資源」促進區域均衡
熟悉學前教育的人,一定知道遊戲對於兒童成長的重要性。在當前幼兒園「去小學化」的大背景下,站在兒童立場、以兒童視角創設高品質遊戲,是一所幼兒園的核心「資源」。
辦園的理念以及保育過程中如何實現「以兒童為中心」,這是當前幼兒園發展的一個「大課題」。
誠信幼兒園過去是雙流區一所較為薄弱的普惠性幼兒園,近兩年來,幼兒園在提升幼兒遊戲質量上取得了長足進步。
園長餘勇用一個形象的例子,解釋了幼兒園遊戲創設從「教師主導」到「兒童主體」的轉變:材料投放是組織幼兒遊戲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過去誠信幼兒園的教師對孩子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我覺得你應該需要什麼」,而現在變成了「你需要什麼」,越來越多的教師還會繼續追問「你還需要什麼」。
「表面上看,只是一種語言的變化,背後是教師觀念的轉變和能力的提升。」餘勇說。
這樣的轉變從何而來?近年來,雙流區出臺《幼兒園結對幫扶工作的實施方案》,實施「名園領航」工程,由13所成都市一級園分別與2—3所幼兒園籤訂協議,開展結對幫扶,實施捆綁評價,將優質幼兒園的優質資源「複製」、輻射更多薄弱園。
位於雙流區文星片區的中科院光電所幼兒園,依託光電所的科研優勢和家長資源,形成了豐富的以科普為特色的優質課程資源。在開展結對幫扶過程中,園長楊凌毫無保留地把光電所幼兒園多年的辦園理念、經驗傳授給了誠信幼兒園。
同為光電所幼兒園結對園的常樂幼兒園也在「名園領航」工程中受益匪淺。園長周家會過去對幼兒園五大領域認識不深,開展的遊戲活動大多相互獨立、割裂。加入楊凌團隊以後,周家會感覺思路很快被打開,在光電所幼兒園的幫助下,常樂幼兒園圍繞兒童成長需求,將五大領域的活動打散、重組,幼兒遊戲、活動的開發能力大大提升。
以組群建設補齊「短板」
「雙手抓緊,腳底踩穩!」在雙流黃水幼兒園白雲分園,一場鍛鍊幼兒平衡和肢體協調能力的「過吊橋」活動,讓幼兒園內格外熱鬧,這是幼兒園「戶外暢遊」特色活動的一個環節。通過創設運動、生活、遊戲、探究性主題課程,「戶外暢遊」能幫助幼兒提升思維、表達等多方面能力。
農作物種植區、體育活動區、幼兒模擬野戰區……走進幼兒園,專業的環境創設和功能分區讓人難以想像這是一所農村園。
2011年,雙流區利用位於黃水鎮扯旗村的閒置房舍新建了一所農村園,為了把這所園辦出品質,雙流區採用公辦園辦分園的模式,由黃水鎮中心幼兒園派出骨幹教師和管理人員指導和參與分園建設。
教師觀念有差異、資源運用能力有差距、辦園內涵積澱少……一所新建農村園應該朝什麼方向發展?
「手邊有什麼資源,幼兒園就辦成什麼樣子。」黃水鎮中心幼兒園園長代成麗說,農村園不能盲目照搬城市幼兒園的發展路子,「農村豐富的資源,應當成為幼兒園的特色和亮點。」
在與中心園同等管理、同步教研的過程中,分園發展迅速走上正軌,依託農村獨特的鄉土資源,分園又開發出獨具特色的課程、活動。
不僅是白雲分園,如今,雙流區的各鄉鎮幼兒園、農村園通過組群建設,互相借力、攜手共進,讓農村孩子也能在家門口享受優質學前教育。
為了保障教育公平,補齊弱項和「短板」,近年來,雙流區在學前教育建設和管理上,突出共同發展導向,在措施上強化組群建設,將龍頭園先進的教育理念、完善的課程體系、優秀的師資隊伍、成熟的項目研究等優質資源整合運用,帶動成員幼兒園共同發展。
目前,雙流區已建成13所成都市一級園、103所成都市二級園,其中僅2019年就成功創建4所一級園。通過「補短板」「強弱項」薄弱園打了場實實在在的「翻身仗」。全區優質學前教育資源覆蓋率達91.5%。2020年,雙流區已成功創建為全國首批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
《中國教育報》2021年01月03日第1版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