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候戲
太平廣記卷第二百一十五,名為「算術」(我覺得這個「術」字像是法術的意思),裡面記載了這樣一件事兒:
後唐袁弘御為雲中從事,尤精算術。同府令算庭下桐樹葉數。即自起量樹,去地七尺,圍之。取圍徑之數布算。良久曰:「若干葉。」眾不能覆。命撼去二十二葉,復使算。曰: 「已少向者二十一葉矣。」審視之,兩葉差小,止當一葉耳。……(出《稽神錄》)
說的是後唐有個叫袁弘御的人挺會算術。哥兒幾個想考考他,於是把他帶到院子裡,問眼前的桐樹上有多少片葉子。他就神神叨叨的開始又丈量桐樹,又算直徑的。過了許久,他說:「若干片樹葉。」這個回答倒是有點周星馳的風格【注】。也該著他的哥們兒有主意,從樹上弄掉了22片葉子,然後又把袁弘御叫來,讓他算。袁弘御說:「樹葉比剛才少了21片。」哥兒幾個一聽,心想:可不,剛才弄掉的葉子裡面有兩片很小的,八成人家袁老師把它倆當成一片兒算了,佩服佩服。
袁老師的算法太神秘了,一般人學不會。我倒是聽說過一種估算樹葉數目的方法,簡單易學:
通過目測得知樹冠的高度,半徑,用球體表面積公式算出總面積A。
因為樹葉是用來完成光合作用的,假設每一片葉子都可以得到光照,那麼,所有的葉子鋪開來組成的面積也是A。
取下一片葉子,目測估算一下葉片面積B,樹葉數就是A/B。
估算的結果只要求數量級準確,因為對一棵樹而言,10,000片樹葉和10,021片樹葉沒什麼不同,九牛五毛的差別。估算這個遊戲,玩兒的是推導過程——學術點兒的說法叫「建模」。推導時要抓大放小,用白描的方法粗線條勾勒,讓人一眼能分出來是美女還是張飛便可,沒必要畫出來美女胸部是什麼罩杯,張飛菊花旁有幾顆痔瘡。估算對計算能力的要求最低(加減乘除四則運算足以應付),其次是知識儲備,而對知識運用的能力要求最高——如何用簡單的常識去解釋看上去八桿子打不著的現象。這一點知識遷移就猶如文章裡一則巧妙的比喻,頗值得玩味,比如在剛才那個估算樹葉數目的例子裡,光合作用的運用,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
估算領域,最有名人物的是物理學家費米。費米在理論物理和實驗物理兩個領域都建樹頗豐,即使在物理學家群星燦爛的上世紀中期,這樣的人才也沒幾個。費米最著名的一次估算是他在領導的曼哈頓計劃中估算核爆當量的。1945年7月16日早上5點半左右,原子彈引爆成功時,費米呆在距離爆炸中心10英裡處。爆炸40秒後,爆炸的氣浪到達費米所在地,他將事先準備好的碎紙片從離地六英尺高的地方灑落,紙片被氣浪捲走,他根據紙片飛行的距離(兩米半)估算了核爆炸的「當量數」約為一萬噸TNT炸藥。後來證明這個結果和儀器測量值十分接近。
我也試著算了一下:
假設紙片做自由落體運動,初速度相當於氣浪的速度,這個計算在初中物理習題中常見。
假設原子彈爆炸能量全部轉化為空氣的動能,爆炸之後,氣浪形成球面向各個方向擴展,擴展到費米所在地時,球體內總的空氣品質可以通過空氣密度乘以球體體積算出來。
總能量等於氣浪速度平方乘上空氣品質。然後轉換為TNT當量單位,完成。
當然,這不一定是費米原來的解法。
費米不僅自己估算,還喜歡出題給學生算,問題稀奇古怪,比如:芝加哥有多少鋼琴調音師?後來,人們把這類問題稱為「費米問題 (Fermi Question)」,我覺得這很像理科生的腦筋急轉彎。這類鍛鍊並不只是娛樂和紙上談兵,在實際科研中也是很重要的技巧。比如在實驗進行之前,估算一下實驗條件,選擇合理的試驗設備;在實驗進行當中,發現新的現象之後,估算一下大概可以用哪幾種理論進行解釋,然後細緻的設計下一步如何做,以期鑑別各種疑似解釋的合理性。
只要留心,生活中充滿了藝術,美,詩意,啤酒,免費的皮薩和費米問題,就看有沒有緣分。前兩天在新浪微博,看見陳曉卿發的飯局照片,我說了句:「告訴我快門用的是多少,我可以算出柴靜右手切東西的速度!」後來有人回覆說快門是1/13秒。於是我做了下面這張圖。手的速度大概是0.5米/秒,如果你此刻以這個速度走過柴老師身邊,會看到一把靜止的刀子。
有人看到圖片以後問我為什麼不去算土摩託的手速?冠冕堂皇的理由是土老師沒帶手鍊,不好判斷邊界。當然,除了柴老師手速,還可以算每場籃球比賽球彈出底線多少次,通過小便量算自己膀胱體積,算一下人的噴嚏對於蚊子而言相當於多少級大風之於人類,在飛機上通過地面物體的大小判斷飛行高度,等等。更高級一點的,可以搜索松鼠會的另一篇文章:用一張照片估算地球半徑。(更多費米問題的資源請 google "Fermi question")
在物理學發展史上,努力提高估算的效率和精度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研究方向,比如微擾論,密度泛函理論,等等。當然,處理這些較為前沿的「費米問題」時,腦筋急轉一下彎可能就不太夠用了,通常需要的是絞盡腦汁。
【注】
兩位讀者對這段古文的翻譯提出批評,在此一併感謝。
Kidd說:「這裡的譯文有些失誤。按照文章來看,袁回答的若干事實上是一個具體的數字,但是具體的數字在文字中沒有意義,撰文的人就沒有具體記下來。後面的「眾不能覆」說明眾人對這個數字是很不相信但又沒有辦法證明袁的錯誤,才想出了一個辦法去掉幾個葉子讓袁再算一次。「
李巖說:「古文不好,若干葉的意思實際是他的確答上來了多少多少葉子,比如說一萬四千七百白十五片。眾不能覆=大家沒法知道他算的對不對,所以不能回答。「
今日值班編輯:鄭然
我們的口號是:
剝開科學的堅果,讓科學流行起來!
歡迎大家點擊右上角選項「查看官方帳號」,或搜索公眾微信號「SquirrelClub」關注科學松鼠會微信。