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這個跟中國八輩子不搭槓的國家,居然在九一八事變後支持日本

2020-12-13 史詩如畫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爆發,日本開始全面侵華戰爭,導致中國東北三省全部被日本關東軍佔領,並且利用賻儀這個最後的皇帝在東北建立了滿洲國傀儡政權,在東北進行了14年的殖民統治,致使東北同胞遭受殖民統治,「九一八事變」經歷了5個多小時的戰鬥,日軍攻佔了瀋陽城。隨後4個月內整個東北被佔據,整個東北是日本國土的3.5倍大就這樣輕而易舉的落進日本人的手中,3000多萬東北百姓成了亡國奴。南京國民政府向國際社會求援,結果並沒有收到什麼實質性援助。

然後不援助就罷了,還出現了一個讓人可惡的國家波蘭,波蘭這個叫人無法言喻的國家,居然異常熱情的支持日本侵略中國,國際社會投票對日本制裁,英法等國家都是同意制裁,唯獨這個跟中國八輩子搭不著邊的波蘭反對制裁,真是叫人憤恨不已。

波蘭之所以支持日本侵略中國,就是通過日本侵佔中國形成對蘇聯的爭端,促使日本與蘇聯在遠東形成全面軍事對峙,削弱自己的宿敵蘇聯。波蘭曾在1772年、1793年和1795年三次被瓜分,每次都有俄羅斯帝國的身影。1918年一戰結束後,波蘭才重新獲得獨立。對於蘇聯波蘭恨不得除之而後快,但是自己又沒有那個能力,只能通過其他手段來牽制蘇聯,這次支持日本就是為了拖住蘇聯,把蘇聯拉進戰爭的泥潭。

  波蘭還傳授日軍破譯電碼的技術。在波蘭人的指教下,日軍密碼破譯技術取得突飛猛進的提升。「九一八事變」前夕,日軍破獲了大量的東北軍事的機密,掌握了東北軍的很多動向,為以後侵略中國做了很多鋪墊,可以說波蘭是日軍侵略中國時赤裸裸的幫兇。

中國跟波蘭相距甚遠,也無冤無仇。不知道為什麼無論是北洋政府時代還是中華民國,乃至現在,波蘭總是跟中國過不去。2008年,世界主要國家領導人基本都表示將出席北京奧運會,而波蘭總理卻宣布將不參加北京奧運會開幕式而代之會見達賴,又跟中國過不去。

這個歐洲國家都不知道腦袋裡裝的什麼,好像只要有什麼事,都要跳出來反對一下中國。可笑的是波蘭這個國家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被滅國,還是輕鬆的被人家滅掉。

相關焦點

  • 英國在九一八事變時漠視中國利益,在一·二八事變中態度大變
    《泰晤士報》等英國報刊在九一八事變的報導上既有認同日本在東北的利益、中國應為中日衝突負責的主張,也積極呼籲國聯調停、日本應該撤軍,在一·二八事變中,報紙強烈譴責日本的行為、並稱讚中國軍隊的表現、積極呼籲雙方停戰。這種態度上的不同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英國的利益和殖民主義價值觀。
  • 「九一八事變」——勿忘國恥,吾輩自強,不能錯過的知識
    同時,作為中國人民14年艱苦抗戰的歷史起點,"九一八事變"一直都是高考的高頻考點,每位考生都應牢牢掌握。明天是9月18日,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我們就"九一八事變"來展開學習,用這種特殊的方式來緬懷先烈!
  • 九一八事變,日本愛國者是如何玩死祖國的?
    幾乎所有的中國人都對918事變不陌生,但大多數所了解的,我們的教科書和一般歷史讀物所描述的918,都是從中國的角度來描述,至於日本方面,他們為何敢對當時中國最富庶的東北地區下手?又是如何策劃這場戰爭的?而在奪得東北地區之後,他們又為什麼在作死之路上一路狂奔?這些歷史故事除了有意思之外,在現在看,也有著極其深刻的現實意義。
  • 【九一八演講稿】高中生紀念九一八事變演講
    新東方整理紀念九一八事變的演講稿和愛國徵文和大家分享。    老師們,同學們:  七十八年前的昨天,1931年9月18日,是一個值得我們悲憤的日子。78年前的昨天夜裡,日本藉口柳條溝事件,炮轟北大營,徹底撕毀了「鄰友和平」的假面。
  • 整個抗戰過程中,自從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以來,就註定了失敗
    在整個抗戰過程中,自從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以來,就註定了日本要走向失敗。這就相當於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這個魔盒一旦打開,就沒辦法再收回了。就「九一八」事變的發動來說,在日本內部其實是一場「下克上」的行動,即由一群下級軍官發動的事變,而這樣的事變並沒有得到上級的同意,如果成功那麼就是功勞一件,如果失敗就是下屬的責任。這樣一場「下克上」的行動在獲得了成功後,石原莞爾聲名鵲起,成為了日本軍中許多下級軍官的偶像。
  • 「九一八」事變後東北流亡學生群體的抗日救國實踐評析
    他們與「九一八」事變前在北平讀書的東北籍學生一起,共同構成東北流亡學生群體,成為東北流亡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新文化運動的洗禮以及五四運動、五卅運動的影響,青年學生滿懷對國家民族的愛國之情,對一些歷史事件的反應敏感而強烈。愛國運動,通常是學生先行,繼而喚起全國人民的支持,引發全國運動。「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東北流亡學生的特殊遭遇讓這些血氣方剛的學生成為事變後反應最激烈的群體。
  • 「九一八事變」——不能遺忘的歷史,不能錯過的知識
    4、九一八事變後,中華民族得到了空前的覺醒和團結,激起了全國人民的抗日怒潮;同時國共兩黨的聯合也開創了團結禦侮,共同抵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的新局面,實現了民族大團結。廣大民眾和各界人士以各種形式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
  • 國恥:九一八事變
    ,經過了長達14年艱苦卓絕的鬥爭,才取得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銘記國恥:九一八事變倭寇侵華,絕非偶發,他們處心積慮,蓄謀日久...7月2日,日本警察鎮壓平溝的中國農民,雙方對峙,後日本增武裝警察,在日本軍警保護下,工程於7月5日完成...,同時,朝鮮日報記者金利三,說朝鮮人在萬寶山被殺,掀起朝鮮半島大規模排華活動,當地華僑死傷數百人...
  • 九一八事變不抵抗究竟是不是蔣介石下的命令?誰才是不抵抗將軍?
    九一八事變是日本侵華戰爭的正式開端,人數僅在500左右的日軍居然輕鬆打敗了瀋陽北大營數萬名東北軍,次日就佔領了整個瀋陽城,瀋陽的老百姓一夕之間變成了亡國奴,電影都不敢這麼演的劇情,就發生在1931年9月18日,對於中國人來說,這是無比恥辱的,而更加令中國人憤怒的是,並非東北軍的戰鬥力不如日軍
  • 「九一八」事變紀念日,勿忘國恥
    「九一八」事變紀念日之際,為銘記歷史,緬懷革命先烈,9月18日,歷城職專全體師生在操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活動。該活動由團委負責人劉金柱主持,全體師生參與。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蓄謀已久的侵略戰爭,東北三省淪為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地3000萬同胞身陷水深火熱之中,「九一八」事變雖然已經過去整整89年,但是侵華日軍的罪惡卻不能因時間的流逝而被抹去。
  • 有關歷史上波蘭與中國交往的幾個細節之澄清
    波蘭這個國家,在我們國家網絡空間中,總是扮演著一個不好的角色,也就是說,大家提到波蘭,總會說,你看呀,波蘭之前是怎麼對中國的,所以現在怎麼怎麼的,歷史上三次被俄普奧瓜分也是自己作。其實這裡面有些問題。雖然波蘭所處的地理位置不是很好,德國俄國之間,所以長期以來,波蘭是德國俄國衝突的主戰場(德國統一之前是普魯士、奧地利和沙俄三國爭奪主戰場)。但是現在很多坊間評論說他們咎由自取,就沒必要了。因為我們很多網民評論的有關波蘭那些東東,真不是真的。
  • 「九一八事變」,不能不知的8個歷史真相
    ▲九一八事變後日軍屠殺中國民眾  對日本的侵略行徑,舉國震驚、各界憤慨。當時,日本關東軍不到2萬人,東北軍有20萬。除有小部分進行軍事抵抗外,東北軍奉行「不抵抗政策」。蘇聯政府致電中國表示同情,對日本侵犯蘇聯在中東鐵路擁有的權益提出強烈抗議。但與此同時,出於自身利益和在中國東北的權益,為避免與日本直接衝突,九一八事變後,蘇聯政府兩次向日本致函表示,對於中日衝突將採取不幹涉主義的中立立場。
  • 朔州市二中舉行紀念九一八事變發生89周年愛國主義教育活動
    這一天是中國的「國恥日」9月18日。每年這一天,歷史的警鐘都會在中國人的頭上迴響。89年前的9月18日,日本帝國主義處心積慮地在中國東北瀋陽燃起了侵略的戰火,這就是歷史上的「九一八」事變。今天,我們在此隆重集會,舉行以「勿忘國恥、振興中華」為主題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
  • 九一八事變後,中山先生的秘書長寫了兩首詩,張學良看後十分惱火
    1931年9月18日夜,日軍炮轟東北軍瀋陽北大營,製造了「九一八事變」。事變發生後,東北軍高層判定:第一,此時如與日本開戰,我方必敗,中國也沒有力量跟日本打。如戰敗,日本將對我要求割地賠款,東北地區將萬劫不復。
  • 一分鐘了解「九一八」事變,這8個真相老師該給孩子講!
    真相三:美日曾有「秘密諒解」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不僅是對中國主權領土的嚴重侵犯,也是對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建立的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公開挑戰。蘇聯政府致電中國表示同情,對日本侵犯蘇聯在中東鐵路擁有的權益提出強烈抗議。
  • 回顧「九一八」事變始末
    「九一八」撞鐘鳴警之聲再次在我們耳邊響起。此時此刻,讓我們重憶當年日本帝國主義製造「九一八」事變始末,牢記那段被侵略、受奴役的屈辱歲月……1931年9月19日凌晨,日軍炮火轟擊北大營三小時後,有準備的日軍步兵衝進北大營。日軍左胳膊以白布條為記號。
  • 九一八事變時「不抵抗」命令到底是誰下的?蔣介石還是張學良?
    『九一八』,『九一八』,從那個悲慘的時候,脫離了我的家鄉,拋棄那無盡的寶藏,流浪!流浪!整日價在關內,流浪!」你一定還記得這首哀婉悲傷的歌吧?1936年11月,著名音樂家張寒暉譜寫的這首獨唱曲,曾經傳唱一時,令無數國人動容。歌中提到的「九一八」事變,發生於1931年9月18日。這一天,日本駐中國東北地區的關東軍突然襲擊瀋陽,以武力攻擊東北。
  • 有軌電車乘務員手繪宣傳畫 紀念九一八事變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趙波通訊員 範豔君2020年暑期最熱抗戰題材大片《八佰》,在上映的第四天票房就突破了10億人民幣,414名戰士孤軍堅守四行倉庫的經歷,讓塵封的歷史重新走入人們的視野,讓當時的國人振奮,也讓後人緬懷。
  • 夜讀|國破山河在——九一八事變背後的政治角力
    在多年後的回憶錄中,三宅寫道:當時,「石原臉上帶著一種相當高傲的神情」。少壯派九一八事變當晚,日軍佔領北大營。無論在陸軍士官學校,還是後來的日本陸軍大學,石原莞爾一直都是「不受歡迎的人物」。但這卻並非因為他能力不佳,而是性格實在太與眾不同了。
  • 在中國的爆發這個重大事件不可忽視
    早在二次大戰結束翌年,中國便有人提出戰爭起點是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1946年,汪叔棣在其所著的中國第一部《第二次世界大戰史》中就明確指出:「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國主義侵佔東三省,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開端」。不過那時中國在國際上地位低下,聲微言輕,世界史學界對此說並不重視,體現「西方中心論」的時間表成了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